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五歲半上學前班了,前幾天偷了我媽媽100塊錢,我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是敵是友別是狗44602167


對於幼兒行為的定義需要很謹慎

諾丁斯的名言:要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動機。

有的時候可能孩子的行為和我們以為的不一樣,而我們的定義可能傷害到孩子。

所以要確定一下孩子到底是偷了100塊還是隻是拿走了100塊。

又或者說他需要這100塊錢有很特別的用處,那個用處可能是出於他的善意。

還要確定一下,孩子知不知道什麼是偷的概念呢?



錢是放在哪裡被孩子拿走的

奇葩說六,黑子的說了一句話:讓一隻貓看著一條魚,是貓之過魚之過還是你之過呢?

如果錢沒有收起來隨意放置,被好奇的孩子拿走了,這並不能責怪孩子。別對孩子冠上“偷”的名義。


如果錢是收起來的還是被孩子拿走了,可能情形有三種個:


1、孩子愛在家裡翻找東西,看到錢知道可以買東西就拿走了,不知道需要告知家人。

可以告知孩子沒有經過同意拿走家裡的錢是會讓家人誤會的。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問家人要錢,但不能自己拿。

也可以給孩子保管一部分他自己的壓歲錢,五六歲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有金錢觀了。

2、家長對孩子碰錢這事特別焦慮,不喜歡孩子拿錢,總是揹著孩子把錢藏起來。孩子的好奇心被更大程度激發,當發現有機會可以拿的時候就會拿走。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需要家長自己有正確的觀念,不必要對孩子碰錢這件事情緊張,甚至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認識錢的作用,並告訴孩子需要買什麼可以請父母給錢。


3、家長很限制孩子買東西,經常不願意給孩子買喜歡的物品。知道錢的購買能力的孩子會對錢產生擁有的渴望,一有機會就會把錢收集起來,可能還會拿去買東西。這種最容易被家長定義為偷錢。其實孩子自己只是覺得,你不給我買我自己拿了錢去買,他對自己拿錢這件事情是不是“偷”根本沒有概念。

平時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可以儘量滿足,不讓孩子產生匱乏感,孩子就不容易對金錢有很強的佔有慾望,不會造成家長認為的“偷”錢的行為。

只要問明白了孩子他拿走錢的原因經過就針對性的去引導就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孩子做出一些家長覺得不能容忍的事情只是因為他

們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好,歸根結底還是家長需要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下功夫。

遇到這種情況,都不要急於責罰、定義孩子,要先弄清楚孩子行為的原因。

五六歲的孩子如果因為這些原因被家人扣上“偷”的帽子,甚至遭受家人的譴責和教訓,有可能對他的內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孩子可能會否定自己的人格。


鐵樹媽媽,特別喜歡小孩,閱讀是我生活的調劑品,寫作是看到還有很多孩子在不快樂地成長,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一些孩子。


鐵樹媽媽


女兒今年五歲半上學前班了,前幾天偷了我媽媽100塊錢,我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首先,說一下,對於小孩子,可能還不懂得“偷”的概念。


她或許認為自己只是拿了外婆或者奶奶100元錢,你和孩子好好談一下,問問孩子拿錢要做什麼呢?

說一個真實的事情,我一朋友姑娘上幼兒園中班,有天早上去幼兒園時候,悄悄從朋友錢包裡拿了一張百元大鈔。媽媽不知道,孩子拿著錢去幼兒園送給小朋友了。第二天下午老師電話通知朋友去幼兒園,原來是接受錢的小朋友把錢給自己的媽媽了,那位媽媽也嚇一跳,問錢從哪裡來的,孩子如實相告。

於是孩子媽媽去找老師,老師呢也把我這朋友叫過去,老師說問問孩子,別生氣,別焦慮,事情沒有那麼壞,孩子還小,不知道。

後來朋友詢問孩子,孩子開心的給媽媽說,自己看媽媽錢包在桌子上放著,裡面有很多錢,就想著給好朋友送一張。因為自己給好朋友說,媽媽帶她去好吃的,買好玩的玩具,好朋友說自己媽媽沒有那麼多錢。於是,想著送給好朋友就可以去吃好吃的,好玩的。

兩位媽媽哭笑不得,老師也被孩子的說法逗笑了。小孩子這是表達自己的友誼,互幫互助啊。小孩子小時候的思維很簡單,拿自己家人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東西,媽媽的就是自己的,所以拿家裡人的東西就不打招呼,這一點,我們在物權建立時候就要給孩子講到,多叮囑。不能混淆,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讓孩子物權意識淡薄。

因此,你也不要焦慮,和孩子談談心,孩子拿這錢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需求呢?針對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其次,自己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和家人說一下同樣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孩子就是拿了一百元錢,我們不能認為孩子是小偷,這麼小的孩子就偷東西了,這怎麼了得,有了類似的想法,孩子往後犯錯,都會想到自己被這樣評價,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好,容易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在犯錯中成長,同時我們要通過這件事,找到自己和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所在

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犯錯不可怕,沒有誰是不犯錯的,在犯錯中成長,在糾錯改錯中發現教育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去拿奶奶或者外婆的錢呢?是不是孩子認為和老人關係比較好呢?小孩子嘛,誰和自己親近,就願意和誰多待在一起。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候,要多和孩子溝通,陪伴,閱讀,和孩子談心,增近和孩子的關係。

因此,不要認為這件事就是壞事,反而感謝這件事情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教育孩子中的不足。


豆小米媽媽說


五歲半對錢沒啥概念,也不會花,只是新奇和喜歡,給寶貝講清道理,把錢還給姥姥,別什麼偷偷的,我家孫女就喜歡紅的大票,疊的整整齊齊經常拿出來看,放她的錢包裡看的可緊了,孩子太小隻是當畫看沒有特別的概念!!


綠波14


不要放在心上最好。


第一、五歲半的孩子知道錢是個什麼東西嗎?估計不會有什麼明確的概念。因此,對於錢的敏感程度遠沒有家長這般敏感。不要被自己“見錢眼開”的樣子嚇到孩子。

第二、這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偷。盲目的給孩子“貼”上一個偷的名聲,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第三、模仿成年人,這個行為我認為是一個孩子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她的目的就是要用錢去購買某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們的心裡面並沒有那麼多的成人世界的概念。

第四、是不是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孩子想要某種東西,老人當時直接拒絕了呢?但是,孩子卻一直記在心中。這個可能才是我們解開謎團的鑰匙。


第五、要用孩子的視角去與其溝通,這樣她就可以說出原因。然後,因勢利導來心平氣和的做出引導。

誰沒有在小的時候在未經家長同意,私自做過一些過分的事兒呢?如果,你現在去問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回答十有八九就是不記得了。因此,問題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解決。這個事兒,就讓他忘了吧!


奶爸說帶娃兒


5歲半偷了100塊錢怎辦辦?媽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關鍵。

偷錢這件事一定要嚴肅的看待。



當然,不能給孩子定義為”偷”這種概念。但務必要讓孩子明白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寶貝是不是有什麼特別想要買的東西,又不敢告訴姥姥,如果是這樣的話,下次一定要告訴媽媽,媽媽一定給你買。

但是,你悄悄從姥姥那裡拿錢是不對的,姥姥會很擔心,以為錢被其他外面的壞人給偷走了。”

如何說,媽媽的態度很重要,既要堅定也要和善,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被尊重,再說原則性的問題。

5歲多孩子,對偷錢沒有概念,但要讓孩子明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在這年齡的孩子,大多是自尊心比較強的時候,可能有了自己的一點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其實,人性裡本能都有喜歡不勞而獲。

她可能不想告訴姥姥,但又特別想去得到某樣東西,或者,她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姥姥沒有同意買,所以,做出了這種舉動。

孩子只想要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還不會想自己做這樣對不對的問題,也或許只是把它當玩具,悄悄拿來玩玩而也,所以家長這時的引導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為的,這也是個教育的契機,讓孩子明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個很關鍵,絕不要讓孩子體驗到”悄悄拿”是一種美好的體驗。

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為孩子創建一個有愛,溝通良好的環境。

孩子出現偷拿這種行為,如果孩子不是把它當遊戲玩的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很有可能處在一種溝通不順暢的環境裡,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結果。



長期不能表達自己,壓抑自己的想法,姥姥或媽媽不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孩子很多想法長期有沒有被滿足。

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是我們給它創造的一個環境的映射。平時,去商店,買東西儘量尊重孩子的想法,畢竟給孩子的東西,他自己說了算,不要強加太多我們大人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每個問題行為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我是一名在職幼兒教師,6年親身養娃實踐,關心關注噢❤️

時光小兜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可能和其他朋友有所不同,我並不認為孩子小就可以掩蓋其“偷錢”的實質。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知道何為“偷”,但大家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不明白什麼叫做“偷”,那麼為何不光明正大的拿,而是採取悄悄的方法呢?這就說明她心中還是分得清楚“明說”和“暗取”的區別的。因此,作為家長絕對不可以姑息這種行為,“年齡小”不是藉口,“不懂事”不是藉口,家長和孩子都必須勇敢面對這種行為的本質。

但“偷拿家長錢”其實是很多孩子在童年時期都會做的一件事,包括我自己在上小學時也幹過好幾回這樣的事兒。所以這樣的事情不值得家長大驚小怪,但同時也不可以放任不管。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自己偷拿錢的花樣層出不窮,有時候是會悄悄的從我爸的口袋裡掏兩張不起眼的小幣,有時候是會把我爸收藏的整套紀念幣抽出一兩張,但其實小孩兒用的再隱蔽的方法最後都會被發現,那個年代我爸對我採取的就是就簡單粗暴的打一頓。無數的說教加上簡單粗暴的確也能讓我成長為一個正直的人,但我同樣清楚這樣的方法根本沒有可能讓孩子真正的心服口服,因此我從不建議家長單純的去告訴孩子偷錢是多麼可恥,多麼大錯特錯的事情,因為這樣根本沒有辦法幫孩子挖出她掏錢的根源,同樣也沒有辦法教會孩子當她下次再產生同樣心理的時候,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慾望。



我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助手,而不是管制者,因此不管在解決孩子成長當中任何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必須抱著幫助孩子提高自立能力的態度去挑選合適的方法。所以我建議針對孩子偷拿錢這樣的事情,您不妨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

一.日常理念灌輸

目光長遠的家長會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提前對孩子進行相應理念的教育和灌輸,防患於未然。而目光短淺的家長總是更傾向於在事情發生之後進行應激處理,利用孩子的羞恥心對她大批特批,有很多時候這也是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現明顯逆反的根源。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背一些國學經典好像跟現實生活很脫節,但其實我覺得並不是這樣,比起幹說幹論,流傳幾百年的經典作品從語言以及視角都會更全面更準確。比如我第一次跟孩子提起“偷”這個概念的時候,就是我們在背《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當時我就跟孩子舉了豐富的例子,給她明確了“偷”的界限。之後我就會發現,孩子經常會把這種界限套用在判斷行為上,比如說爸爸吃了她的糖,她就會問“爸爸,你怎麼偷我的糖啊?”再比如我家學生拿了他媽媽的手機,我女兒就會說他“你沒有告訴你媽媽,這就是偷”。

我覺得家長有必要在平常的教育當中,就讓孩子明白這種界限,你會發現孩子自己就會套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二.問清楚拿錢的原因

孩子不會出於好玩而去拿錢,大部分情況下是會有具體的需求,作為家長了解清楚孩子的需求非常必要。

這裡我需要提醒一下您:在跟孩子明晰了“偷”的概念後,真的不需要總把這個字掛在嘴上,可以替換成“沒知會就拿了”,也是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過重的羞恥感,從而破罐子破摔。

瞭解孩子拿錢的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了解孩子的消費途徑。有些孩子拿錢為了買吃的,有些孩子為了買玩具,甚至有些孩子是遭遇了校園暴力。家長只有瞭解了真實的情況,才能幫孩子及時糾正消費習慣,或者幫助孩子擺脫某些壞人的魔爪。

三.儘量不要打

雖然“偷拿”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但孩子在這個年齡本來就是似懂非懂,逐漸塑造的時期,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只要不觸及嚴重的道德或者觸及法律,我們就應該給他們機會改正。

“打孩子”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教育方法,它不過是發洩和處罰,對於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學習處理矛盾心情沒有任何的幫助,相反如果孩子膽子小一點,那麼下次她肯定不會不敢拿,而是會拿的更隱蔽。

因此,千萬不要一味地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要給孩子說話的勇氣,給彼此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

四.自檢

孩子之所以會偷拿錢而不是光明正大的要錢,無外乎兩個原因:

1.家長花錢太磨嘰。話雖然不好聽,但道理如此,窮孩子會比富孩子對金錢有更多渴望,教的好了他們會更努力,教不好了她們會更虛榮。勤儉節約是美德沒錯,但家長在孩子身上節約時一定要有分寸。比如我帶孩子去麥當勞會給她買漢堡,買冰淇淋,她的基本慾望能滿足,那麼下次她想買可樂我不答應時,她會相信我因為食物不健康拒絕她而跟錢無關。相反,如果每次路過麥當勞我都各種理由不帶她進去,那麼她會在其他小朋友的有意無意引導下產生新的想法。千萬不要認為自家孩子出門不要東西是優秀品質,人不可能沒有慾望,可能是玩具,可能是食物,可能是活動。只是說孩子選擇了在你面前壓抑自己所有的心理。這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家長對於孩子的意見不在乎

拿錢來消費的概率比較大,之所以“偷偷”很有可能是確定她的需求是不會被家裡支持的。除了跟孩子此次深談外,家長還需要回想下你是否認真聽過孩子的需求,是否更多的會以“童言童語”的藉口駁回他們的所需。一切可交流是教育最好的樣子,只有聽到了孩子內心的聲音,你的教育才能走進孩子心裡。支持孩子合理的想法,不止能解決您現在面臨的問題,還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真的值得認真思考下。



以上個人建議來自愛分享的老孟,作為一個在孩子堆裡混跡多年的大小孩,我希望能幫更多家長聽到孩子的聲音,建立更美好的家庭環境。歡迎關注和私信。


老孟的娃世界


小孩子不存在偷不偷的感念,只是看見了認為有用的東西就想拿到手。如果平時孩子對父母就言聽計從的話,就直接告訴她,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尤其是錢財。一般不能要別人的錢,吃的東西更不能隨便要了,不然後果可能很嚴重。聽話的孩子說一遍便會記住,不太聽話的孩子揍一頓便會記住,不聽話的孩子就看父母如何言傳身教了。


劉友後來者居上


首先在孩子眼裡,暫時還沒有偷這個概念,不要用偷來說孩子這個不當的行為!你可以先問孩子為什麼要拿錢?拿了錢想要幹什麼?孩子簡單一般都會告訴你。弄清了原因再針對處理,要孩子自己清楚意識到這個拿錢不跟大人打招呼沒徵得大人同意這個行為不好,告訴她她這個行為會引起她能理解的後果。孩子有時候需要點點零花錢的,比方說約定一個禮拜給幾塊錢,這個錢她可以拿來幹什麼?


歐陽伶俐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下:孩子五歲半,她拿了家人的100元錢,估計結果就是拿了這張錢,但是沒有任何消費行為。也就是說,孩子拿錢的動機不是為了拿別人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動心,那麼她的動機是什麼呢?


我猜想:

一,也許是為了好玩

有的孩子,拿錢就是為了好玩。這點在低齡兒童中比較多見。經常看見父母,或其他親人拿錢,所以覺得好玩,會拿去折東西,或胡亂在上面畫畫等。

這種孩子純粹是玩,不知道拿別人錢的意義是什麼。

因此家長側重和孩子說兩點:

  1. 錢是大人工作後才能有的東西

  2. 不能隨便拿屬於別人的東西,就算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等自己家人,拿別人的東西前也要告訴他們。


二,也許是知道錢是比較重要的,能買不少東西,所以自己也想有一張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即使沒有金錢概念,也能從大人平時的舉動中猜到錢很有用;或者大人平時在生活消費中,無形中讓孩子意識到錢很有用,有錢能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

這種情況下,孩子對錢會有一種莫名的佔有慾,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錢,也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所以偷偷從大人那裡拿走了一張百元。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

  1. 錢確實比較重要,但是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勞去換取,不是隨便從人家那裡伸手去拿的

  2. 錢是屬於個人財產,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不是自己的錢財不能拿,拿了就是犯法了。

  3. 寶寶還小,雖然還沒有賺錢的能力,但是如果有需要的東西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是你的監護人,如果是合理的東西,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錢去買給你,但是絕對絕對不能隨便拿別人的錢。


三,也許是希望自己也能當一個有錢的,富有的人

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雖然有時候可笑,不切實際。或許孩子希望自己當一個有錢的人,所以拿走了奶奶的一張100元鈔票,其實她什麼也不會去買。

這種情況下,可以和孩子講講:

  1. 如果你想當一個有錢的人,那麼首先這個錢必須是你通過自己的能力掙取的;

  2. 我們不能去偷拿別人的財富,那個不屬於我們,等你長大了,要自己去賺錢

  3. 現在你還是一個小寶寶,還沒有能力去賺自己的錢,只有從現在開始,好好吃飯,好好學習,長大了有好的身體,好的才華,才能有能力去賺自己的錢;


說在最後,一個只有五歲半的孩子,我覺得還是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和他們提到“偷”這個字,一來是他們對拿錢的行為沒有消費的目的性;二來他們可能不太理解“偷”的含義。所以,家長也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先問問孩子的目的是想幹嘛,然後和他們談談錢方面的事情,孩子是能夠理解的。

這是一個好的教育機會,千萬不要把孩子吼住了。


泥鰍裡的香草


你讓他把錢給姥姥送回去,跟姥姥說對不起,教他以後用錢管父母要,不要隨便拿大人或者別人的錢或東西,慢慢的就懂得了別人的東西不要或者不拿,孩子從小就教育他,不會變壞的,不要來橫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