劉邦精明一世,為何不早給戚夫人安排好後路呢?

LiNanWang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 縱觀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精彩絕倫。無論是在蘇北泗水亭拉起起義大軍,還是投靠項梁立功封侯,或是隻身一人赴約鴻門宴,最終與西楚霸王項羽一決高下等等,人們不得不歎服劉邦的眼光、智慧、韜略。

雖然他指揮千軍萬馬,遊走險惡江湖,堪稱人中蛟龍,但為什麼生前不給自己心愛的戚夫人留出一條活路?

在劉邦披荊斬棘的人生旅程中,戚夫人猶如一枚盛開的花朵,用她的美貌和才藝安慰著劉邦的倦意。他深愛著戚夫人,戚夫人依附著他。

有那麼一段時間,劉邦想廢掉呂雉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然而,這個想法一出,大臣一片反對的聲音,劉邦無奈之中放下了這個念頭。時間往後走著,劉邦的舊傷復發、臥床不起。這時候,戚夫人一刻不離地守在床邊照顧他。

人老了,擔心的事情越來越多。看著眼前的戚夫人,劉邦心裡一半是感動,一半是擔心。他感動戚夫人的不捨不棄,他擔心的是日後戚夫人母子的命運。

劉邦猜到了戚夫人的將來。

一旦太子劉盈順利繼承皇位,呂后必然會走向前臺,她不會放過溫婉賢惠的戚夫人。劉邦或許心裡猶如打翻了的五味瓶。

劉邦準備為戚夫人日後掃平障礙。

他想改立太子,徹底解除後顧之憂。只有劉如意當上太子,進而成為皇帝,戚夫人才能真正的安全。然而,朝臣反對,此路不通。

他想提升劉如意地位,讓戚夫人“母憑子貴”。這是一個不費周折的出路。於是,劉邦先封劉如意為趙王,讓他遠離長安。隨後,劉邦精挑細選了一個人前去協助趙王。

這個人就是周昌。關於這個人選,劉邦很是動了一些心眼。

當年劉邦想改立太子,周昌誓死相勸。有一次,周昌勸劉邦,太子劉盈雖然軟弱,但是並無過錯,若果廢了劉盈,與法與理都說不過去。如果您要廢了劉盈,就先罷免了我吧。

無巧不成書,周昌的這段話被躲在廂房裡的呂后聽到了。

呂后深受感動。她欠周昌一個人情。

當然,劉邦也知道周昌看好趙王。讓他輔佐趙王,為的是以後讓他能在呂后跟前求個人情。

當然,劉邦還斷了呂后的臂膀,奪了她的權力。公元前195 年,燕王盧綰叛變,劉邦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討伐。樊噲不負所望,大獲全勝。有人向劉邦進言:樊噲跟呂后早都串通好了,準備在您百年之後殘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劉邦一聽這話,氣不打一處來。呂后干政,朝廷裡本來就有雜音,這下又密謀害人。劉邦即刻派陳平等人去殺樊噲。陳平預感到形式會有變化,他關了樊噲,留下了樊噲的性命,也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人生永遠都有遺憾,呂后非但沒有失權,反而獨攬大權。

劉邦走到了生命的最後,他提出要任曹參為相。在劉邦看來,曹參是一個靠得住,能幹事的人物,就是想通過曹參來牽制呂后。

然而,劉邦把呂后想得太簡單了。憤怒是一個難以壓制的惡魔,呂后對戚夫人早已恨之入骨。

劉邦死後,呂后讓曹參當了宰相,沒幾天就藉機把他免了。

危險正在走向手無縛雞之力的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周昌被回調回了長安。趙王如意成了一葉小舟,很快就被呂后毒死了。

趙王如意死了,戚夫人最後的依靠徹底倒塌。呂后想怎麼整她就怎麼整。

這一切正如劉邦擔心的那樣,該來的都來了。

劉邦死後,呂后把戚夫人囚於永巷,讓她每日舂米。日日苦役,受盡萬般恩寵的戚夫人哪能適應得了呢?她通過唱怨歌向兒子劉如意以及大臣訴苦。

呂后得知後把她做成人彘(人彘指的是把人的四肢剁掉,再挖出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燻聾),接著用喑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最後扔到糞坑裡)。

劉邦能打下一座江山,卻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他想著給戚夫人留條活路,而是他又實在無能為力。


文蹤旅跡


劉邦確實給戚夫人安排了後路,只是他也沒想到呂后會那麼喪心病狂吧。

  • 劉邦在臨終前,想要殺掉的最後一個人是樊噲,理由正是為了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

商山四皓事件後,改立太子這件事已經被堵死了。

  • 自此開始,劉邦就著手安排戚夫人的退路。其中一個舉措,就包括託付給皇太子劉盈。


雖然劉邦想要廢掉劉盈,但劉盈對劉邦的話還是很聽從的。

在劉邦晚年,他曾給劉盈寫過一封《手敕太子書》,其中有一句:

  •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劉邦很明確的要求劉盈去保護戚夫人母子。

劉盈也確實照辦了。你只能說呂后太狠毒,寧願違背親兒子的意願,也要除掉心頭恨。但是,不能說劉邦和劉盈沒有進行保護。

除此以外,漢高帝十年(前197)劉邦還提拔戚夫人的族親戚腮為中尉。中尉負責統領北軍,算是在朝中給戚夫人安排人吧。


最後說一下樊噲的事。

根據《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的記載:

  •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這裡說的很明確:

作為呂后黨羽、妹夫的樊噲,在劉邦病重時對外宣稱:只要前一刻劉邦閉眼去世,下一刻他就要誅殺戚夫人母子。

聽到這話後,劉邦立刻派人去斬殺樊噲。這就不算是保護了?

由此可見,劉邦採取了很多方式保護戚夫人。只是誰也沒想到呂后會那麼喪心病狂吧。


HuiNanHistory


我不是球迷,但偶爾也看看球。

最近看了幾場,又聽到了老生常談的那句話: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我在想,政治生態就像個球,越大的越像。

足球、籃球都是。

戚夫人的問題,猶如現今的國家隊,究其原因,還是留給劉邦的時間不多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公元前202年,劉邦即皇帝位,定都洛陽,立呂雉為皇后,立劉盈為太子,時年已經五十五歲。

此時,呂雉才四十歲,劉盈年僅九歲。

在呂后嫁給劉邦之前,劉邦有個相好曹氏,沒有正式成婚,但已經有了個兒子劉肥。

劉邦稱帝時,劉肥已經二十歲。

但劉肥是庶出,沒有資格作為繼承人,他也比較明智,沒有給劉盈添許多麻煩,呂后也沒怎麼難為他。

可劉邦晚年寵幸戚夫人,而且認為呂后所生太子劉盈過於軟弱,就想廢掉劉盈,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可想而知,此時呂后壓力山大。

呂后二十歲時才嫁給比她大十五歲的劉邦,此時劉邦還有了兒子劉肥。

後來,呂后生了太子劉盈和魯元公主。

一直以來,呂后中規中矩,幫助劉邦操持家務,是個賢內助。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立呂雉為王后,但仍然留在沛縣。

劉邦想把劉太公及呂雉等家屬迎接過來,但由於楚漢戰爭爆發,被楚軍阻擋。

205年,劉邦攻佔楚都彭城,將家屬一起遷來。

但由於項羽迅速回防,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劉邦自己逃跑了,劉太公及呂雉等人被項羽俘獲。

直到203年,楚漢議和,劉太公及呂雉等人才回到劉邦身邊。

此時,劉邦身邊已經有了戚夫人。

戚夫人比呂雉年輕,劉邦外出征戰,都是戚夫人隨從左右,而呂雉常常留守。

沒有史料記載趙王劉如意的出生時間,大約就在這段時期出生的。

劉邦稱帝后,戚夫人自恃得寵,時常在劉邦面前哭哭啼啼,想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不確知劉如意出生的具體時間,也就不清楚戚夫人從啥時候開始哭哭啼啼。

但這應該是在劉盈在被立為太子之後,否則劉邦直接立如意為太子,戚夫人也就不必哭哭啼啼。

看一下,劉邦稱帝后,也就是劉盈被立為太子之後,劉邦忙活了些啥,或許就清楚劉邦為啥沒有給戚夫人安排好後路。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登上皇帝位。

首先要做的就是分封功臣。

但折騰了一年多,才初步拿出了基本方案,原因就是功勞究竟誰大誰小難以確定。最後勉強評定蕭何第一,共封賞二十多人,這才算基本搞定。

但其他的人還在眼巴巴的等著封賞,日夜不停的在爭搶功勞,一時難以擺平。

這事已經搞得劉邦焦頭爛額,不管戚夫人是不是哭哭啼啼,劉邦不敢節外生枝,還顧不上這個事。

其次,消滅異姓諸侯王。

劉邦為了對付項羽,許了很多諾言,分封了許多異姓諸侯王。

在漢朝建立之初,共有八人被封諸侯王。

他們的存在,對劉氏江山是很大的威脅。

現在到了卸磨殺驢的時候,劉邦要給自己及子孫做打算,就開始清除這些諸侯王。

在劉邦稱帝之後的七年中,絕大部分精力是用來對付這些異姓王。結果,燕王臧荼最先起兵,兵敗後被俘;韓信、彭越被殺;韓王信、陳豨等敗後叛逃匈奴,後戰敗被殺;英布起兵淮南,亦被迅速平定;燕王盧綰逃入匈奴。只有長沙國作為漢與南越之間的緩衝,且勢力弱小得以保存,漢文帝后七年,因長沙王無子而國除。

劉邦在位七年,主要精力就是清理這些諸侯王,直到他駕崩也沒有完全清理乾淨。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投靠了匈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被圍白登山,幾乎回不來了。

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被流矢所中,病得很厲害,之後不久駕崩。

分封功臣和清除異姓諸侯王是漢初劉邦面對的主要政治任務,處理不好將嚴重威脅漢朝國基。

正是因為劉邦的精明,才清楚孰輕孰重。

這些問題不處理好,將來的江山交給誰都不可能守得住。

但戚夫人哭哭啼啼,也令劉邦決意要廢掉劉盈,改立如意。

一開始就遭到了重臣們強烈的抵制。

劉邦自以為身體還湊合,再堅持幾年沒問題,也不敢太早的確定廢立之事。

但在平定英布叛亂被流矢所中之後,劉邦感覺來日無多,決意要做這個事。

可是,留給劉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上朝理事;

太子太傅叔孫通直接威脅劉邦,說“如果陛下堅持廢長立幼,他就以血汙地。”

劉邦就跟叔孫通打哈哈,說是跟他開玩笑。

叔孫通也不含糊,說:“豈有此理,哪有拿國家大事開玩笑的。”

劉邦就假裝答應了他。

其實,劉邦才不在乎這個哪,叔孫通的腦袋值幾個錢哦。

真正讓劉邦打消這個念頭的還是呂后。

眼看劉邦要廢掉太子,呂后就求救於張良。

張良說:“僅靠嘴皮子已經不能改變太子的命運。‘商山四皓’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都是世外高人,都八十多歲。皇上屢次徵召,都沒有如願。如果把他們請出山,輔佐太子,太子的地位就穩固了。

果如張良所言,在一次宴會上,劉邦看到太子身邊有四個老頭陪著。

劉邦一問,得知是“商山四皓”,立馬就意識到太子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

於是對戚夫人說:“這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難以撼動。呂后才是真正的主人。”

劉邦從此之後,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精明一世的劉邦,依賴別人奪取天下,最終也落入別人的套中。

冥冥之中都有定數,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正如劉邦最後拒絕醫者為他醫治時所說: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生命如此,命運如何不如此,國運又如何不如此哪?

戚夫人及趙王如意,不能順天由命,最終得到悽慘的結局,也怨不得別人。



豹眼看歷史


劉邦和戚夫人的情感真的有那麼深厚麼?一個皇帝如果真想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何愁沒有辦法?可憐戚夫人還是成了被遺棄的那顆棋子。

在漢朝這場沒有懸念的宮鬥中,於情於理,於法於制,呂雉佔著絕對上風,她是正牌皇后,生下的兒子是嫡長子。

劉盈的存在是絕對無可挑剔。

可是劉邦還是頂著雷高唱反調,難道真的是美人計好使?我只想說很多人被劉邦廢太子事件扔出的煙霧彈迷惑。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太子劉盈本性柔弱,劉邦覺得這個兒子沒有遺傳自己的優良基因,就想著廢掉劉盈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原因很簡單:

劉如意像他!

排除戴綠帽子的可能性,劉如意怎麼能不像他?如此牽扯的理由就是一句廢話。戚夫人也傻傻的認為自己美的冒泡,有了皇帝的支持還有什麼搞不定的?


於是這場靠枕邊風引導的政治博弈完全一邊倒,劉邦堅定的拉起大旗向著所有人開炮!我就這麼決定了看你們怎麼辦?

呂雉第一個不幹!廢了我的兒子?是不是嫌活的久了?大臣緊接著也不幹!皇上真的喝多了,沒事找事!

那麼所有人投了反對票!

劉邦才發現,漢朝不是曾經的漢朝,大臣也不是以前的弟兄,最可怕的是老婆也不是原來的老婆,以前那個精耕細作,唯我是從的老婆似忽比自己更具權威。

我只想說一點,戚夫人高估了自己的肉體!再豐滿肥嫩的肉體,在國家權利的歸屬權中,完全是不對等的交換。劉邦不傻!呂雉也不嫩。這場換太子的把戲,原來是劉邦自己玩的。


外戚勢力的做大,才是劉邦心頭的梗。

如果上天再給劉邦一次機會,我認為他絕對不會封呂雉為後,多麼痛的領悟!這個年老色衰的女人已經滲透到漢朝的角角落落,劉邦擔心啊,擔心的是自己子子孫孫。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漢朝的歸屬權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呂雉對異姓王的手段,劉邦也暗自忌憚……於是有了這次不成熟的試探。結果完敗了……

張良搞出個商山四皓,周昌這個口吃也擺明立場,其他望風向背的大臣們已經躍躍欲試。


死心吧,戚夫人!

劉邦只說了一句:太子大勢已成,我也沒有辦法!我覺得劉邦更多的是在說他自己,死心吧,劉邦!兩人開始賣弄文藝,一唱一和的互送愁腸:

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闕,戚夫人噓唏流涕,上榻去,罷酒。

不知道劉邦唱給誰聽,但是戚夫人顯然聽不進去,一個知道自己快要死的人,還有心情唱歌?面對已經無法挽回的局面,他第一時間設法保護自己的兒子,先把劉如意安排到趙國封地,並且讓正直的周昌輔佐。


戚夫人呢?

他自己先放棄了,當然不是在婦產科,保大保小的問題,劉邦只在意自己的血脈。有句話叫人走茶涼,現在即將走,所有的事徹底涼涼。還管什麼戚夫人?

作為帝王劉邦是偉大的,從一無所有到登峰絕頂,然而作為男人劉邦是可憐的,不是畏妻如虎,只是生不由己。

戚夫人呢?她確實不自量力,高估了自己在劉邦心目中的分量。等到劉邦一死,她迎來的是呂雉喪心病狂的報復,做成人彘!她始終沒有看透漢朝權利背後的秘密,這可不是幾次床榻之歡就能摸透的!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簡單來說,劉邦安排了,只是沒什麼用。

戚夫人被呂后整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劉邦晚年的後宮格局基本就四點:劉邦寵幸戚夫人、劉邦寵愛劉如意、劉邦對劉盈不感冒、呂后善妒。

戚夫人受寵長達十年,不僅在於她的年輕貌美,還在於她能歌善舞,撫慰了劉邦晚年的心靈,劉邦廢立太子的企圖失敗後,還跟戚夫人唱和一首。愛屋及烏,聰明伶俐的劉如意也得到了劉邦的寵愛,與此同時,太子劉盈卻越發不受劉邦待見,呂后更是早就沒了寵愛。

戚夫人受寵跟呂后善妒註定了劉盈繼位後,戚夫人就要捱整,只不過不會整死那麼嚴重罷了。這一點戚夫人也是心知肚明,但她顯然不可能靜坐等著捱整。有了劉如意得寵跟劉盈失寵兩個條件,很難不讓戚夫人對儲君之位生出覬覦之心,一旦奪嫡成功,哪裡還需要怕呂后啊。

問題在於,這場奪嫡之爭的天平是完全傾斜的。劉盈一方,有嫡長子的禮法優勢,有強悍母后的籌劃,有外戚的幫助,有朝臣的支持;劉如意一方呢?除了劉邦的許諾就沒了,而劉邦的信用值長期欠費,不踐行的諾言多了去了,一看廢太子太難,他就放棄了,導致劉如意在奪嫡之爭當中慘敗。

戚夫人可能不怎麼讀史書,未必知道奪嫡失敗的嚴重後果,尤其她的對手是呂后,連韓信都能搞死的狠角色,更別提她這種文藝工作者了。

其實就連劉邦也不清楚戚夫人將面臨著什麼,他猜到劉如意可能被視為劉盈的威脅而被呂后除掉,也猜到呂后會整整戚夫人,但他沒料到呂后會下這麼狠的手,所以他臨終前的安排,主要都是保護劉如意的。

《全漢文·卷一·手敕太子》:“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

除了交代劉盈要關照劉如意,劉邦還把劉如意封到趙國,遠離長安,又派忠直的大臣周昌為趙相,保護劉如意。但這些並不代表劉邦不關心戚夫人的死活,為了戚夫人母子他可是連心腹都想殺的。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

當時樊噲正率大軍在外平叛,劉邦一聽這貨揚言要殺掉戚夫人母子,立刻派陳平陣前斬殺,這事是有很大風險的,要是操作不好,大軍說不定就反了。當然陳平這個人精知道殺樊噲得罪呂后,不殺得罪劉邦,所以他用囚車載著樊噲慢慢往長安走,耗到劉邦駕崩就立刻跑去向呂后表忠心。

從這點看,劉邦是很在意戚夫人的,但是奪嫡的失敗和呂后的鐵腕,註定戚夫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呂后成為太后,後宮中但凡有點寵愛的妃子都受到了她的關照。《史記·外戚世家》載:“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所以寵妃都被幽禁,只有不受寵的薄姬才安然無恙,跟兒子去了代國,當了代王太后,足可見呂后的報復是全方位的,戚夫人就算不奪嫡,也過不上好日子。

戚夫人被囚禁時還唱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很多人以此認為戚夫人胸大無腦,把兒子給害了,可呂后宰了劉邦三個兒子,嚇死一個,劉如意既不是呂后生的(劉盈),也不是呂后養的(劉長),母子又不低調(劉恆),有沒有戚夫人這首歌他都難逃一死,戚夫人這麼一唱,多少還留下一首作品呢。

總的來說,奪嫡之爭是帝制時代最殘酷的鬥爭,失敗者除了死很少有其他結局,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是戚夫人母子奪嫡成功,呂后母子又能落得什麼好下場?


平沙趣說歷史


劉邦老矣。時光流逝的太快,劉邦轉瞬間就老了,但是作為一個皇帝,在位時要是想起來這樣的一件事情其實又豈是那麼的簡單。劉邦大權在握,遙指天下可謂是威風凜凜。



在他娶了戚夫人之後,對於這一位女子是十分的寵愛,而呂雉呢,因為年老色衰,漸漸的競爭不過這些年輕人了。


但是她又豈是那麼的簡單,從當年劉邦還未起事的時候,她就是劉邦的妻子。自劉邦開始起事,她算是一路陪伴著劉邦打下的天下,所以就聲望而言,普天之下應該只有劉邦一人比她還高了吧。

在劉邦登基之後,呂雉作為他的糟糠之妻,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後宮之首,名副其實的國母,而且就權力而言,她也是大權在握,就名分而言,普天之下也是她最穩固的了。


想當年,劉邦要廢太子,呂雉去求張良,她畢竟還是有面子的。漢初三傑有兩個都站在她的一邊,其中剩下的一個已經見了閻王,而且還有德高望重之人為太子說話,劉盈得以保留了下來。


在劉邦去世之前,他又何嘗不想保護一下戚夫人,但是他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呂雉的威望並不是像那些單純的靠著寵愛上位的皇后。等他終於有了一些辦法的時候,結果自己卻去世了。


圍知歷史


劉邦劇照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呂雉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獨攬大權,弄出了殘酷的“人彘”刑罰對付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毒死了他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其實以劉邦的政治智慧對於自己死後戚夫人的下場是心知肚明的,他有辦法能保全嬌妻愛子,只不過和江山社稷相比,一個女子的生死榮辱對於帝王來說太微不足道了。

呂雉和戚夫人的關係有點像年老色衰的原配和年輕貌美的小三。呂雉當年嫁給劉邦可真是下嫁,呂雉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劉邦只是一文不名的小吏,而且劉邦比呂雉大15歲,還有一個私生子。呂雉進了劉邦家後沒有任何嫌棄,勤儉持家,照顧老人孩子;而劉邦不是一個待的住的人,三天兩頭不回家,四處騙吃騙喝,最後還因為喝酒誤事被秦朝通緝,後來起兵反秦,呂雉帶著一家老小顛沛流離,過得不容易。

公元前206年,劉邦反秦成功,成為漢王,也算功成名就,沒想著把家人接到身邊,而是娶了戚夫人寵愛有加;後來楚漢相爭,呂雉這些劉邦家屬全落到項羽手裡,俘虜的生活不好過,每日擔驚受怕,直到公元前203年9月才被放回到劉邦身邊。你想想吃苦受罪全是呂雉,享福受寵全是戚夫人,這兩人關係能好麼?

呂雉

其實對於呂雉這種堪稱帝王梟雄的女子來說,並不太在乎劉邦愛誰,受劉邦寵幸的女人多了,有名號的就達8人,也沒看呂雉挨個去報復,為什麼偏偏對戚夫人那麼狠?根子出在劉邦想改立太子上。呂雉和劉邦有一個兒子劉盈,在公元前205年就被立為太子,只不過可能因為幼年經歷的原因,劉盈為人仁厚懦弱,一直不受劉邦喜愛;而戚夫人生的劉如意,可能是愛屋及烏,劉邦就覺得劉如意英武果敢像自己,一個幾歲的孩子也不知道劉邦是怎麼看出來的,再加上戚夫人吹的枕邊風,反正劉邦一直想廢了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從公元前198年到公元前195年,劉邦多次或召集大臣廷議,或私下找重臣商議,想要改立太子。只不過呂雉參與朝政多年,根基深厚,有一大批支持者;而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繼承帝位名正言順,還沒有任何大的過錯,也有很多朝臣支持。對於劉邦因個人喜好換太子的行為,大臣們是群起反對,在這種高壓之下劉邦也不得不妥協,放棄了改立太子的念頭,但呂雉和戚夫人的死仇是結下了。

劉如意沒當上太子,劉邦就沒招保全戚夫人母子了麼?當然不是。首先最直接的一個辦法殺呂雉,恨戚夫人的只是呂雉,以劉盈仁厚的性子是不會去對付自己的弟弟,事實上後來呂雉要殺劉如意,正是在劉盈出面保護下才沒第一時間得手,但劉邦不能這麼做,因為初建的大漢朝需要呂雉這個強權人物保駕護航。

劉邦和他的開國功臣們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口號的既得利益者,這幫人對於皇權能有多少敬畏、能有多少忠誠都是未知數。劉邦為了穩固劉家天下,一方面殺戮剷除韓信、英布、彭越等開國異姓王,另一方面用各種手段打壓蕭何等大功臣,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前也只是剛剛穩住局面。當時劉姓皇族要麼不堪大用,要麼年幼無知,劉邦怎麼可能放心讓他們獨自面對開國的驕兵悍將們,皇權旁落的風險太高了,而在劉邦的政治集團中除了劉邦自己,只有呂雉能壓服所有人,所以她不能死。

第二個方法是給戚夫人母子大權,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呂雉不是瘋子,當報復成本太高的時候,什麼仇恨也放下了。西漢建立初期實行郡國並行制,全國四十餘郡,皇帝直接管轄的只有十五個,其他地方全在諸侯王掌控之下,特別是韓信曾經統領的齊、楚兩大封國,齊國下轄七十餘座城,楚國下轄一百三十座城,堪稱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兵精糧足,還遠離西漢統治根基的關中地區,可以和漢朝中 央分庭抗禮。劉如意只要在這兩個地方任意一處當王,只要不自己作死主動跑去長安,手中實力足以保護母子安全。

但劉邦給劉如意的是趙國,這個趙國可不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而是一個縮小版,領土僅有邯鄲、易陽、柏人、襄國四個縣,人口不到35萬,最重要的是離長安太近了,完全處在西漢朝廷官軍的威懾之下,劉如意毫無反抗之力。劉邦這麼安排實際上就是害怕出現戚夫人母子與呂雉軍事對抗的局面出現,分 裂大漢朝。

初建的西漢王朝處於一個變革時期,大一統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迴歸周朝分封制還有很多支持者,劉氏皇族的統治並不穩固,各方勢力只是臣服於劉邦滅項羽、剷除異姓諸侯王的武力之下,實際上面臨的局面和秦朝時差不多。有秦朝這個教訓在,劉邦是不會讓劉氏皇族內部公開決裂的,既然呂雉不能殺,劉盈的太子之位不能動,那為了維護西漢中 央的權威、維護大一統,戚夫人母子就只能犧牲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更換太子失敗時就知道戚夫人母子死定了,所以當時他給戚夫人唱了一首楚歌“天鵝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並給戚夫人留了句話“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此後劉邦讓耿直敢言、對呂雉有恩的周昌給劉如意當相國;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要斬斷呂雉插手軍隊的幫手等等,與其說是給戚夫人的保命手段,不如說是劉邦給自己的心裡安慰,畢竟面對掌握全國大權的呂后來說,劉邦留下的這些後手完全沒有意義。愛江山,還是愛美人,劉邦給出了答案。


當狗容易做人難


漢高祖劉邦是少見的人精。

楚漢相爭中,劉邦、項羽二人雙雙站在各自的軍前,向對方喊話,自幼熟讀《尚書》的劉邦文思敏捷,歷數項羽的十大罪狀,把從小就不愛讀書的項羽說得啞口無言。

項羽嘴上功夫不如劉邦,但項羽手上的功夫可比劉邦強太多了,“你劉邦可以口,但我項羽可以手”,項羽一邊想一邊偷偷地摸向弓箭,正當劉邦說得歡時,“嗖”的一聲,一隻冷箭從項羽手裡的弓上飛出,直奔劉邦胸口。

說時遲那時快,劉邦還沉浸在自己的口活中,胸口就被項羽的冷箭給重重懟了一下,來不及躲避,劉邦就癱倒在地。

雖然身體承受巨大的痛苦,但劉邦的腦子還是很清楚的,他清楚,他不能就此倒下,無論如何,他都要站起來,打擊項羽的囂張氣焰,於是,劉邦強打精神,站了起來,繼續大聲對項羽喊話:“項羽,你個混蛋,你放冷箭,射中了我的腳趾!”

劉邦這應變能力,一般的人精是絕對做不來的,所以說,劉邦是人精中的人精,精得不能再精了。


然而,劉邦這麼精明,卻不為戚夫人母子留下退路,任由戚夫人在他身後被做成“人彘”,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劉邦會如此殘忍呢?為什麼劉邦會如此殘忍地對待自己最愛的女人呢?

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

劉邦早就明白,在權力面前,生命是最重要也是不重要的東西。

楚漢相爭的初期,劉邦攻入項羽的都城彭城,隨即被項羽反攻,落荒而逃,逃跑的路上,劉邦遇見自己的一雙子女,即後來的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劉邦二話不說,帶上一雙子女一起逃。

逃啊逃,楚軍就追上了,眼看人困馬乏,再這樣下去十之八九就要被楚軍追上,一旦被楚軍追上,他,他的一雙子女全都得完蛋,沒有多餘的思索時間,劉邦便做出了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推一雙子女下馬車。

劉邦的算盤打得很清楚,即便楚軍抓住自己的一雙子女,也是關起來要挾自己,若是自己和子女全部被抓,恐怕就不是關起來這麼簡單,而是統統活不下來。

這時候,便顯示出生命的重要性了,沒有生命,所謂的權力,不過是泡影是幻想,沒有可依附的實體。

那又為什麼說生命不重要呢?

拿鴻門宴來說吧,如果劉邦惜命,不敢隻身赴宴,怎麼能取得項羽的信任,怎麼能為自己日後的崛起爭取喘息的時間呢?


對於已經成為皇帝的劉邦來說,最重要的事已不再是一兩個人的生命,而是整個帝國的生命,如果犧牲一兩個人的生命來換帝國的生命,劉邦非常願意。

漢七年,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之患,劉邦親征匈奴,結果被匈奴單于冒頓算計,兵困白登山。

白登之圍後,劉邦痛定思痛,發現冒頓不是項羽,冒頓的玩法也不同於項羽,跟冒頓硬碰硬,冒頓就逃之夭夭,不搭理冒頓,冒頓又會跑來騷擾,比當年在項羽後方打游擊戰的彭越還討厭。

一籌莫展之際,婁敬獻計和親,婁敬讓劉邦派長公主即魯元公主嫁給冒頓,當時的魯元公主已經是趙王張敖的王后,怎麼能讓她再去改嫁給冒頓呢?但劉邦竟然同意了,劉邦認為,犧牲魯元公主一個,換來大漢帝國的長治久安,很值得。

連親生女兒都可以遣送到塞北苦寒之地,又怎麼會捨不得犧牲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呢?雖然他很愛這個女人,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以後,他跟這個女人的愛情也斷了啊。

當劉邦決定放棄由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代替劉盈出任太子之位的時候,劉邦已經明白,戚夫人母子大概率會遭到劉盈和劉盈母親的報復,之後戚夫人母子二人是生是死,只能看二人的造化了。

果不其然,劉邦前腳剛走,劉盈母親呂太后就給戚夫人穿了囚衣上了刑具,隨後,呂太后又把劉如意召進京城,呂太后跟劉盈兩個,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最終弄死了劉如意。

可憐的劉如意,死前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已經在永巷當了多日奴僕,可憐的劉如意,死前還是個孩子,死前都沒能見親生母親最後一面。

劉如意死後,呂太后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人彘”是呂太后的發明創造,是古往今來最殘酷的肉刑,呂太后之外,再也沒有人用過這等駭人聽聞的刑罰。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外戚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遙望燕園


一、戚夫人施展床上功夫,纏著劉邦廢呂雉之子劉盈太子位,改封性格極像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這本身就是一步大臭棋,原因如下:

秦始皇一生未封太子,長子扶蘇沒能上位,小兒子胡亥卻被陰謀家趙高、李斯沙丘合謀擁立為太子並即位,秦二世而亡。漢朝的開國功臣們大多出生貧寒,經歷過轟轟烈烈的秦末暴動才上位,秦鑑不遠,令功勳大臣們不寒而慄。

呂后的兒子太子劉盈生性仁厚柔弱,是個遵紀守法的漢代好公民,加之這位未來的皇帝仁慈有餘,大臣們也好當家作主啊!要知道這班大臣參政議政的熱情還是十分高漲的!權利權利,有了權就有利嘛!

呂雉年紀較大,經常留守關中,關中是劉邦的老營,呂雉和大臣的娘兒們自然多了一份感情,娘兒們一吹枕邊風,呂后和功臣們也就有了深厚感情。

大臣們都是老江湖了,看準了呂雉保住劉盈太子之位佔盡天理,而且呂雉手段極為老辣,連兵仙韓信、彭越都被她幹掉了,戚夫人和呂雉政治上不是同一個檔次的,是沒資格和呂雉一起上拳擊擂臺pk的。

二、劉邦這種老牌政治家知道一旦自己死後,劉盈登位,為劉家子弟、為戚夫人計,都要打壓呂家勢力,為此他在病重時想殺掉連襟、手握重兵的樊噲。

樊噲是劉邦老鄉,宰狗為職業,曾與劉邦一起在芒山、碭山一帶做流竄犯。後隨劉邦在豐邑起兵,屢立戰功,在鴻門宴救過劉邦一命,在項羽封沛公為漢王時,樊噲就是列侯,漢王稱帝后,樊噲又立下許多新功:跟隨劉邦俘虜反叛的燕王藏荼、平定燕地,隨從劉邦到陳縣,活捉韓信,擊敗陳豨和曼丘臣的軍隊,平定清河和常山二十七縣,升左丞相,樊噲部下殺了韓王信,斬殺將軍趙既,俘虜代國丞相馮梁、大將王黃等十人,與其他將領們平定代地七十三鄉邑,燕王盧綰反叛,樊噲以相國身份攻打盧館,平定燕地十八縣,封舞陽侯,食邑五千四百戶。

劉邦病重時,有人詆譭樊噲,說一旦皇上去世,樊噲就要帶兵殺盡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班人。劉邦大怒,派陳平用車載著絳侯周勃去取代樊噲將位,並在軍中殺掉樊噲。陳平懼怕呂后,逮捕樊噲到長安去,到長安時,高祖去世,呂后釋放樊噲,恢復他的爵位、封邑。

三、劉邦還給趙王派了丞相建平侯周昌,把趙王如意託付給周昌,以期保全。

呂后執政後,下令囚禁戚大人於永巷宮,並派人去招趙王,使者去了幾次,周昌抬出劉邦擋駕:高帝把趙王託付給我,趙王年幼,我私下聽說太后痛恨戚夫人,想招趙王去一同誅殺,我不敢遣送趙王去,而且趙王正在生病,不能奉詔。呂后派人招周昌進京,惠帝劉盈宅心仁厚,併到霸上迎接弟弟,和趙王一同起居飲食,讓太后找不到下手機會,惠帝元年十二月,早晨出宮射獵,趙王年幼,不能早起隨往,太后用一杯毒幹掉了趙王。呂后又砍斷戚夫人手足,挖去雙眼,燻聾耳朵、灌進啞藥,讓她住進豬圈,稱為人彘。呂后一時腦子進水,讓兒子惠帝參觀人彘。從此惠帝整天飲酒淫樂,不理政事,有了不良反應。呂后還做了另一件腦子進水之事,讓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親舅舅劉盈,結果劉盈不願做亂倫之事,這位皇后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處女皇后。

呂后死後,呂氏後代被元老大臣們誅盡,侄子呂祿、呂產弱智到如此地步,這是呂雉想不到的!





蒼茫大地顧煒斌


劉邦改立太子是違反當時的客觀條件的,呂后跟隨他吃苦受難,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如果說他改立太子的話,第一,違背了當時的繼承的規定,長子繼承製,嫡子繼承製,第二,根據這個人的知識層次,他不可能想的這麼周全,他也不便於求教大臣,畢竟這是皇帝家自己的家務事,大臣們如果參與進去,弄不好會身敗名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