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C104是ikbc的代表作,也是京东促销的常客,以性价比著称,如果品质不行不可能热销至今。假设它和其它CHERRY轴同价位产品的手感相同,那他还靠什么,给大家介绍下。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对于ikbc很多人其实并不完全清楚热销至今,到底它强在哪里?尤其是这个C系列。从产品角度来看,C系列延续了ikbc机械键盘早期成功的两个关键:大键和PBT。以自己对键盘更深刻的理解,抵挡了那些只想以低成本开路、低价格超车的不少后来者,简言之,是品质和体验帮ikbc一路挺过来了。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Typeman C104是入门级300~499元内樱桃轴机械键盘,除了标准的C104、C87还有粉色C200、C210。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这把C104是ikbc品牌日入手,价格318元,虽然不是最低的CHERRY轴PBT键盘(最低299),但这是ikbc。配件含:防尘罩、钢丝拔键器和说明书/保修卡。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说明书内的热键功能需要用户记一下,因为字符上没有提示,像FN+ScrlK(无冲模式切换)/Delete(长按3s恢复出厂设置)这样比较重要的功能。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C104顾名思义是104键布局,键盘看起来是经典OEM机械的造型(带上下盖),全黑色外观。值得一提的是,PBT键帽的黑色和机身的黑色反差不大,尽管这是两种材质。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OEM键帽R1~R4高端键盘,键盘侧面能看到键盘稍微有点厚,这个外观的确是有年头了,建议额外搭配手托使用体验会更好。此外,能看到PBT键帽的光泽感比ABS机身强很多。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键盘确实略显厚重,整体厚度比同为OME机械的FILCO的圣手二代厚实一点,上盖边缘的整体质感还不错,当然可能很多人并不太在意外观上(不影响使用)的东西,这些只是发烧友的审美观在作怪。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相比上盖,下盖的质感更体现外壳的水准。我们在介绍FILCO和LEOPOLD的键盘时往往会在外壳表面处理上比较细致,是因为它反应产品的做工和模具水准。这把C104的外壳做工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表面看不到什么瑕疵,比之前测过的F87更为出色。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线材的柔软度比较不错,表面细滑,应该是比过去改良过。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ikbc是比较早用两段式撑脚的,结合机身本来的倾斜度,C104能提供3种不同的高度方便用户体验,最大的倾斜度可满足对F区操作比较多的游戏玩家。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C104的黑色版键帽是PBT双色注塑的“闭口字符”,同样,ikbc是国内厂商PBT双色键帽的先驱。记忆中ikbc经历过斜体、大字体的背光PBT双色再到现在这套异常简约的键帽(也不是一蹴而就)。尽管壁厚不高,这套键帽的水准挺高,表面光洁、质感不错,基本上也没什么瑕疵。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键帽的黑白料融合理想,各自的色泽都很正,字符饱满而无变形,细节经得起细看和比对。虽然内面的整体卖相比LEOPOLD稍逊,但仅300元有这个水准,十分令人满意。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厚实的铁板和卫星轴组合匹配度不错,在通过卫星轴的“抹油”增加顺畅度和控噪,C104敲击的实际手感依然靠谱,无松垮、无钢丝杂声,声音自然无杂,如同找到了最早的F104红轴给我们的味道,快10年过去了产品能依然能稳定的传达品牌的特点,这是机械键盘的特点,也是友商难以超越ikbc的原因。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能在机身上不打LOGO,还能让人买买买的,ikbc的确做到了,其实这在另一个方向上体现了它做入门、低价产品的策略:核心体验不能差,虚的东西可以杀。在我们看来,ikbc是以“标品”打天下的牌子,并不以花哨的主题、个性配色哗众取宠,而是以机械键盘最纯粹的东西立足。

樱桃轴入门级机械键盘常青树,ikbc C104(到站秀69)

在习惯打低价的国内市场,很多人研究过ikbc、模仿ikbc,但始终没有出现第二个ikbc。这当中除了渠道和营销的问题、坚持与否的问题,更多的是不少友商在产品上还无法超过它,更何况口碑的另一面就是对比伤害,模仿抄袭势必带来的后果。所以,做自己、做好产品才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