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華為哪家更有實力生產相機?

自然科學研究院組長



抱歉,兩家都沒有能力做相機。

一百幾十年的光學產業,豈是兩個“小毛孩”說做就可以做的?

其實為什麼不能做出相機,核心主要有三個部分,一個是光學鏡頭,一個是傳感器,一個是快門等機械結構。這三個東西涉及到的領域和技術壁壘太高,不是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短時間還真的做不了。

拿光學鏡頭這個東西來說,鏡片的設計,鍍膜加工,內部的鏡頭馬達結構,如果不是涉及到光學領域,很難掌握。很多人覺得尼康、佳能、奧林巴斯、富士這些企業是相機企業,並不準確,這些企業其實都是光學企業,主要的營收其實來自於光學機械的生產,比如醫療器械、實驗器械,包括光刻機等等。

傳感器也是一個壁壘,涉及到半導體加工的問題了。很簡單,華為蘋果掌握了芯片設計的能力,但是掌握了大規模製造的能力嗎?並沒有,還是需要交給第三方代工廠加工,像臺積電這樣的企業。CMOS傳感器也是一樣,華為蘋果目前也僅僅具有“設計能力”,但是製造還是得交給索尼。

我知道可能會有人說“做不了,為啥小米旗下的小蟻就做了微單呢?”,因為微單和單反之間,其實機械結構上有一定的差異,微單減少了一個五稜鏡和反光板,從機械結構上其實更像是被放大的卡片相機,而且電控快門與傳統機器快門也一定差異。基本上屬於找了一些元器件供應商“湊了”一個單反出來。

華為與蘋果,要做的不是取代相機,而是想辦法提高機器攝影的能力。

手機想要在畫質和創作上打敗相機,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不是技術實現的問題,而是物理性質的問題,光學傳感器就是面積越大越好,作為手機就是不可能放下這麼大的傳感器,以及很大的光學變焦鏡頭。

華為與蘋果,包括谷歌這樣的AI企業,三星索尼這樣有能力生產手機,同時也可以設計生產CMOS的企業,大家應該一起努力來提高手機的計算攝影能力。也就是說,雖然手機在先天硬件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依舊可以通過改良傳感器的像素排布結構,來起到更好的採樣,比如華為的RYYB結構,或者三星的一億像素傳感器。同時推廣多焦段鏡頭的應用,找到最好的成像解決方案,比如蘋果這一次重新設計的三攝結構,從體驗上優化到了最佳。

硬件方面的準備,實際上是對算法上的支撐,單反攝影可以通過各種輔助設備來拍攝一些極端情況的照片,比如三腳架和快門線來拍攝夜景和延時,通過超長焦鏡頭來拍攝月亮。那麼手機攝影就是要通過在算力上的過人之處,來對照片更好的後期處理。夜景雖然原生照片很差,但是通過算法修飾之後的照片可以很漂亮,拿來發朋友圈,在社交網絡上傳播是完全足夠的。


手機拍照的未來不是打敗單反,而是讓更多不懂也不想學習攝影的人,拍出儘可能好的照片。


宋東珂


蘋果完敗。

論技術實力,美國以舉國之力打擊華為,華為倒了嗎?

我問你:華為旗下海思VS高通,哪個厲害?

高通在華為面前就是個要飯的,華為大量進貨高通低端芯片,就是為了大局,為了外部生存環境,畢竟美國是全球老大且很霸道。即便這樣的高通也能讓蘋果跪在面前。

蘋果相當牛逼,手機做的好,掙錢也多,中國消費者做了大貢獻。反正是蘋果掙錢多,國內很多消費者很自豪,好像是自己的上一輩有出息。

但是論技術,那要看和誰比,和華為比技術?蘋果還是算了吧。


科技縱橫666


華為也好,蘋果也好,他們都是手機界的巨頭,都是憑技術靠實力的科技公司,不過目前來看這兩家手機商都沒有自己的手機鏡頭。也就是說他們生產相機的話可能性並不大,因為相機的話你最少要有自己的鏡頭吧,雖然說現在智能手機有了一個數學算法,成像效果已經非常非常牛叉了,但是和專業攝像機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說華為和蘋果他們都不會生產相機的。但是。他們會把手機的拍照功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比如說預計會超過單反相機。而從的鏡頭來看,華為和蘋果使用的手機鏡頭還是第三方鏡頭。因為再厲害的手機公司,科技公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業務都拿來自己來做。


黑米桃


生產估計是不行,關鍵組件還是得靠採購。但是做出成品的話,應該是蘋果更好一點,華為的算法方面稍微弱了一些,蘋果在這個方面的調校優化都稍微好一點,更適合做全功能的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