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重大政治任務 將開展公司治理專項活動

每經記者:何劍嶺 實習記者:唐宗全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重大政治任务 将开展公司治理专项活动

每經記者 何劍嶺 實習記者 唐宗全 每經編輯 謝欣

2019年11月15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了閻慶民副主席在第十屆財新峰會上的講話,“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更是證監會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

針對當前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閻慶民表示:“我們將在全體上市公司中組織開展公司治理專項活動。”“希望全體上市公司認真對待、深入自查、有效整改……”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開始“施工建設”

據券商中國報道,證監會近日向系統內印發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有較大改觀。

該報道稱,《行動計劃》的要點是七個方面: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規範化、市場基礎制度改革、退市常態化、化解風險隱患、提升監管有效性、優化生態。《行動計劃》部署了46項具體任務,明確了證監會系統各單位、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完成時限。

閻慶民在第十屆財新峰會上,談到“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時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更是證監會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閻慶民表示:“一些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頻發,風險不斷暴露,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各方面對上市公司質量還不大滿意。”

上市公司質量是證券市場的根本,但是一直以來A股上市公司質量被市場人士詬病。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有投資者就表示:“都說價值投資,都說不要短線交易,但是上市公司時不時爆個雷,比如財務造假、比如忽悠式重組、比如跟機構配合做市、比如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強……。”有投資者還講了一個具體案例:如*ST信威,沒出事兒以前都說好,一出事兒43個跌停。有投資者表示,“我買進之後持股不動,萬一退市了怎麼辦?長線交易我是沒有信心的,只能賺點就拋。”

據券商中國報道,“《行動計劃》的出臺,標誌著上市公司監管領域專項改革從藍圖規劃走向施工建設。”

證監會部署了40多項具體任務

閻慶民表示:“今年5月,易會滿主席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上提出,將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注重發揮各方協同效應,力爭用幾年的時間,使存量上市公司質量有較大提升。”

“今年以來,按照新發展理念,證監會組織專門力量,圍繞市場反映比較集中的關鍵性方向性問題進行研究論證,形成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9月初召開的證監會系統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座談會,提出了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等12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這是今後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閻慶民在發言中表示。

當前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日益凸顯。3700多家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佔國內500強企業的七成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實體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45萬億元,淨利潤1.52萬億元,利潤總額相當於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一半,資本市場的“晴雨表”功能通過上市公司逐漸得到體現。

閻慶民說:“對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我們強調四個結合:一是企業內生髮展與外部促進保障結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責任,豐富外部制度供給。二是優化增量與調整存量結合,把好入口與出口關。三是解決突出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結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四是監管本位與協調推進結合,抓好精準監管,強化政策協同,推動形成強大合力。行動計劃圍繞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規範化、助力轉型升級、化解風險隱患、提升監管有效性、優化發展生態等方面,部署了40多項具體任務,將是今後一個階段的工作主線。”

將組織開展公司治理專項活動

閻慶民表示,2019年以來,證監會在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重點抓可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市場入口;二是暢通市場出口;三是優化制度安排。著力完善支持上市公司調整存量、做優做強的制度機制;四是強化精準監管。

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為突破口,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截至10月底,已有143家公司實現IPO,融資1624.16億元,家數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5.43%和29.63%;科創板40家上市公司類型更加多元,制度包容性得到提升,試驗田作用開始顯現。

探索豐富退市方式,保持退市監管定力,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今年以來已有16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市。其中強制退市7家,主動退市1家,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8家。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場態勢正在顯現,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質量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修改發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理順重組上市功能,簡化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允許符合條件的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分拆上市試點規則已完成公開徵求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將發佈實施。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的主渠道作用,規範簡化申報材料,提高行政許可審核效率,年初主動承諾將審核時限由法定90天壓縮到70天,目前平均審核用時進一步下降。

堅持管少才能管好,完善上市公司風險分類標準,聚焦問題公司、高風險公司,著力化解股權質押等風險,緊盯財務造假、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行為,淨化市場環境。今年以來,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或相關主體被立案調查。對弄虛作假的公司重點監管,市場上“1元股”已有若干家,市場估值體系趨向合理。場內場外股票質押融資餘額、高比例質押公司家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平倉風險暫時緩解。加強併購重組全鏈條監管,產業併購成為主流,“三高”併購得到遏制。

針對當前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閻慶民表示:“我們將在全體上市公司中組織開展公司治理專項活動,通過自查自糾、現場檢查和整改提升等分階段工作,切實推動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希望全體上市公司認真對待、深入自查、有效整改,真正做到‘四個敬畏’,堅守‘四條底線’,築牢長期健康發展的根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