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海城石棚,又稱姑嫂石,你去看過嗎?

鞍山海城石棚,又稱姑嫂石,你去看過嗎?

石棚位於海城市東南17公里的析木鎮姑嫂石村南山上。石棚分為上、下兩座,山上的為姑石,山下的為嫂石,故稱姑嫂石。

當地村民傳說,古時候,當地住著一戶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嫂子很賢慧也很勤勞,承擔了全部家務,小姑子卻好吃懶做,而且經常打罵虐待嫂子,時間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子的辱罵和虐待,跑到山上化為石棚。

石棚是由六塊打磨光滑的花崗岩石板組成。一塊鋪地,三塊為立壁,一塊做棚頂,一塊小石板為南門。棚頂的石板最大,長約6米,寬約5米,厚約0.5米。石棚高約2.7米。其建築形狀很象一間小屋,故稱石棚。

石棚究竟有什麼用途呢?考古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認為是古人用來宗教祭祀的帶有神秘象徵的祭壇;第二種認為是原始社會公共活動場所;第三種認為是墓葬。大多數學者傾向第三種說法,認為石棚是青銅時代的一種墓葬形制。

由於修建規模宏大的石棚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墓主人生前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權勢,死後才能修建巨大的石棚墓,其身分應當是當時的首領或貴族。

石棚規模宏偉壯觀,被稱做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蓋石重達幾噸或幾十噸,它的開採、搬運和架設,每一步都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國古代較早的一種建築物,它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原始社會的狀態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