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遇“泡菜危機”萊西白菜出口量大增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當下,位於山東萊西市的大白菜正值收穫季節。不同的是,這些大白菜“出土”後被一棵棵整齊地放入打包紙箱。它們的目的地是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的韓國。受此前的颱風氣候影響,今年韓國的白菜大幅減產。對於愛吃泡菜的韓國人來說,白菜的缺口需要依靠進口滿足。據山東萊西市一位從事蔬菜出口生意的經營者介紹,今年9月以來,每個月白菜出口量相比平時至少增加了一倍。

韓國遇“泡菜危機”萊西白菜出口量大增

當下,萊西市白菜早已成熟。 受訪者供圖

出口白菜,收購價高一倍

在萊西市店埠鎮,菜農們正在白菜田地中忙碌著。一手“按倒”白菜,一手拿著鋒利的刀向白菜根部砍去。而割“剩下”的菜根被留在田地裡。另一邊,前來收菜的人忙著為砍下的白菜進行稱重、包裝。它們的目的地並非國內的“餐桌”。

韓國遇“泡菜危機”萊西白菜出口量大增

萊西市白菜地裡,菜農用刀“收割白菜”。 受訪者供圖

和我們印象中白菜成熟後被“拔出”不同的是,這些菜農的收穫工具是一把把鋒利的刀。割斷後留在地裡的白菜根成了“廢棄品”。而這些被整齊切割並打包好的白菜將銷往韓國,成為當地餐桌上的“泡菜”。據菜農透露,這些白菜的種子、管理技術、服務以及後續的銷售等均由收購方負責,種出的白菜的收購價也要比市場價格略高一些。

“像我們當地大白菜的市場價格大概是每斤1毛5分錢,我們在收購時統一按照每斤3毛錢收購,在其他地區,我們也是按照在市場價的基礎上每斤加1毛錢左右的價格進行收購”,青島中菜鳳鳴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信岐表示。若按照每畝地7000斤左右的產量計算,種植戶每畝增收在1000元以上。

李信岐告訴記者,銷往韓國的這些白菜與國內市場有所不同。除了品種上的差異,在出口過程中,白菜的大小、外觀等方面均有一定要求。

“個頭適中,一般我們選的就是單棵重量3到6斤的,菜葉沒有蟲蛀,因為韓國那邊主要做泡菜,所以我們在出口時就會把菜根去掉,對有些重量太大的白菜,也會掰掉菜幫,在車間精加工後入庫冷凍再送出。”對於剩下在田地裡的菜根,李信岐表示一般就由菜農自行處理,多數被拔出後就當做廚餘垃圾處理掉。

9月以來出口量翻番

被“割下”的白菜經白紙包裹裝進紙箱,打包完成後統一由大貨車運向李信岐的合作社。而這樣的工作,李信岐已經做了21年。

李信岐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自己開始跑海外客戶,主要做蔬菜出口。到了2006年合作社成立後開始發展“訂單農業”,在全國範圍內找蔬菜種植戶進行合作。統一採購、統一出口,沒有國內銷售渠道。除了銷往韓國的白菜,每年還有大量的西藍花、芹菜、蘿蔔等蔬菜,經合作社銷往東南亞及部分中東國家。

韓國遇“泡菜危機”萊西白菜出口量大增

白菜被稱重後統一打包。 受訪者供圖

單看白菜這一蔬菜品種,李信岐的“供應商規模”在全國超過了2000畝。除了萊西市店埠鎮轄區內的十餘個村子,還有蘭州、瀋陽等地區的白菜種植地。李信岐表示,目前合作社在山東地區的白菜採購已經接近尾聲。但由於需求量依然很高,再過幾天,他就要動身到湖南、湖北地區進行收購。而“兩湖地區”也是冬季白菜的主要供給地。

據李信岐估算,每年合作社向韓國出口的白菜平均在2000噸左右。而根據目前的訂單需求來看,9月以來,每個月的出口量相比平時至少多了一倍。

白菜出口量增加的背後是今年韓國遇到的“泡菜危機”。據央視網消息,受今年9月以來的多場颱風影響,韓國江原道甯越郡等白菜主產區損失慘重。白菜價格相較去年高了一倍,許多家庭也因原材料價格決定今年不醃製泡菜。

李信岐表示,就在9年前,韓國就曾因為氣候異常,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彼時,合作社接到的訂單量也有明顯提升。

“像每年我們從春節後就開始出口,到了9月,明顯感覺訂單量要比之前至少多了100噸,平時一般每個月就是100噸的出口量,這幾個月應該翻了一倍。”

新京報記者 張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