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散養雞的肉質的需求以追求風味、野味、迴歸自然為時尚,以往室內平養的快大型肉用雞在市場上銷路漸差,取而代之的家雞(俗 稱土雞)倍受青睞。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1、選擇合適的場地:土雞養殖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高燥、取水方便、遠離村莊、交通便捷、樹冠較小、果樹稀疏的地方為宜。切忌沿江沿河密佈雞場,場與場間距不少於200米。利用山區自然屏障的優勢,提倡一個山包一個場。距離大概保持在200-300米的距離就行。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2、場地消毒:新場地,育雛室用5-10%生石灰兌水或1:1200聚維酮碘或稀戊二醛消毒液等進行交替使用場地噴霧消毒;老場地,地面清掃沖洗,用高錳酸鉀14克/平方米 加燻蒸王密閉燻蒸消毒1-2天(將飲水器、料桶等用具一齊放入消毒)後,開啟通風1-2天。

3、溫度要求: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關鍵。進雛雞前,提早一天就應調節好溫度

正常育雛舍溫度控制在:0-1周齡34-33℃,以後每週降1-2℃,正常直到5周齡 後根據外界的溫度方可脫溫。

觀察溫度是否適宜有二個辦法:一是看溫度表,二是看雞群狀況。當雞群扎堆、緊靠熱源、不斷嘰嘰叫、表明溫度偏低;當雞群遠離熱源、分佈四周、不 斷張口呼吸,表明溫度偏高;當雞群分佈均勻、活動自如、個別雞子有張口、比較安靜,表明溫度較為適宜。每天觀察雞子的溫度是育雛的關鍵。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4、選擇優質的雞苗:養雞成功與否雞苗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江村黃、三黃雞、廣西麻雞、浙大黃、固始雞、仙居雞、福建青雞等中小型的遲速型雞,以其對環境要求低、適應性廣、抗病力強、活動量大、肉質上成等特點,比較適合野外養殖。要選擇品種較純、體質健壯的雞苗。一般雞群活潑、叫聲有力、雛雞頭大、眼凸有神、掙扎有力、身體潔淨、個體均勻、毛色一致的為優質的苗雞。正常前一星期雞子出現大量傷亡,跟廠家的雞苗好壞有直接性的關係。

5、養雛雞的採食量好壞在於儘早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當雛雞運到後,儘快將它送進育雛室(冬季尤其必要)讓其自由飲水。對經長途運輸或天熱時的雛雞,飲水中加1%葡萄糖 飲用24小時,不管雞子喝完沒有,直接把沒有喝完的葡萄糖水換成開口藥物加速補21,給雞子淨化沙門氏菌;育苗中期的成活率,就是在於前期的開口藥物的好壞,開水應早,要讓80%以上的雛雞同時飲到第一口水;對反應遲鈍、蹲著不動的應人工調教, 或拍手聲刺激促進飲水。應當全天候供水。

飲水器具應選擇雞子敏感的紅色,切記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6、適時開料:給雛雞第一次投料為開料。開料時間應適當推遲,最適宜開料時間應在雞出殼後24-36小時。也可根據雛雞健康狀況和外界氣溫情況來定,正常有85% 的雛雞具有食慾時為好。雞子有食慾會亂跑亂叫,精神特別活躍的。開料太早,容易引起雛雞卵黃吸收不良而成僵雞,導致育雛率降低及均勻度差的弊端。開料時最好選擇顆粒度小、容易消化的複合破碎飼料。飼 料應撒在尼龍布或團箕或食具偏低,不容易撒料的器具。因為雛雞開始容易拋料或挑料的,這是雞子的天性。使雛雞容易吃到,應儘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雛雞食慾,減少飼料浪費。雞子的嗉囊前期採食量好,後期雞子採食量或食慾就會特別好的。雞子開料的飼養管理細節很關鍵。

7、適當的飼養密度:土雞的飼養密度可稍大於快大雞,正常一週齡內掌握在35只/平方米 ,以後每週降5只左右,直到五週齡脫溫後方可放養。

8、搞好免疫工作:土雞飼養期較長,其免疫與室內飼養的快大雞應有所區別,主要需做好;

1).選擇優質疫苗。由於土雞飼養期長,疫病威脅性大,故養戶選購疫苗時,務必檢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發現破瓶、潮解、失效或有雜質者杜絕使用。應該到農業部門指定的店家購買為好。  

2). 疫苗應足量使用。土雞養殖其他方面都可以節省,唯獨疫苗不能剋扣,應當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飲水免疫量應加倍(即1000只雞,用2000羽份疫苗),點滴免疫用1-1.5倍量;後期1.5-2倍量為宜。  

3).合理的免疫程序。 7日齡H120疫苗,13日齡法氏囊疫苗,21日齡新城疫IV,25-38日齡禽流 感疫苗,60-65日齡新城疫IV。飼養期超過100天的,建議根據日齡和當地的飼養環境,以後定期加強免疫一次新城疫疫苗和禽流感疫苗。  

4).採取正確的免疫方法。前期由於雞個體小、活動量不大,容易被抓,應提倡逐只滴鼻、點眼或滴口免疫,後期採取注射法,這樣能確保雛雞隻只免疫到位,免疫效果確實,防止飲水免疫帶來飲多飲少,甚至飲不到的弊端,造成免疫失敗。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9、育出雛階段主要疾病的防治  

1).白痢病。該病主要發生在7日齡內,特徵是雛雞肛門粘有白色糞便,用些複方的開口樂或杆立克等藥進行防治。把糊肛嚴重的單獨挑出,用溫開水清理掉雞子的糞便,這樣可以有效防治糊肛的雞子出現傷亡的情況。 

2)黴菌病。好發於半月齡內,以呼吸困難、肌體脫水、消瘦,剖檢可見肺氣囊內含黴菌結節為特徵。防治應杜絕黴變飼料、降低舍內溼度、經常更換墊料,可用複方的純中藥“黴立清”的制黴脫黴劑定期預防和治療。  

3、球蟲病。特徵為食慾減少、飲水增加、場地可見血便、少數雞肛門周圍粘有血便。剖檢盲腸、小腸增粗,內含血色稀物,腸粘膜可見出血點。用青黴素按照成人量8-10萬單位,給雞子兌20分鐘喝完的水緩解兩天,配合白球利康和粘菌素治療球蟲,雞子有球蟲一定會有腸炎的。球蟲屬於蟲卵病,除了球蟲藥物治療以外,消毒用生石灰兌水,按照千分之三量噴灑配合聚維酮碘類和稀戊二醛類的消毒液定期消毒,配合降低舍內溼度及飼養密度,收效尚佳。這樣可以有效防治球蟲反覆發生。

10、後期飼養管理要點:後期飼料可由配合料逐漸過渡到單一的玉米、稻穀,條件好的用顆粒料。正常上午5-8時後投1次料,下午3-5時後投1次料,入睡前再加一次。整個飼養期不停水。經常觀察,發現精神、食慾、糞便異常者,應及早採取措施。要及時剔除病、死雞,防止老鼠、老鷹、蛇、黃鼠狼等獸害。  

散養雞——20年的養殖農戶總結的實用養殖經驗,經典收藏版

1).適當的飼養時間。土雞飼養期不當,直接影響雞的肉質風味及養殖效益。飼養期太短,肉質太嫩,風味差,影響銷路及價格;飼養期太長,飼 料報酬降低,風險性增加,且易造成勞力、場地等資源浪費,增加飼養成本,效益變差。養殖戶也可根 據市場行情作合理的安排。  

2).適度的飼養規模。飼養土雞的效益與適度的飼養規模有關。在目前的條件下,一般以一個正勞力每批以1500~2000只為宜。避免 超規模連片養殖。條件好的也不要超出5000只。寧願多點投放,分散養殖。這樣有利於飼養管理、防疫治病、降低風險、增加效益、穩步發展。  

3).合理的輪牧場地時間。 一個雞場飼養時間太久,場地會受汙染、病菌增多,對雞群健康威脅大,影響成活率;而且容易將場內的草根、樹根、樹皮啄盡,造成土地板結和環境汙染,影響果 樹生長;時間太短,投資重複,成本增加,造成浪費,影響效益。一般二年一輪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4).正確處理治蟲驅蟲與放牧的關係。 正常果園養雞蟲害較少,但當需治蟲時,首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噴灑時儘量少噴到地面,雞即使食入蟲子,毒害的可能性也小;其次選擇晴天治蟲驅蟲,藥液滴入地面少。最好將治蟲驅蟲與放牧時間錯開,有條件的及時清理糞便,儘量使雞少接觸農藥物,以防萬一。

以上就是根據全國各地的養殖朋友,根據自己多年的看病和管理總結的養殖經驗。這幾年,養殖戶利用果園、山地、閒田、荒灘養雞,由於其具有省工省力、管理粗放、肉質近似土雞,禽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特點,形勢發展較 快,飼養量已達養雞總數的70-80%。果園、山地、閒田、荒灘面積廣闊,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只要認真做好科學飼養管理,發展優質土雞,增加農民收 益,前景十分廣闊。

關注我,私信回覆“在”獲取終身 指導,用易懂的語言,一線的養殖管理技術,為您

分享更多養殖知識,祝您養殖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