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暴富機會在哪裡?

這個時代的暴富機會在哪裡?

■文|今綸

  1. 發財是幾十年來中國人心底最熱烈的追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代際財富機遇。
  2. 改革開放後,如何生產更多商品,如何讓製造業產能提升起來,成為第一波致富浪潮。
  3.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炒房獲取暴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這一波浪潮中造就的財富自由者不在少數。

最近,潘石屹和馮侖在一個節目裡面談到了關於財富的話題。

馮侖:咱們真是很年輕的時候就賺了很多錢。1995年前後,咱們平均25.6歲就賺了上億美金。

潘石屹:我記得那時候你常說,我們沒錢都賺著錢了,現在有錢了肯定要賺大錢了。

馮侖:結果反倒賠錢。有錢以後個人的努力就減少了,因為手持上百億淨利潤就想躺著掙大錢,因為覺得靠錢都可以搞定。

潘石屹:後來虧了好幾千萬吧……

估計很多人都會對這一串數字心生羨慕,畢竟,發財是幾十年來中國人心底最熱烈的追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代際財富機遇。

【第一代企業家,輕鬆發了財】

潘石屹、馮侖、易小迪等人的發跡,確實是時代與命運造就。1988年,海南脫離廣東獨立建省,又有經濟特區的光環加持。

進房地產淘金成為無比正確的抉擇,海口市地價1991年最高為98萬元/畝,到1993年漲至最高位為680萬元/畝,當時流傳著“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財,炒樓花”的口號。

潘石屹們因為查閱相關規劃的機緣嗅到了泡沫的味道,於1992年8月撤離海南。

1993年6月,海南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安全撤離的潘石屹們在北京圈地建樓建CBD,他們曾經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北京的一半CBD都是我們建的”,當然又收穫一波紅利。

這個時代的暴富機會在哪裡?

在房地產後來高歌猛進的一二十年裡,老潘漸漸混成了微博大V和“娛樂明星”,但是他在房地產的項目上日漸保守,可能是當年海南樓市泡沫破滅一直讓他印象深刻。

SOHO中國從房地產排行榜的前排落到後排,乃至在業績上最終難以引人關注,最近又傳出其拋售所有核心資產的消息。

這一代開發商的神話就此漸行漸遠。

其實梳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多輪發財致富浪潮,很多人都面對過令人嘆息的潮起潮落,只不過有人在享受過潮起的快樂之後,最終跌落潮中被淹死,有人則轉換航道,居然再造輝煌,也有人一時站在浪尖,最終漸漸隱退。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商品的缺乏以及製造業的普遍落後,如何生產更多商品,如何讓製造業的產能提升起來,成為第一波致富浪潮。

這一代人的財富際遇其實比較簡單粗暴:只要你有錢能參與流通或者生產環節,你就能賺錢,炒瓜子也能炒成萬元戶,做萬向節也能做成大企業,即使你的初期產品不夠完美。

魯冠球在改革開放之前就曾創業,但是他全力進軍萬向節這個產品是在1979年。《人民日報》一篇名為《國民經濟要發展,交通運輸是關鍵》的社論讓魯冠球看到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巨大潛力。

不過,從魯冠球的蕭山萬向節廠生產出來的萬向節初期銷路不暢。1980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在山東膠南縣召開,鄉鎮企業蕭山萬向節廠沒有門票,草根出身的魯冠球就帶了幾個人在門口鋪塑料布,上面堆滿萬向節。當訂貨會場內雙方為價格爭執不下時,場外的魯冠球突然降價20%,結果收穫訂單210萬,為企業殺出一條血路。

改革之初,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有點草莽氣息,打法多變,路子很野,怎麼賺錢怎麼來。有些展會不讓當時地位較低的民營企業家進入,甚至有企業家翻牆或者鑽洞進入,人們心裡那種渴望財富的火焰,當時在熊熊燃燒。

這一時段,南方諸多城市引進“三來一補”行業,也造就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培訓了一部分技術能手、營銷能手,其中一部分人幹了一段時間之後自主創業,也成為企業家。

這是靠資金、野心和體力就可以致富的蠻荒歲月。

這個時代的暴富機會在哪裡?

和魯冠球們不同的是煤老闆們。在2002年之前,他們過著苦逼的日子,賺不到錢,而且壓力山大。2002年,國家取消電煤指導價,煤炭價格一路上揚,煤老闆成了土豪的代名詞。他們到處買房,他們穿著最好的貂皮大衣,抽著最貴的雪茄,給三四線小明星的電影砸錢,就因為“爺喜歡,爺願意”。
太過瘋狂的賺錢效應最終會被按下終止鍵,2008年國家宣佈煤炭行業改制重組,煤老闆們變成了“沒老闆”們。這是靠資源消耗堆積的財富效應,當然不能持久,以後也不會有。

這一代煤老闆的財富際遇成了絕響。

當然,還有一種為法律所不容的財富際遇,就是靠權力尋租兌現財富,其實在較長時間內也客觀存在。

客觀而言,“92派”的出現對中國企業家的整體形象是一種提升,什麼是“92派”?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一些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下海,主要代表人物就有“萬通六君子”、陳東昇、田源、郭凡生等。

相對而言,多數92派企業家目前還是在比較傳統的行業工作,他們是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水者,從他們開始具有清晰、明確的股東意識。

以2002年-2003年為界限,此前的人們要想擁抱財富,多數人要靠創辦企業或者做個體戶賺錢,靠權力變現、炒股以及其他渠道致富的比例相對低,彼時,房地產還沒有開始狂飆。

【普通人,還是買房致富最靠譜】

在“92派”呼風喚雨的時候,一批在互聯網領域發力的大佬們都還很青澀,一個與IT硬件密切關聯的超級企業正在孕育中。

1990年,華為還在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賺錢,任正非在想轉型的問題。

這一年,距離南京254公里之外,江蘇宿遷有一個少年正在讀高一,幾年之後,他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他叫劉強東。

馬雲正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有個帥哥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讀書,剛上大一,他是馬化騰。至於丁磊,他還在電子科技大學讀大二。

時光流逝到今天,我們當然知道上述大佬都擁有巨量財富。不容忽視的是,數量不算少的普通人也因為搭上了互聯網紅利而進入富人行列。

門戶網站、網絡遊戲、電子商務、通訊工具、自媒體中的優秀公司、優秀產品,通過上市、分紅以及高福利、高工資,使得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員工獲得豐厚的待遇。

有些公司員工的平均薪酬甚至超過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公司從業者。這是屬於普通人的財富春天地帶。

這個時代的暴富機會在哪裡?

隨著阿里、騰訊、網易、京東等公司的上市,這一趨勢被強化,中國的財富人群樣本開始豐富起來,能夠與世界一流公司一較高下的,以前都是國有企業、國有銀行,在華為和阿里們崛起後,整個社會的觀念和風氣隨之一變,羨慕待遇豐厚的互聯網公司,乃至變著法子調侃實際上羨慕高收入的程序員成為一時的風潮。

在這些明星企業之外,普通人跟著趨勢走,享受經濟週期的紅利,獲益最大的群體莫過於過去一二十年持有、炒作房產的群體。

創業成功者數量少,炒股者獲利者少,至於靠其他小眾渠道獲利者更少,倒是有期貨大佬隔幾年就跳樓。唯有炒房,因為土地財政等種種原因,較長時期持久不衰。雖然決策者如今強調”房住不炒”,不過,過去這十幾年確實有不少地方的房價漲了5倍甚至十幾倍。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炒房獲取暴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這一波浪潮中造就的財富自由者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當今絕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所謂紙上財富數字的提升都是靠房產。

至於走偏門發達的人士,比如一直呆在國外的孫宇晨,他們靠空氣幣割韭菜為人不齒。

還有各種P2P公司,靠欺詐手段維持運營,富了老闆坑了客戶。

至於賣保健品的權健們,雖然有的面臨法律的嚴懲或者億元違章豪宅被拆除的命運,但是,還是有不少類似公司活得相當不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有一句話被大家說得爛熟“人生就是一場康波”,還有下半句是“你一生有三個發財機會”,在我看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

已經殺成紅海的領域固然不能輕易涉足,但是中國良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龐大的人口數量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實在不斷醞釀新的機會和風口,我們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思維繫統和思維模式才可能搭上財富快車。

馬化騰當年做QQ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變現,李書福剛開始做汽車的時候遭遇質疑,不懂粵語不懂技術的董明珠從銷售員做到了空調女皇……

如何成為時代的財富擁有者?獲取足夠信息,不斷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決心,無論創業或者是打工都有可能擁抱財富,這其實也是很多頂級企業家的共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