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東以關山為屏,與八百里秦川隔山相望;南以秦嶺為託,與隴南連做一片;西北地接黃土高原,遙望著河西走廊。

孕育中華文明的兩條母親河,皆向這顆“隴上明珠”,伸出了她們溫柔的臂彎——長江流域的西漢水,自北向南縱穿天水南部,而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則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突破關山天險流入秦川。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因此,天水不僅無旱,更是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水土養人,氣候亦宜人,因而這裡長成的姑娘素有“天水白娃娃”之美譽,雪膚花貌,冰肌玉骨,兼之性情溫婉大方,正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

天水檔案

中文名:天水

外文名:tian shui

別名:龍城天水、羲皇故里

民族:漢,回等

年齡:2700多歲

性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家庭住址:中國大陸版圖幾何中心

面積:14392平方千米

家庭成員:秦州區、麥積區、清水縣、武山縣、甘谷縣、秦安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身份證號:6205XXXXXXXXXX

電話區號:(+86)0938

郵政區碼:741000

車牌代碼:甘E

語言:天水方言

位置:甘肅省東南部

天水之美:美在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這是甘肅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動寫照。而絲綢之路在甘肅的起點,華夏文明的起源,卻是同一個地方——天水。

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誕生地。伏羲在這裡始作八卦,一畫開天,文明肇啟,華夏的祖先在這裡繁衍、創造、成長,譜寫了燦爛的遠古文明。某種意義上講,正因為有伏羲氏深邃博大的邏輯思維和開創精神,才有秦先祖嬴非子在天水的崛起和發展,爾後的秦國才一統天下,建立了秦王朝。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伏羲廟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一年一度伏羲大典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卦台山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大地灣出土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明朝年間的胡氏民居南宅子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天水紀信祠

天水之美,美在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

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積澱了異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為代表的五大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

麥積山景區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遊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仙人崖

“小黃山”石門

石門山景色壯美,有甘肅小黃山之稱。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鐘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石門山腳下五陽觀登山,上十八盤,山勢蜿蜒,環繞攀登,古雅崢嶸的殿閣臺榭掩映於白雲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彷彿從石門縫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十景之一。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武山水簾洞

武山水簾洞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的鐘樓山峽谷內,水簾洞系高約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巖洞,洞內常年細流不斷,雨天洞簷飛流直下如水簾,因而得名。現包括拉捎寺、千佛洞、顯聖池、水簾洞,是僅次於天水麥積山石窟的石窟群,同為渭河上游古“絲綢之路”南道的佛教藝術勝地。景區內有享有亞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天水的美,美在各種美食

豬油盒,是甘肅省天水地區的著名傳統特色小吃之一,是在清代宮廷點心豬油餑餑的基礎上改制的,食之酥脆鬆軟,油而不膩,滋味濃香。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呱呱,是天水的傳統風味小吃,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產生於西漢時期,是用當地特產的一種被稱作蕎麥的澱粉製作的。以香、辣、綿、軟著稱,是天水必吃的早點。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天水素扁食講究清淡味鮮,入口滑爽,是老天水一道風味獨特而最受人們青睞的麵食小吃。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澤金黃、香酥脆綿、油而不膩、耐存久放之長處,並且做工考究,點心甜而不膩,很適合當地的口味,因而方圓百里名聲遠播。

這裡被譽為“隴上明珠”,是最不像甘肅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