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來路就是去路?中醫: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收藏版)

那天休息在家,我一口氣看完了田原寫的《陽氣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我連猜帶蒙地,好不容易把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寫得很好,建議你們也買來看看,內容不深,但是道理講得很透徹。主要就是講李可老中醫的治病理念,其中有一章的名字觸動到我了,就是“疾病的來路,就是去路”。

李可老先生認為:“最初侵犯身體的病邪,沒有及時驅出去,它就會內藏,成為一種伏邪。伏邪會在裡面損傷人體的陽氣,陽氣一弱,病越好不了,越纏綿難愈。現在都是用消炎的方法,消炎用的這類藥都是很寒涼的東西,一消炎,外邪冰伏於內,只會一次比一次藏得深,一層一層的,五臟都受到影響了。如果老是好不了,時間久了,太陽、少陰這兩個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就已經深入到根本了。”

我們常常在講肺病難治,這個,不就是對肺部疾病最好的治療思路嗎?!為什麼中醫一直呼籲大家不要輕易去掛水,就是因為掛水不是讓疾病從來路回去,而是把病邪深深地壓在了身體裡,它有可能進入經絡深入臟腑,成為更加可怕的疾病根源。

中醫治病的根本就是扶正祛邪。不管身體受到怎樣的外邪(風、寒、暑、溼、燥、火),加強自身的正氣,把外邪再從來路趕出去就對了。

疾病的來路就是去路?中醫: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收藏版)

李可老先生一生秉承的觀念,就是:救陽和託邪外出——用藥物扶陽,振奮了自身的陽氣,依靠自身的陽氣把病邪從體表趕出去。“逆流挽舟法:邪陷入裡,雖百日之久,仍當引邪由裡出表。若但從裡去,不死不休”。

《內經》也早有“善治者治皮毛……諸證當先解表”之說,這些都是治療重證、難證、痼疾的法寶。

所以我們感冒了怎麼辦?咳嗽了怎麼辦?吃中藥啊!在治療感冒和咳嗽的中藥裡,都有解表散寒、宣降肺氣、透邪外出的藥物。不要輕易去掛水、打消炎藥,一般中醫認為,消炎藥性質寒涼,那樣只會讓寒邪從肺傳到身體更深處——消炎只是讓我們的表證消失了,不是病好了。真相是因為寒邪入了裡,所以沒了表證,可是一旦將來再有外感,就會很容易復發,或者引發其他疾病。

那麼如果之前已經不明就裡地掛了好多天的“水”,把肺炎壓下去的朋友,怎麼辦呢?還有救嗎?李可老先生說,只要有陽氣到達的地方,就不會生病,所以扶陽就好了。具體他推薦的是:四逆湯。

TIPS

四逆湯:

制附子一枚(15克),乾薑一兩半(7.5克),炙甘草二兩(10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個小時(方劑來自《傷寒論》,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疾病的來路就是去路?中醫: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收藏版)

這個方子是《傷寒論》裡回陽救逆的神方。由於附子有毒性,所以一定要先煎,但是也不用害怕,李老用它來救心衰病人的時候,附子的用量一般都是200克……

附子無干姜不熱,而炙甘草又可以調和附子的毒性,所以這三樣藥物常常配伍出現在很多補陽的方子中。附子回陽救逆,大補腎陽,同時還能生出津液。因此李可老先生給60歲以上陽虛的老人建議是,可以把四逆湯當作日常保健用藥,常年少量地服用,以滋補日益衰弱的腎陽。如果是保健,附子9克就好。

另外,很多陽虛的病,不管病名是什麼,李可老先生都曾用四逆湯來進行治療。比如鼻炎,整天打噴嚏流清鼻涕,就是寒邪無法祛除導致的,李老就會用到四逆湯。還有人有神經性皮炎,怎麼塗藥都不行,李老經過辨證,認為患者陽虛,也是用四逆湯給治好的。

所以中醫治病,就是扶正祛邪,調和陰陽,讓身體用自身的力量把邪氣趕出去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