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群英薈|馬上消費金融趙國慶:通過開放平臺實現消費場景快速適配

編者按:今年是消費金融在中國落地發展第十年。在創新精神的引領下,消費金融這一舶來品很快在中國找到了發展的土壤,行業內迅速成長出一批領軍企業。消費金融的健康發展,能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生,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北青金融推出《金融群英薈》欄目,聚焦消費金融龍頭企業,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傾聽行業發展之聲。

金融群英薈|馬上消費金融趙國慶:通過開放平臺實現消費場景快速適配

在徵信不足、小額長尾的消費金融市場,風控技術的創新,讓有需要的長尾客群享受到更便利的金融服務。

消費金融萬億藍海開啟,越來越多新玩家湧入市場,紛紛貼上“金融科技”的標籤。技術創新讓貸款變得越來越方便,而一味降低信用門檻,卻讓金融科技漸漸脫離了風控本質。

消費金融如何用好金融科技?北青金融近日專訪了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成立四年多來,馬上消費金融持續加碼技術研發,組建了900多人的科技團隊,目前已報批200餘項專利。對於一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而言,馬上消費金融的科技能力一直被外界熟知。

金融群英薈|馬上消費金融趙國慶:通過開放平臺實現消費場景快速適配

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 趙國慶

談到科技驅動戰略,趙國慶認為,開放平臺是馬上消費金融開拓新業務模式的途徑,能逐漸擺脫資本撬動資產的傳統模式,擺脫傳統的資本充裕約束,讓馬上消費金融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科技驅動、綜合性的新興金融科技公司。

近期,馬上消費金融還將發行首期ABS,預計規模為20.9億元。

消費金融與金融科技結合

近5年,消費金融風控從0到1的建立,打下了金融科技的烙印。

最初展業的消費金融公司,線上和線下業務結合,風控模式有一定差異,授信流程不盡相同。趙國慶表示,針對多元場景下千人千面的用戶畫像,馬上消費金融自主研發的風控系統幫助其形成差異化、精準化的授信與定價,為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信用缺失用戶建立良好徵信。他透露,截至目前,已累計為超過500萬用戶建立了信用記錄。

在獲客層面,消費金融缺乏流量優勢,線上、線下業務獲客渠道也有所不同。儘管近年來,外部獲客渠道越來越多,但是獲客成本也水漲船高。自主獲客能力,被更多消費金融公司重視起來。

“消費金融公司自主獲客能力取決於對場景嫁接的速度、效率、質量,以及用戶體驗、風控水平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趙國慶認為,只有在短時間內,充分獲得足夠全面、優質的場景,為廣大有真實需求的消費者提供消費金融服務,並保持良好的風控表現,才是擁有優質自主獲客能力的體現。

這同樣離不開技術。線上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幾乎成為常規操作,據北青金融記者不完全統計,捷信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等均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在消費金融與金融科技結合的大趨勢下,消金行業進入比拼技術的時代。

科技促進金融開放生態

今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其中提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資源做強線上服務,豐富完善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並鼓勵金融機構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

“這意味著金融科技發展備受國家重視和政策支持,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是利好,為行業提供了官方的規範準則,有助於引領行業規範、健康、標準化發展。”趙國慶認為,從後臺向前臺的轉變,是金融科技底層的一個典型特徵。在他看來,過去傳統金融機構都會認為科技是支撐部門、是後臺部門、是職能部門,從消費金融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已經走向了前臺,可以成為盈利業務,可以對外開放輸出。

據透露,馬上消費金融與商業銀行、零售、信託等企業合作,向同業輸出智能風控系統、信貸服務系統、客服系統等技術。

“我們的技術來源於業務的實踐,既往的業務基本通過線上線下所有的場景,實現了全場景全圖譜人群的適配,在做下一步開放平臺的時候,就顯得非常自然,因為我們的能力完全具備了。”趙國慶談到,跟其他同業機構做有效的開放性輸出,通過馬上消費金融的能力,把資金和資產進行適配,從未來發展角度來說,這是核心戰略。

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實現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快速適配,如何獲客、風控、做全生命週期的價值管理及改變傳統運營模式的效率及提升用戶的體驗,這是關乎用戶體驗和高效運營的重要元素。趙國慶介紹,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勢,馬上消費金融將業務模式定義為“AI+場景+交易+信用”,將AI技術深入結合各場景。

“我們正給多家零售商上線刷臉支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解決零售商痛點,給零售商成本、效率、用戶體驗提供非常多的增值服務,同時也可以變成一種獲客的工具。”他補充道。

挑戰仍在

“通過開放平臺,藉助自身的科技能力能夠幫助同業機構在價值鏈上有一些補充。”趙國慶稱,從未來發展上,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正在走向開放,馬上消費金融希望構築一個平臺,使資金、資產有效的整合。

在開放生態的格局中,以銀行、小貸、消費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企業等發揮著各自優勢。金融機構間差異化服務,功能互補,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企業賦能金融機構,唯有開放才能共贏,這是機遇更是挑戰。

趙國慶坦言,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風控能力、運營能力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就當前形勢,消費金融公司的風險成本、融資成本、貸後管理成本正在不斷上升。這需要消費金融公司通過風控體系的不斷優化與技術的加持,一方面提升風控水平和效率,一方面要降低成本。

趙國慶說,“盈利可以少一點,但是風險一定要控制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