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人一生最大的矛盾在于,年少时追求自由,年长时又渴望成功。

往往二者不可兼得。

网友Annie说:“四岁开始被父母逼着学琴,小时候真的很不喜欢,其他小朋友在外面玩,我流着眼泪练琴,心里想着等我长大自由了,再也不会碰这玩意。

现在长大了,原本当业余消遣的钢琴成了职业,还经常和团队出国表演,结识了很多朋友。钢琴让我认识到一个更大更宽广的世界,也让我感受到了更多更高级的自由。我很感激父母当初逼我练琴。”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你所渴望的成功,都是曾经付出的自由换来的。

通往自由的路,是由期待铺成,在到达之前,你是否决定忍耐一些什么。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汪涵刚进入湖南电视台时,只是一名小剧务。天天搬椅子、买盒饭,很没意思,有的剧务干着干着,就泄气懈怠了。

可是汪涵所有事情都全力去做,每场节目连鼓掌都很卖力,两手通红,因为喜欢,而且他有一个目标:做播音主持。

做了现场导演后,他每次暖场都尽心尽力,把观众乐得肚子疼。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找到了愿意以牺牲自由去达成的目标,并且愿意去把这个目标做得尽善尽美。

自由即是理想。

“不自由”只是无能者的借口,因为想不通。

想通了,“不自由”就是能力者的涅槃。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最新的《奇葩说》有个辩题:喜欢的工作996该不该辞职。

薛兆丰所在的持方是“不该”,最后他们战队输了。

我想这其中除了选手的发挥之外,也有舆论环境的影响:困于职场规则的大多数人,本身是不愿意加班的——多少辞职去追求诗和远方的人,都是受够了眼前996的苟且。

薛兆丰最后补充发言时,指出了辩题背后的逻辑,令人醍醐灌顶:

“大家都说老板在为自己的公司努力,而老板不应该去压迫工人。

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存活多久,陪着你的简历会一直陪着你。

经济学里有一种竞争的方式,叫抬高竞争对手成本,或者限制对方竞争。我是一个懒惰的学生,我希望学校早一点宣布八点钟关灯所有人睡觉,这样我的处境会好一点,因为我不愿意努力,别人也不能努力。这是一种竞争策略。

所以,别人996,你要不要劝别人不要996珍惜生命?要。

我们要不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反对996的制度?要。

我们自己要不要996?要!”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有的中年人喊着自由,但他不会告诉你,他一样要为了养家糊口对领导和甲方点头哈腰;

有的年轻人也喊着自由,但他们依然要通过高考来告诉这个社会自己不怕竞争。

自由属于那些,愿意拿出一些东西,来交换它的人。

那些真正自由的人,都是先认同社会规则,然后忍受社会规则,最后征服社会规则的人。

他们首先认清了自己的身份,然后为自己的角色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再去争取自由。

而那些动辄喜欢抱怨社会不公和制度体制的人,翻译过来其实只有一句话:我只想要躺赢的自由。

被赞美着的,也是被绑架着的。

而有的人只是爱自己的想象,投射又破灭。

自由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东西,而是一项需要极高成本的特权。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元气少女”陈意涵,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运动,每天在出门前,都是先跑完十公里,然后回到家里洗漱后才化妆出门工作。

她说,自律这件事情,对女生来说很有意义。

“因为当你自律的时候,你就会很自信。当你有自信之后,你就自由了,你不需要看任何的眼光。但首先你一定要有自律,你才会有自信。”

“那个因为996辞职的年轻人,后悔了”

她对自己很讲原则,说好去跑步,就一定要跑;想在30岁生日时玩点刺激的,她就一定要去。

喜欢谈恋爱,就一直去谈,即使遇人不淑,也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和信心;遇到了合适的人,就果断结婚。

一个人的漂亮来自于他的性格,一个人的魅力来自于他的自知,一个人的强大来自于他对自己的苛刻。

一个人获得自由,恰恰是从他接受不自由开始的。

平衡且负责的自由,不是于随心所欲中混沌了天性,而是坚定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柔和地融入这个世界的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