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湘軍俘虜,用七天時間在獄中寫下了數萬言之《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對太平天國各項政策進行點評,其中多數是“倒苦水”,在“吐槽”。在《自述書》中,李秀成對洪秀全玩大規模“濫封”十分不滿,直言天王封了2700多位王爺,導致軍事指揮失靈,成為太平天國滅亡“十誤”之一,此乃大錯特錯也。不得不說,洪秀全冊封的這2700多位王爺,多數名不副實,沒啥功勞,大夥自然不滿,這是弊政。當然,洪秀全在後期搞“濫封”,不代表他就捨得給別人王爵。太平天國前期,有一位猛將戰功赫赫,戰略眼光也非常獨到,卻一直在“奮鬥”之中,從未得到封王。清軍間諜張德堅在《賊情彙纂》中就對其表示“同情”,說他功勞在燕王秦日綱之上,卻不得封王,實在不應該。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悍將羅大綱,後追封奮王,寓意“一直在奮鬥路上,有生之年卻從未得到封王”。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羅大綱,廣東梅州人,著名的天地會首領,著名戰略家,金田起義時率2000兵馬入夥,隸屬西王蕭朝貴麾下,充當太平天國絕對之開路先鋒。羅大綱充當先鋒時,石達開、林鳳祥、李開芳、陳玉成等猛人在軍事上還未能嶄露頭角,毫無存在感。羅大綱能當開路先鋒,除西王蕭朝貴(天兄代言人)賞識外,更多的是靠自己打拼與努力。後來的歷史證明,羅大綱無論在軍事上、戰略上、外交上,都比石達開他們強幾個檔次,尤其是處理對外關係與策劃全局上,這一點應該承認。沒有羅大綱奮力突圍,太平天國很可能在永安就結束了,根本到不了南京,更別談縱橫大江南北了。然而,羅大綱註定不會得到重用,理由有二。其一、西王蕭朝貴在長沙陣亡,羅大綱失去靠山,從前鋒位置上下來,很多時候要打替補。其二、羅大綱不信拜上帝教,對洪秀全、楊秀清這套“騙人”把戲絲毫無興趣,自然不受待見。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羅大綱戰功赫赫,外交手腕也強,戰略眼光更強,是不可多得之人才。有些人甚至說,羅大綱是集諸葛亮之智慧、常遇春之勇猛、晏子之外交智慧於一身,是典型的綜合型人才,更是“王佐之才”。太平軍殺進南京(羅還是先鋒)後,羅大綱便向洪秀全、楊秀清等領袖提出滅清策略,為太平天國奪取天下佈局,可惜不被採納。就當時之戰略環境而言,羅大綱的這些“滅清策略”還是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能否奪取天下不好說,但清朝滅亡應該是板上釘釘之事。洪、楊拒絕了羅大綱建議,結果只能是自討苦吃。所提建議被拒絕後,羅大綱直言:“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屬無噍類矣。”很不幸,羅大綱之話都不幸被言中,太平天國被清朝給玩死了,沒能成功逆襲。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羅大綱滅亡清朝計策之一是,“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即是全軍直接北上中原,洪秀全、楊秀清等移駕河南開封,而後從此出兵渡過黃河,直搗燕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羅大綱滅亡清朝計策之二是,“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一出湘楚,一出漢中,疾趨咸陽,以徐、揚席捲山左,再出山右,會獵燕都。”即是先拿下東南九省,佔據財稅重地,擴充兵馬,而後三路北伐中原,一舉蕩平燕京。

羅大綱滅亡清朝計策之三是,“既建都南京,務必多造戰船,精練水師,戰艦建成之前,應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搶佔長江水上優勢。”即是打造專業型艦隊,牢牢控制長江,確保自己糧道與基地安全之同時,橫掃南方清軍,再尋機北伐。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奮王羅大綱的這“滅清三策”是相繼提出來的,是建立在前一個計策被否定之基礎上,算是戰略上的妥協。那麼,這些計策可行性如何呢?第一個計策,全軍直接北上中原,直接滅滿清“驅逐韃虜”毫無壓力,但未必能控制全國。當時,太平天國可投入之戰鬥力量10餘萬,家屬50餘萬。如此一來,在沒有穩固的後方基地之情況下,全部人馬直接殺向北京,清軍自然招架不住,可控制全國就成問題了。道理非常簡單,咸豐皇帝跑回東北後,關內各省督撫不再受到限制,而是形成大大小小之軍閥。如此一來,太平軍如何搞得定他們呢?拜上帝教與傳統儒學之衝突,以及現實利益之糾葛,註定太平天國對各大軍閥不可能傳檄而定,國內必然陷入混亂,到時就成列強宰割之對象了。所以,此計劃可滅清,但不能確保奪取全國。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佔據河南,攻入北京,出身天地會的羅大綱算是很狂熱。不過,洪秀全、楊秀清直接拒絕了,他們定都南京,只派林鳳祥、李開芳等率2萬老兵北伐,“師行間道,勿貪攻城掠地以靡時日”。為此,羅大綱相繼提出後面良策,即是“搞定東南九省”與組建“專業化水師”,爭奪長江控制權。不得不說,羅大綱後面這兩個計策確實有給力,可操作性強,成功之概率非常高。當時,曾國藩湘軍還未崛起,10萬太平軍精銳若是能同時投入一個戰場,橫掃八旗、綠營不是問題。就算曾國藩在衡陽編練湘軍成型,面對這10餘萬精銳之師,估計首戰就得被打回原形,胎死腹中。可以說,太平天國奪取東南九省之機會很大,短期內就可以實現,將清朝半壁江山納入囊中。佔據東南九省,太平天國在人力、物力、財力、兵力,以及外交支持上,都可以甩開清朝幾條街。如此,再三路出兵北伐,咸豐除了跑回東北深山老林打獵,繼續“野豬皮”之生活,估計也沒啥逆轉之可能了。

太平天國戰略家羅大綱:提出“滅清三策”,可惜不被採納

羅大綱這“滅清三策”雖絕妙,可一個都不被洪秀全、楊秀清採納,尤其是後面兩個計策被拒絕,註定太平天國沒得救。楊秀清不集中使用兵力,在長江上游同時開闢多個戰場,一步步養肥了湘軍,培養了“掘墓人”。不注重水師建設,結果太平天國在爭奪與守衛沿江據點之戰鬥中吃盡苦頭,一批批精銳將士因沒水師掩護,成了湘軍刀下鬼。例如,林啟榮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等,都是因沒水師掩護,活活被玩死,可惜了。“滅清三策”不被採納,羅大綱很憋屈,更憋屈的是他還得不到重用,連“侯爵”都拿不到。1855年8月,羅大綱與同是天地會出身的“江南大營”第一悍將張國樑交戰,不幸被炮火打死。1860年,洪秀全追封他為“奮王”,奮鬥一生,有生之年從未得封王。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通史》、《賊情彙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