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寫在前面:

經常被家長問到,“我的孩子最討厭背詩,而且背一首忘兩首,咋辦?”這確實是個問題。高考語文改革後,較之以前的人教版,“部編本”教材的古詩詞、文言文足足漲了五倍。

但我必須告訴家長,孩子不想背,背不下來,太正常了。

你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啥是“山下蘭芽”,什麼又是子規啼?蘇軾老先生,你到底想說啥?

每個字好像都熟悉,組合在一起卻總覺陌生。

請問,你愛背這些感覺陌生的句子嗎?能快速背下來,保證十天半月後不忘嗎?你都不行,咋能要求孩子呢?不是孩子有毛病,是我們現有的方式太落後了,不符合人性。

我們得先讓孩子喜歡詩。

怎麼才能喜歡詩呢?你想啊,詩是人寫的,說到底,是人的情感抒發、思想吐槽、傷春悲秋……當然,還有人身處的那個時代、那個場景。真要扒拉,一首古詩詞背後的歷史事件、人物特性,都是一個個好玩、有趣的故事啊。

我再舉個例,繪本的內容比詩歌多多了,孩子卻一點都不排斥,甚至還能惟妙惟肖地複述出來。為什麼呢?不就是因為繪本是他們能聽懂的故事嘛。

所以,要打破孩子對古詩的陌生感,咱們就可以從這裡切入,把古詩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講給他聽。

不瞞大家說,我一直用這種open的古詩教學法教千尋,不僅記得牢,還能掰出一堆有意思的故事,對後面寫作文也很有幫助,一篇好的作文裡面一定是有很多精彩的詩句信手拈來。

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對孩子一生有益的學習,學得有主動有熱情,而非源自恐懼。

從今天開始,我就時不時地(精力有限,可能更新不力)在東西兒童教育,給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古詩詞”,目的很簡單:

給想要“無痛雞娃”、“雞出水平”的家長以啟發,助想搞定課本知識更想超越課本知識的孩子開腦洞!

大家好,千媽今天來聊詩。

不好意思,文章名字起得有點噱頭,大家多多包涵。

不過,我也不是瞎掰,咱們今天要聊的這首小學一年級入門詩《江南》,網上有很多人爭議,說它其實是一首借景抒情的雙關詩。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這個說法是有考證的。

蓮在古漢語中通“憐”,這是古代人表達感情的一種詞語。現在的可憐,在古代可不是單純指境遇悽慘的意思,它還包含了一種主觀的審美,帶著楚楚動人、心意相通的意思。

所以在漢樂府民歌裡,人們常常用“蓮”來代表感情。“蓮子”,是諧音“憐子”,我愛你和心疼你的意思。

不過我的看法是,有沒有表達愛情,根本就不重要嘛。語文學習應該是“我注六經”,而不是“六經注我”,知識最終是拿來給人用的,而不是人為知識所困。

孩子以後還會遇到更多有“多重涵義”的古詩詞,重要的不是這個“多重涵義”,而是孩子怎麼看,怎麼理解。所以我相信,咱們編教材的老師之所以選這首詩,就是因為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畫面感強,最適合剛進入一年級小豆包們。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01

接著,我們就來聊一個有意思的知識點。

這個知識點,很多老師都不會講,但它對孩子理解這首詩很有幫助。

有意思的知識點:漢樂府是什麼鬼?

老師教這首詩時,一般開篇都會說:孩子們,這是一首漢樂府古詩。

孩子瞪著大大的眼睛,腦袋裡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漢樂府是什麼鬼?

要吃透這首詩,咱們得先認識漢樂府這個機構。

古代的時候,娛樂工具比較貧乏,不像我們現在,有電視有IPAD還有手機,想聽音樂,打開“網易雲音樂”就可以,想看精彩視頻,愛奇藝抖音上比比皆是。

古代人就不行了,他們想聽歌了,只能請一些樂隊來獻唱。

那如果是位高權重的皇帝想聽歌怎麼辦呢?就會找一些優秀的樂師,組成個團隊,專門給皇帝表演。這就是漢樂府的起源了,它是一個專為朝廷表演的藝術機構。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這個藝術機構還蠻有特色的,它不走嚴肅路線,而是擅長從民間收集素材,走的是大眾娛樂化路線。

有點像咱們今天的“中國好聲音”,你出身草根,不是明星?沒關係,只要有才華有特長,就可以攜原創或改編歌曲上臺秀一把。

唱的內容也不定,可以唱唱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可以唱唱男女愛恨,甚至奇聞軼事,都可以。皇帝聽個樂子,順便又瞭解了民間疾苦,一舉兩得。

因為講的都是民間的平凡生活、逸聞趣事,漢樂府的表達也就自帶了一股“古拙之風”,既沒有“新聞聯播”的嚴肅大氣,也沒有“朗讀者”的優雅範兒。三個字形容,就是:接地氣。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舉個例。

《東門行》中,主人公說:“咄!行!吾去為遲!”白話翻譯過來,就是,丈夫說:“你不要管!我走了!我都已經走得太晚了!”

你看,是不是很有煙火氣,很生活化?就像我們日常教育娃:“你!再不做作業,待會就別想玩了!”

(旁白:此處可以跟孩子玩玩有趣的短句練習,讓他試著自創自編類似的短句,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意會了漢樂府的風格,同時也鍛鍊了語言的運用能力)

如果你不瞭解漢樂府,讀《江南》,估計會在心裡犯嘀咕:“這都什麼詩啊,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就不能一句好好說完麼?”

只有你和孩子,帶著對漢樂府的瞭解,去讀這首詩,才會發現它的妙處所在:不裝不作接地氣,說的就是我咯。

02

瞭解什麼是漢樂府後,我們再來當一盤“小偵探”。

以內容為線索,猜猜這首詩歌描寫的是現在哪個地方的場景?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像田野一樣茂盛,一望無際的荷葉,魚兒在蓮葉下自由地穿梭,一會游到東,一會游到西。

雖然詩中沒有出現人,卻不難想象人們坐著採蓮船,邊摘蓮蓬,邊打魚的喜樂畫面。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咱們以前的中國文化裡,江南這個地方,並不是長江以南都為江南,而是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區才叫做江南。我們可以試著推測,詩裡描述的場景,大概率應該發生在靠近長江,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江蘇一帶。

(旁白:不妨拿出地圖,和孩子一起找找地圖上哪些區域是江南)


如今很出名的旅遊勝地周莊、烏鎮,同裡和南潯,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

小學語文第一首詩竟是愛情詩?

是不是很美?正是因為景美,古代詩人特別青睞這個地兒,寫出了不少與江南有關的好詩。

後面咱們就會學到白居易那首著名的《江南好》,不妨先混個面熟: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旁白:還可以問問孩子,這兩首詩講的都是江南景緻,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熟悉思維導圖的同學,可以用雙氣泡圖玩個PK遊戲)

你可能不知道,古代詩人喜歡下江南,除了景色好,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暖氣”。

江南一年也就冷那麼兩個多月,跟北方很多地方比起來,算是氣候宜人了。北方還春寒料峭、凍手凍腳呢,江南地區已經很溫暖了,古人偏愛江南理所當然咯。


最後,來個收穫小結:

孩子版:

1.你學到了一個課堂上可能學不到的知識,瞭解了什麼是漢樂府。正在學習拼音的小朋友,你還可能注意到了,“樂”是個多音字,不妨練習一下它在不同讀音下的組詞。

2.你瞭解了詩歌描寫的背景:江南。知道了它在地圖上的大致範圍。下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江南水鄉玩,你應該很快就能想起這首詩啦。

家長版:

1.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什麼是漢樂府?"你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他掰叨清楚,在孩子眼裡樹立了博學的正面形象。

2.你在“策略雞娃”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塑造更適應未來社會的多元人才,做出了一份貢獻。


今天的千媽聊古詩,到這兒就結束了,咱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