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操練,郭臺銘的從政之路還能走多遠

王義偉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

按照筆者的觀察與分析,既然證明不是從政的料,郭臺銘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及時止損,徹底退出政壇、回到經商的老本行、把鴻海的事業做大做強。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到大陸走一趟,消除誤會、繼續合作。

郭臺銘沒有這麼做。

他選擇了留在臺灣政壇,繼續操練。

這多少有點出乎筆者的意料。看來郭臺銘中了政治的“毒”,中得還挺深。

既然選擇繼續操練,那麼筆者就分析展望一下,照目前的態勢,郭臺銘的從政之路還能走多遠。

首先,隊伍。

一支能征善戰、縱橫捭闔的隊伍,尤其是幹部隊伍,是基礎中的基礎,哪怕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只要種子好、基因好,就是播種機、就是宣傳隊,就能將隊伍發展壯大。

目前的臺灣政壇,每一個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後面,都有一批死忠的、有權有勢有能量的子弟兵,連蔡英文這樣看似柔弱的人,背後都有一個英派,在關鍵時刻能衝上來護主,擊退勁敵賴清德。

郭臺銘有自己的隊伍嗎?

沒有。他連十幾個人、七八條槍都沒有。

他唯一做的,是和柯文哲一起,為柯文哲選定的“立委”候選人站臺。

這是典型的為他人做嫁衣。

臺灣政壇大佬沈富雄日前痛批郭臺銘一錯再錯,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組建政黨。沈富雄這樣說:“我三番兩次勸他,除了自己組黨別無他途,可惜他聽不進去,最後選擇依附柯P的民眾黨。郭、柯同體就如同冰炭同置一鍋一樣不可思議。”

沈富雄的見解可謂一針見血。組黨就是組建自己的隊伍,沒有自己的隊伍,你憑什麼在政壇立足?!

其次,理念。

這是比建立隊伍更重要的事情。

你有錢有糧,把隊伍拉起來了,可是,你憑什麼將這支隊伍凝聚起來,讓大家一起努力奮鬥呢?

當然是理想和理念。

郭臺銘給外界的感覺是,他的想法是混亂的、是分裂的,他沒有一套清晰的、能夠說服人的理念。

蔡英文的理念是清晰的,她就是綠色,就是對抗大陸,就是“臺獨”。韓國瑜的理念也是簡單明瞭的,“臺灣安全,人民有錢”,讓人一看就明白。

反觀郭臺銘,在退出大選之後,唯一推出的、還算拿得出手的理念,是告訴自己的粉絲如何在“立委”選舉中投票。

這一套所謂的“立委”投票教戰守則,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投給認同政治要為經濟服務,而非服務政黨派系的候選人;第二,投給支持創新、顧及民生、社會公益、縮短貧富差距的候選人;第三,支持務實中道理性、不操弄族群、意識形態騙選票的候選人。

說實話,這樣一套空洞無物的所謂教戰守則,與凝聚人心、指導隊伍前進方向的理想和理念,差了十萬八千里。

第三,個人魅力。

凡政治人物,必須有自己的個人魅力,有領袖氣度,有泰山立於面前般的定力和威嚴。

郭臺銘有嗎?

他自認為自己是正藍色,但一方面和偏綠的柯文哲勾勾搭搭,一方面在正式脫離國民黨之後又願意和吳敦義見面,還和三心兩意的王金平眉來眼去,還對韓國瑜懷恨在心。

初選的時候,形勢不好就抹眼淚,輸了就出走。

這樣的人,魅力何在?氣度何在?定力何在?

說來說去,郭臺銘之所以還被臺灣政壇各派力量所重視,被拉攏、被討好,原因只有兩個:無害且有錢。

所以才有這麼多人圍著他團團轉。

綜上,筆者給郭臺銘的從政之路作兩條結論:

第一,郭臺銘以及他的隊伍,永遠不會成長為臺灣政壇的一支有生力量。

第二,只要他還有錢,也不願意走,臺灣政壇所有的人都樂意他留下來,大家一起玩。

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