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文丨木木

在中國古代,稱得上

“萬夫不當之勇”的將軍有很多,其中女將軍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的流傳下,花木蘭,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等巾幗英雄,沙場女將形象深入人心,但這其中有很多都是傳說中的人物,史料中真實可查的女將軍寥若星辰。

冷兵器時代,雙方打仗是力量與力量的較量,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力量上天生處於弱勢,所以軍隊中很難見到女性的身影。千軍萬馬中,女性能夠長期與男性廝殺,從女戰士到女將軍更是非常困的。

因為難,所以才更可貴。在明朝末年有一位著名女將,唯一一位因戰功被朝廷封侯列爵,載入正史將相列傳中的巾幗英雄,她就是秦良玉。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秦良玉銅像

秦良玉是四川石柱縣(今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土司馬千乘的妻子,萬曆二十七年楊應龍叛亂,從貴州一路殺到四川,馬千乘帶兵平亂,秦良玉以“土司馬千乘妻秦氏”之名,帶五百白桿兵跟隨丈夫一起去打仗。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初二,新春佳節之際,楊應龍部隊夜襲劫營,秦良玉率兵還擊,大敗叛軍,乘勝追擊,連破七寨,直至桑木關。桑木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兵家必爭之地,叛軍據險以毒箭拼死抵抗,官軍束手無策之際,秦良玉的白桿兵發揮了巨大優勢。

白桿兵使用的武器叫白杆槍,是由白蠟樹製作成的一根長棍,前面加上槍頭,槍頭下還有一個彎鉤,槍的尾部有一個圓環,通體發白所以稱為白杆。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白杆槍

冷兵器時代,白杆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兵器,第一,在山地作戰中,白杆槍可首尾相連,靈活運用,攀山越嶺,起到繩索的作用。第二,白杆槍是步兵掣肘騎兵的重要武器,槍前的回勾可勾馬腿,亦可勾人下馬。

在險要的桑木關,秦良玉率兵分三路進攻,充分發揮白桿兵的優勢,攀巖而上,一舉蕩破險關。叛軍大勢已去,楊應龍自縊身亡。此次平叛後,秦良玉夫婦“為南川路戰功第一”,秦良玉的白桿兵也由此戰威名遠揚。

萬曆四十一年,馬千乘被捕,冤死獄中,秦良玉接替了丈夫的官職,執掌石柱縣軍政大權。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大明王朝危機重重。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大敗明軍,明軍“人心不固,兵氣不揚”,被後金殺的節節敗退,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勢不可擋,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在這危急之時,秦良玉率領白桿兵從四川趕來,與後金作戰。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攻佔了瀋陽,秦家白桿兵與戚家軍共七千人,對抗後金數萬人,渾河之戰極為慘烈。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先帶領三千白桿兵奔赴戰場,瀋陽失守後,秦家白桿兵與清軍決一死戰,因兵力懸殊,秦邦屏與數千名白桿兵為國捐軀,戰況對白桿兵極為不利,秦良玉再次率領秦家子弟兵衝鋒陷陣,奪回哥哥屍體,擊退清兵,掩護弟弟撤退。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中,秦良玉所率領的白桿兵表現出驚人的英勇壯烈,令人敬佩,戰後,兵部尚書張鶴鳴感慨道:“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柱、酉陽二土司功”。

渾河之戰白桿兵損失慘重,但清軍也受了重創。後金八旗最擅長騎兵,秦良玉的白桿兵正好遏制騎兵,後金將領西佛先、格朗等將領也相繼陣亡,八旗兵在白桿兵的英勇抗戰下“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傷亡慘重。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渾河血戰後,川中奢崇明叛亂,佔據重慶,合江、瀘州、遵義,建國“大梁”。秦良玉率兵援救四川,奢崇明用重金賄賂,秦良玉拒其厚禮,怒斬來使,派弟弟秦民屏率四千人駐守重慶,圍堵叛軍歸路,自己親率六千精兵解圍成都,與弟弟會和,收復重慶。

崇禎二年,努爾哈赤再一次猛攻北京,崇禎皇帝詔令勤王,但卻“各鎮自保不暇,逗留不前”,唯有秦良玉,“慷慨誓眾,裹糧率師,晝夜兼行”,奔赴北京對抗後金,收復灤州、遵化、遷安、永平,秦家軍英勇抗爭,不畏犧牲,用鮮血守住了北京,讓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如今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北面有一條衚衕,叫做“四川營衚衕”,因當年秦良玉的隊部駐紮在此而得名,沿用至今,再往北面還有“棉花衚衕”,明代時還有“棉花頭條衚衕”、“棉花二條衚衕”直至“棉花九條衚衕”,因秦良玉打仗之際帶領她的女兵紡織,女兵營區紡棉花才有了“棉花衚衕”之名。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入川,年過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掛上陣,率領白杆軍南征北戰,誓死抗拒張獻忠的起義軍。四川巡撫下令秦玲玉讓白桿兵分開駐守成都,秦良玉為人忠義,聽了巡撫的命令,分了白桿兵。決戰之日,因秦良玉的軍團全部分散,明軍全軍覆沒,三萬白桿兵也隨之為國捐軀。

秦良玉最後帶十幾個親兵,殺出重圍,回到重慶石柱,重組白桿兵,但大勢已去,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大開殺戒,

六百萬的四川人口,張獻忠最少屠殺六十萬人,戰亂過後,清初戶籍統計,六百萬人的四川,僅剩下九萬人。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明朝滅亡,蜀地全部淪陷,國破家亡,秦良玉仍誓死不降,下令軍中“有從賊者,殺無赦!”,秦良玉是整個四川唯有一面旗幟屹立不倒,直至張獻忠覆滅,起義軍都未能踏入石柱境內半步。

秦良玉的哥哥在渾河之戰中戰死,弟弟在平叛張獻忠時戰死,襄陽城破,兒子與襄陽共存亡,秦良玉直到死都在守護白桿兵,守護大明王朝,守護心中的忠義。

崇禎皇帝賦詩四首讚頌秦良玉,南明王朝追諡她為“忠貞侯”,崇禎皇帝還曾賜給秦良玉兩個袍子,袍子上繡的四爪蟒地位僅次於皇帝的五爪龍,秦良玉的官袍上除了蟒,還繡了代表女性的火鳳凰,這是對於武將至高無上的褒獎。08年奧運會,火炬手服裝中的火鳳凰形象,正是來源於“秦良玉平金繡蟒鳳袍”。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秦良玉平金繡蟒鳳袍(圖片來源重慶博物館)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明秦良玉藍緞盤金繡花蟒袍(圖片來源重慶博物館)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明秦良玉甲冑(圖片來源重慶博物館)

這個重慶女人令張獻忠忌憚,滿清頭疼,死後被追諡為“忠貞侯”

08年奧運會火炬手服裝

封建戰亂的年代,秦良玉一個女性,一生戎馬四十餘年,從一個小人物到國家棟梁,不屈的精神,抗爭的精神在秦良玉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的一生是所有中國人的教科書。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明史·秦良玉傳》

[2]《明史·土司傳》

[3]《與比較》 滕新才 張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