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怎麼調病的?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艾灸是通過一些日常生理反應,將身體裡的病氣排出,這也是艾灸後身體好轉的一種返病反應。

而很多艾灸初學者,由於經驗不足,會當作因為艾灸了,病情反而加重了,這樣他們就會放棄艾灸,其實這真的很可惜。

艾灸是怎麼調病的?

1. 艾灸過程中,通過出少許汗來達到排溼邪的作用。

2. 有些人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沒有關係這些反應慢慢都會消失的。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3.有的人初次艾灸的,會有口乾的症狀,沒有關係,可以多喝水,降火氣
4. 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重複這種反應2-3次後,慢慢適應。

5. 經過幾次艾灸,或一段時間的艾灸後,有的人會表現出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所以艾灸是一個慢功夫。

6. 調理疾病,一定要給疾病一個出路,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

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徑是我們理想的路徑。

7.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

在灸療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環境的誘因,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種種不適反應。如渾身發冷,出冷汗,口渴,發熱,冒臭氣,吐痰涎,腹痛,腹瀉等現象。

艾灸是怎麼調病的?

還有舊病復發,病情加重的現象等。這些不適反應與患者的病情有關,我們稱其為排病反應。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艾灸後排火熱邪毒的反應

艾灸後排火熱邪毒的反應多表現為瘡癢、癰腫、發燒、出現類似溼疹且伴有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而現在又重現,還有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這些反應待火熱邪毒徹底的排除乾淨後,自然會消失。

2,艾灸排瘀血的反應

如果瘀血瘀阻在體表經絡中,會以瘀斑的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會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部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排出;瘀阻於胞宮內則多隨經血排出,甚至裡面會出現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暗深,不過不用擔心。

有婦科疾病的人艾灸後,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水樣分泌物、膿樣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調整過程的排病反應。

3,艾灸後排風寒的反應

艾灸後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風寒外排的反應。表現多為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有的還會感覺從頭頂或者四肢末端向外冒涼氣,甚至覺得全身或半身發冷,量體溫還正常,這些反應持續時間多為1~2天或3~5 個月。

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使寒邪儘快排出。

4,艾灸後排痰溼的反應

艾灸後排痰溼的反應多以咳吐、痰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洩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為主,出現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而繼續灸時,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有這種反應的,一般提示為胃腸、腎臟和泌尿系統、婦科方面會有問題。

5,艾灸後排鬱氣的反應

有些人艾灸之後會出煩躁易怒,感覺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這是體內鬱氣外排的反應,同時還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痠痛等反應。如果出現委屈、易哭的情緒反應時,最好隨時隨地大哭一場,大聲喊叫,儘量將這種情緒發洩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

6,艾灸後出現失眠反應

大多數人在艾灸後都會出現睡眠狀況的變化。有些人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些人是先失眠數天之後變得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