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嘖嘖嘖,還真好意思!”當大熒幕上霍建華親吻馬思純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坐在我旁邊的女生的憤怒,全場我聽到她說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渣。

被女生包圍的我在渣男此起彼伏的聲浪中,看完了《大約在冬季》。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1988年mv

《大約在冬季》是饒雪漫根據齊秦的同名歌曲寫成小說再改編成電影的,30歲以上的朋友應該都對這首歌耳熟能詳,音樂響起的時候也總能跟著輕輕哼唱,那是許多人的青春記憶。

影片實際上是在講歌曲背後的故事,可能是齊秦跟王祖賢兩人那段愛情,當然也有人說那首歌是寫給方美芳的。

電影似乎是傾向於寫給王祖賢的,片中宿舍大媽有一句臺詞直接提到兩人,“真是齊秦給你打的電話?齊秦給你打電話,王祖賢知道嗎?”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王祖賢和齊秦

齊秦在給《大約在冬季》一書作序的時候,也寫道:“那時候的我和愛人聚少離多,年輕的心也比較容易有感慨,因此這首歌一氣呵成,完成它我只用了十五分鐘的時間”,但他現在也不會情商低到說出是哪個愛人,畢竟往事不堪回首。

或許就像他在序中說的另一句話:“不管是誰,相信曾經付出過的真心都不會被辜負。”所以,至於究竟是寫給誰,也就沒必要爭論了。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霍建華和馬思純

回到《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很多人都說特別地爛,劇情差,演員演技差,讓我放低了期待,可是等我看完之後,發現其實也並沒有網友所說的那麼爛。

錯過了的愛情

《大約在冬季》講的是一個錯過愛情的故事。

霍建華和馬思純飾演的兩個角色齊嘯和安然是因為齊秦一次演唱會認識的,隨後兩人開始確立關係,期間分分合合,最終因為霍建華這邊的壓力,如女友葉雨宸(侯佩岑飾演)和老父親的逼婚等,兩人很遺憾地沒能在一起,錯過了彼此。

而28年後,他們的子女齊一天(林伯宏飾演)和小念(文淇飾演)的相遇又讓故事變得纏繞不休,有了新的變化。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林伯宏和文淇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有一個錯過愛情的故事,都曾有一個錯過的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終究不能在一起,成為人生揮之不去的一大遺憾。

影片的結尾幾個普通人的採訪視頻就挺讓人感慨萬千的,很真實。

像齊嘯為了病危的父親決定把自己當作生殖機器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有點荒謬,太過愚孝,然而父母的親情綁架這種情況時至今日依然存在著,只是變少了,就更別替90年代齊嘯的壓力所在。

當我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也認為齊嘯太過愚孝了,很希望他能夠為了愛情勇敢一次,像安然那樣熱烈。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齊嘯

但我也真的很反感那些為你好的父母總是仗著親情道德綁架自己的子女,虧他還是一個教授。當然我不會把這一切都歸咎於“原生家庭”頭上,因為這些事是可以被改變的。

錯過愛情的電影有很多,像趙薇的《致青春》、像《初戀這件小事》、像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像《卡薩布蘭卡》等,不一而足,這樣的故事很動人,但要不落窠臼就得想想表現方法了。

瓊瑤式的表達

然而,《大約在冬季》這個故事可惜了,在表現男女錯過愛情太過時了,基本就是一個瓊瑤阿姨式的愛情,一個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女孩和一個在女人和家庭間週轉盤桓的男人。

這樣的故事太過於套路,沒有什麼新意,而且角色行為和臺詞也都讓人尷尬,彷彿讓人看到90年代的言情劇。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劇照

讓新時代的年輕人回頭去看那些“土式”愛情,確實做得不夠厚道了,也難怪觀眾要罵人了。

最近帶魚先生也在看《演員請就位》,因為趙薇當導師,所以節目組特意準備讓她的學員去演她昔日的一些瓊瑤劇,結果並不理想,特別地尷尬,甚至會覺得搞笑。

而瓊瑤劇裡的那些男主角似乎無一倖免地被年輕網友們加工貼上渣男的標籤,趙薇還說當年拍攝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何書桓是渣男,不明白怎麼現在突然他就變成了渣男。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情深深雨濛濛》林心如古巨基趙薇

而我想說的,這就是時代性,每個時代對每個角色的理解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以前你認為是痴情男人,現在可能大多都淪為了渣男,就連西遊記的唐僧也有網友吐槽不解人情。

所以,像齊嘯這樣瓊瑤式的男主角被罵渣男也就沒什麼不能理解的了。

而這一切都跟小說原作者影片的編劇饒雪漫不無關係。

饒雪漫的言情

在我們還算年輕的那個時候,饒雪漫這個作家的言情小說還是挺受歡迎的。

她給我的印象就是那種瓊瑤式愛情,而且有些無病呻吟,寫的都是青春言情小說,而且大都是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那種。

《大約在冬季》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饒雪漫對偶像齊秦的鐘愛,故事裡的人物似乎也有她自己的經歷。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發佈會齊秦和饒雪漫

饒雪漫是1994年畢業於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做過編輯,也擔任過節目主持人,甚至連她的髮型都跟影片中馬思純飾演的安然很像。

據說,她十幾歲時還寫過一封信託人帶到香港給齊秦,沒想到居然收到了齊秦回贈的禮物。這些我們在影片中都可見一斑。

如果要說饒雪漫是片中哪個人物,我認為她既是那個追星的安然,也是那個掌管女主角愛情的宿舍大媽。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劇照

與其說這是兩個錯過彼此的男女之間的故事,不如說是饒雪漫的一次自我臆想的追星愛情。

這也導致角色顯得特別地“蠢”,似乎她的愛情世界永遠只有一個男人,而且非他不可,沒有靈魂和自我,而是一個被裹挾的女人,哪怕她成為知名主持人,也如木偶般。

不算爛但挺渣

平心而論,影片所想表達的作為觀眾都能夠感受到,不然也沒有那麼多人吐槽劇情毀三觀,渣男渣女是如何煉成的。

我翻看網友的大部分評論,吐槽三觀不正的很多,吐槽渣男渣女的也很多,吐槽演員演技的也不在少數。

關於三觀的問題,我認為並無大礙,相反地,我還挺能接受小念和一天為父母安排的一次重溫齊秦演唱會的機會,如果當年安然和齊嘯也能這樣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或許就沒他們兩什麼事了。

不過,小念和一天為父母安排演唱會過於草率,沒有太多依據的支撐,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他們去消化。

我一直以為三觀絕不能成為評價影片好壞的重要標準或是唯一的標準,尤其是在複雜的情感裡。

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談演員演技的事情吧。

馬思純其實演得可以,尤其是學生那一段,我們可以看出她愛的熱烈,飛蛾撲火般的壯烈,還有一些單純的傻氣,也有一點霍建華說的那個勁。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馬思純和侯佩岑

但是畢業後當主持人或為人妻為人母的那些片段,則很容易讓人出戏,不太相信文琪就是她的女兒,更像是大姐姐和小妹妹。

事實上,文琪在片中女兒的角色也很容易讓人出戏,總覺得她不太適合演這類愛情片,尤其是跟一天的情感戲,太令人尷尬了。

霍建華跟馬思純也沒有那種角色上的聯繫,兩人也似乎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相反地,他跟侯佩岑的戲還是更像夫妻一些,難道因為林心如?

魏大勳還是演了一個悲劇角色,這次是一個備胎,而且更倒黴的是,備胎還短命,這自然會引起很多粉絲的共憤,要成全男女主角也不要這樣搞死他。

影片中其實更出彩的反而是配角的戲,像安然的閨蜜孫瑤瑤,那一口東北話和各種鼓勵和安慰,既承擔片中的笑點,也承擔了淚點,有這樣一個閨蜜,真令人羨慕啊。



難怪口碑差,霍建華和馬思純把《大約在冬季》演成瓊瑤劇了

▲《大約在冬季》孫瑤瑤

當然,這也並非想說是以上演員的問題,劇情人物和年代背景以及“文藝範”的臺詞等框架對他們的限制,導致本就不能突出演技的戲變得更加捉襟見肘了。

寫在最後

《大約在冬季》影片怎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並沒有特別地爛,只是都這個年代了還在拍這樣的東西顯得太過時了,手法也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新意,人物過於刻板,再加上片中演員表現一般。

不是不讓拍青春愛情,而是沒有把它拍美,拍好看,否則觀眾不會在角色想哭的時候笑,不會罵角色是渣男之類點,錯過的愛情拍成一部渣男渣女的情史也是挺令人無語的。

但是我強烈反對大家用三觀標準來評價這部電影,尤其是愛情片。因此,這部片並不算太爛,最多隻是套路老了些,只是瓊瑤了一些,只是改編差了些,只是角色差了些,只是演員差了些。

■ 往期回顧:






關注「電影觀後感」,一個記錄個人觀影的地方,可能如實,也許主觀,但一定不是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