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大家好我是大壯。咱們疆域遼闊的大中國、民族眾多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風俗也各有特點。陝西省地域廣闊,自古以來也形成了獨特的風俗,大壯查閱不少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陝西不一樣的習俗。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陝西關中地區,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十大怪”,以其“古風古韻古長安”的獨特魅力,成為外地遊人探尋的一大熱點。(圖片均來自網絡)

一、麵條像腰帶 “麵條像褲帶”。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最愛吃油波面

中地區的麵食花樣繁多,大多數麵條比較粗較寬,其實比腰帶要略細些。關中豪爽,愛吃寬面,厚面。關中獨特的地理構造和自然環境使得關中道成為一個以麵食為主的地區,在以米菜為主的地方的人們總是想不通,那關中人天天吃麵條沒個花樣換,怎麼就吃不煩呢? 其實,在關中,聰明靈巧的關中婆娘們已經把麵食發展到一個很高的境界了。單是一個簡單的麵條關中人做出的花樣達幾十種,棍棍面,片片面,晾面,湯麵,酸湯麵,熱碗麵、扯麵等等。說其像那褲帶,說的是那面做的寬度和長度,在關中地區的麵館,一碗麵只有一根麵條,但若要讓個弱女子能把這根麵條吃完,那也是難事。 其中棍棍面最長。但那是手拉或者搓的,下來的就是說擀麵了。關中道的男人娶媳婦,大多都是要看這女人的擀麵手藝了。

二、鍋盔像鍋蓋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超大鍋盔

由於關中人喜歡用秸稈燒火做飯,而秸稈的火恰到好處,比較“文”,且不容易將鍋裡的食品燒糊,而且喜歡一大家子在一起燒飯吃,避免浪費,從而用的鍋基本口徑都在80公分以上,烙的鍋盔自然就和鍋蓋一樣大了。

傳說一:當年有場戰爭,戰爭的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陝西的時候,乾糧已經沒了,只剩下些麵粉,沒有辦法,就把那麵粉和水和了,弄成餅狀,放在那頭盔裡用或烙,做好後皮黃裡香,而且持久耐放,隨即傳了開來,那打了勝仗回去後,兵士就讓婦人照著做,但沒有頭盔,就在自家的鍋裡烙了,就有了鍋盔這個名字,也就有了鍋盔這個麵食的花樣了。

傳說二:相傳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三、辣子是道菜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下飯的辣子

我女朋友就是陝西的,她給我做飯總愛做一個全是辣椒麵的菜,把熱油潑到辣椒麵上,再撒上一點鹽巴,很簡單,吃起來卻很香。後來才知道那是“油波辣子”

說到“油潑辣子”,不能不提到陝西的一大名吃“臊子面”。臊子面以其薄、亮、勁、透、香、辣、爽、誘的風味特點,深受大家的青睞。所謂薄、亮、勁、透,指的是麵條的加工效果,而香、辣則是指它的味道。正宗的臊子面,至少需要18味調料,而辣子是主打調料,可以說,沒有辣子,不能稱其為臊子面,辣子面與菜子油的結合,構成臊子面油旺旺、紅豔豔的絕色美味。一碗臊子面剛一上桌,你就會被那“美色”勾引得“垂涎欲滴”。吃過一碗,你會感覺汗流浹背,細細品味,那就一個字,“爽”。如果你要說出來,那就是“爽透啦”。

四、 碗盆難分開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到底是盆還是碗

陝西人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直徑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差不多每個村莊都有一個人們聚在一起吃飯的地方,或大槐樹下,或村頭宅邊。每到吃飯時,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蹲在一起,一邊滋滋有味地吃著飯,一邊津津樂道地啦著話,什麼變換花樣的飯菜,大家甚至還要互相品嚐一下,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陝西人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時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老年人習慣帶

陝西人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直徑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差不多每個村莊都有一個人們聚在一起吃飯的地方,或大槐樹下,或村頭宅邊。每到吃飯時,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蹲在一起,一邊滋滋有味地吃著飯,一邊津津樂道地啦著話,什麼變換花樣的飯菜,大家甚至還要互相品嚐一下,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陝西人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時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房子只有一邊斜

主要關中人比較講究風水,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裡,二則是為了採光的方便,三則關中地方農民閒時比較愛“串門子”(即鄰居常走動諞閒話),為了不至於鄰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蓋才成這樣;最後就是家家戶戶的廁所在屋子的最後面,以前沒有化糞池,基本是人工把糞便積攢起來用“架子車”拉到地裡上肥方便,也為了更好的通風。

七、姑娘不對外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不外嫁的姑娘

關中地區嫁娶講究的是“知根知底”,舊俗認為自己的女兒嫁到外面會受欺負,而外面的媳婦娶到家裡又怕丟失,所以一般情況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會在縣內,或鄉村一級的範圍內結婚,這也和當時的娃娃親有關係(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歲左右就會相親找對象)

這一怪很多地區都有,只是在關中地區現象更突顯,人情味也更濃郁。“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它的正面意思是關中男人戀家戀婆娘,在“玩龍玩虎不如玩黃土”的小農時代,這種思想也算正統。既然關中男人還不錯,那麼,這裡的姑娘自然愛嫁當地郎了。配合這一觀念的還有這裡的地理優勢,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給自足的寶地,風調雨順,物產豐富,缺災少害。所以,民殷實而安於現狀,不思外出謀生。

八、不坐蹲起來

關中“蹲景”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吃飯閒聊愛蹲著

“蹲景”成為關中地區特別是農村最有名的亮點,這一怪獨步天下,關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絕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實屬一種硬功夫。蹲是講功夫的,只有長年累月的歷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閒,不累不乏。現在“蹲”的人已經很少了,但偶爾會在西安、咸陽等站牌前看見部分“蹲”下來等車的關中人。

關中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史記》中寫荊軻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無法拔劍,逃避中又忘記拔劍,只好繞拄周旋。晉朝有個“身無長物”的典故,說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風俗。此風尚的轉變應在晉以後,關中地區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勢稍有改變,膝蓋不著地了,大腿壓在小腿肚子上,就變成為蹲姿,於是乎想蹲就蹲,此風尚也就世襲了下來。

九、睡覺枕磚塊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枕轉頭睡

三伏天,吃過午飯,房子裡是睡不成了,但還是有好去處,那就是大樹底下。來到大樹底下,跟小夥伴們添方、頂四,一陣涼風吹過,好愜意啊。玩乏了,各自找一塊陰涼(找陰涼還得動腦子,不然,你剛睡一會兒,毒辣的秋老虎就曬到你的屁股上了),折幾片大桐葉鋪在身下,信手拿來一塊磚枕在頭下,聽著樹上的知了的鳴叫,不知不覺就安然入睡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比神仙還牛鄙。

所以,睡覺枕磚塊,是有一定條件的,誰要是在三久天枕著冰冷的磚頭睡在熱炕頭上,那他一定是腦子進水了,既就是陝西人,也不例外。哈哈,這就是我的觀點。

十、唱戲吼起來

陝西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

吼著唱

這裡的唱戲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只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確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夏天的時候,西安城牆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眾團體在那裡唱秦腔,確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徵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