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更多關注公號:環保水處理(hbscl01)

沉澱處理的目的是去除易沉澱的固體和懸浮物質,從而降低懸浮固體的含量。初次沉澱池可去除50%~70%的懸浮物和25%~40%的BOD。

初沉池按水流方式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輔流式,每種沉澱池均包含5個區,即進水區、沉澱區、緩衝區、汙泥區和出水區。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1、平流式沉澱池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1.1 工藝描述

平流式沉澱池為矩形,具有沉澱效果好,對沖擊負荷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施工簡易、平面佈置緊湊、排泥設備已趨定型等優點。同時,也有配水不易均勻和採用多鬥排泥時每個泥鬥須單獨設排泥管、排泥操作量大、採用機械排泥時設備複雜、對施工質量要求高等不足。平流式沉澱池適用大、中、小型汙水處理廠。

1.2 設計要點

設計時池子長度與寬度之比不應小於4,長度與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小於8,沉澱池一般採用機械刮泥,刮泥機的行走速度為0.6~0.9m/min。沉澱時間1~2h,表面水力負荷為1.5~3.0m³/(㎡.h),並按水平流速校核。池內最大水平流速為7mm/s;汙泥區容積不宜大於2d的排泥量;排泥管直徑不應小於20mm;一般生活汙水負荷每人每日汙泥量為10~25g,汙泥含水率按95%~97%計;另外出水堰的最大負荷不宜大於2.9L/(m.s),以保證沉澱效率。

1.3 計算公式

(1)池子總表面積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式中,Q為日平均流量,m³/s;q’為表面負荷,m³/(㎡.h)。

(2)池長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式中,v為水平流速,mm/s;t為沉澱時間,h。

(3)池子總長度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2、豎流式沉澱池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2.1 工藝描述

豎流式沉澱池具有排泥方便,管理簡單,佔地面積較小等優點。但若池子深度大,則會造成施工困難、對沖擊負荷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等問題,所以池徑不宜過大,否則產生布水不勻。一般適用於小型汙水處理廠。

2.2 設計要點

豎流式沉澱池直徑與有效水深的比值應不大於3.0,池直徑不宜大於8m,目前最大的有達10m,中心管內流速應不大於30mm/s,中心管下口應設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鬥內泥面不小於0.3m,運行時利用水位差進行定期排泥,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於0.2m,管上端超出睡眠不小於0.4m。

2.3 計算公式

(1)中心管面積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式中,qmax為每池最大設計流量,m³/s;vo為中心管內流速。

(2)沉澱部分有效斷面積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式中,Kz為生活汙水流量總變化係數;v為汙水在沉澱池中的流速,m/s。

(3)沉澱池直徑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3、輔流式沉澱池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3.1 工藝描述

輔流式沉澱池多為機械排泥,運行可靠,管理較簡單;排泥設備已定型化。但機械排泥設備複雜,對施工質量要求高。適用大、中型汙水處理廠。

3.2 設計要點

輔流式沉澱池通常採用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形式,目前也有較少採用周邊進水、中心出水的形式。池子直徑與有效水深的比值宜為6~12,刮泥機的刮泥板其外緣的線速度不宜大於3m/min。

3.3 計算公式

(1)沉澱部分水面面積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式中,Q為日平均流量,m³/S;q’為表面負荷,m³/(㎡.h);n為池數,個。

(2)池子直徑

汙水處理中初沉池的工藝描述、設計要點及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