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幾位差點自成一派的京劇演員,但都沒能成為張君秋

京劇流派是某一位演員的藝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所能形成獨屬於自己的藝術特點後,創立自己的新流派。我們所熟悉的各個流派都是這樣形成的,這也標誌著京劇的進步與傳承發展。

比如,餘叔巖原是譚派徒,但自身到達一定程度後,創立了自己的餘派。而餘叔巖的弟子楊寶森在之後又創立了楊派。所以,京劇流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推陳出新的。

在京劇領域,對開宗立派都有一套自己的考量標準的,一般包含著以下幾點:是否有自己的藝術特點;是否有自己對京劇的影響力;是否有自己的創作代表劇目;是否有傳人及流派學藝者。當然,這也不是十分嚴格的規定,只是大家約定俗成的標準。

現在京劇界所傳習的各個流派,幾乎都是在建國前創立的,在建國之後,只有一個受到公認的流派,那就是張派。也有將趙派稱作為新流派的,不過在業內是不受到承認的,我們不在這裡多討論。

那除了張君秋外,其實當年也有幾為演員差點自成一派,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作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關正明

建國後幾位差點自成一派的京劇演員,但都沒能成為張君秋

1940年進入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學戲,天賦極好,校內就可是嶄露頭角。畢業後,隨前輩藝人李文騤學戲,主攻譚派及餘派代表劇目,並受馬派、楊派唱腔的薰陶,較為熟練地掌握老生行的各種技巧。

1947 年起搭班演戲,曾先後與李玉茹、杜近芳、趙燕俠、李慧芳、李薔華等合作,至各地巡演。1950年與戲校校友組織了紅旗青年京劇團,任主演。1954年加入武漢市京劇團,同年拜馬連良為師。並任三團團長。與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李薔華等長期合作。

關正明有一江湖諢號叫“關老邪”,他的戲具有極強的個人特點,有別於各個流派。而本是師從百家且能駕馭多流派的戲,這也是關正明藝術水平的證明。

杜近芳

建國後幾位差點自成一派的京劇演員,但都沒能成為張君秋

幼年隨京劇名家律佩芳學習青衣,10歲起即登臺演唱,曾受陳世鼎、劉玉芳等藝人指教。1945年拜“通天教主”王瑤卿為師,1949年拜梅蘭芳為師。

其藝術風格兼融梅(蘭芳)、王(瑤卿)而有自己的創造,既有婀娜嬌豔之美,又具剛勁堅實之力。杜近芳的扮相俊美,颱風華貴耀人;她的嗓音寬厚、嘹亮,音色優美,唱腔舒展大方;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圓潤清純、吐字清晰、以聲傳情,她善於控制氣息、音量和節奏並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技巧。

杜近芳被稱作是“東方皇后”,在國內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杜近芳首創京劇旦角的科學女性發聲方法,並將人物心境與京劇傳統的象徵性動作有機結合,為京劇的程式動作賦予新的生命。

關肅霜

建國後幾位差點自成一派的京劇演員,但都沒能成為張君秋

自幼受到藝術薰陶,8歲開始練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豔香學藝,15歲時,她正式拜京劇名旦戴綺霞為師,不但學習花旦戲,還學習老生戲、花臉戲、小生戲、武生戲和老旦戲,並注意向話劇、楚劇、漢劇和雜技演員學習表演。她隨師邊學邊演,經過勤學苦練,強記博採。

她的武打表演,在當時上海劇壇引起轟動。她以俊俏英武的扮相、甜美圓潤的唱腔、文武兼備的藝技嶄露頭角,蜚聲藝苑。文、武、生、旦,無一不演,每演必技壓群雄。不論唱、念、做、打、舞俱可稱奇絕。

關肅霜被稱作“梨園怪傑”,她戲路寬廣,技藝方面,她長於武旦和刀馬旦,反串小生、淨角也別具一格。尤其是在刀馬旦上,被看作是泰山北斗的人物。

童芷苓

建國後幾位差點自成一派的京劇演員,但都沒能成為張君秋

受家庭薰陶,11歲即能演出《女起解》。後拜近雲館主及張曼君等為師,在天津與白家麟、高盛麟、李盛斌等合作演出。1939年拜荀慧生為師,並向王瑤卿問藝。1940年自組苓社,偕李盛藻去上海演出。並與林樹森、唐韻笙、高百歲等合作很久。後又拜梅蘭芳為師。

童芷苓與二哥童壽苓、弟弟童祥苓、妹妹五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揚名京劇界。她戲路極寬,不拘成規,表演細膩,善於刻畫人物。戲迷們評價她具有梅神、荀韻、程腔、尚骨。將四大流派的特點化自身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