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有這樣的一群父母,對孩子的舉動,特別是孩子的成績,各方面都特別的關注,想讓孩子優秀一點,想為孩子提供各個方位的保護和引導,甚至為了要幫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ta們就把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思想都灌輸給孩子,為孩子打算了太多太多,甚至把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在孩子身上,這樣除了給孩子巨大的壓力之外,對於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好處。

就像之前朋友的孩子,茵茵是一個天真聰明的好孩子,家裡人非常疼愛她,而我朋友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孩子喜歡逃避,不愛學習,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可以為了畫畫而騙媽媽說是肚子疼,不去上學,只要她有點什麼事情,一家子都圍著她轉,忙上忙下,連上幼兒園都要2個大人陪同一起去,孩子天天都是睡到9點起床,10點才去上學,老師問她媽媽。她媽媽說:"看到她睡得那麼好,我不忍心打擾她,就讓她睡到自然醒吧"!到了期末,她的成績是班裡最後一名。

為什麼?她本身聰明,但是因為家裡過度養育,7歲回到家還要人喂,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長才現在開始後悔,但孩子年齡已到上小學的年齡,因為學業跟不上,孩子要留級,再讀一年,不然上小學只會壓力更大。

美國知名教育工作者、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禮斯科特在《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裡提到:"對於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現出過度指導、過度保護、過度介入的傾向。導致孩子成年卻未成人,既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過度養育的危害

1. 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的一手包辦,帶給孩子的不是疼愛,而是孩子對你的依賴,想一想孩子在成年之後,他自己可以做哪一些事情?18歲之後,他能夠獨立嗎?他能夠自己給自己做飯吃嗎?他會洗衣服嗎?他面對簡單的疾病,知道怎麼去預防嗎?最簡單的,成年後具備的能力他都能達到了嗎?現在,有多少孩子還是依賴著父母,從最簡單的吃飯,穿衣,穿襪子,過度養育會導致孩子長大後生活自理能力喪失。

2. 孩子心理不平衡

父母過度養育,為孩子出面做好一切工作,孩子卻反應對事情的能力,孩子的成就感缺失,這樣長久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的心理不平衡。

3. 父母會因為過度擔心孩子而陷入焦慮的情緒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始終擔心著自己的孩子,孩子會走路了,擔心孩子會摔倒,孩子上幼兒園了,擔心孩子吃不吃得飽?有沒有受別人欺負?

而作為孩子的第一親人,媽媽經常是把孩子放在心裡的第一位,甚至孩子比自己還重要,而忽略了身邊親愛的伴侶和家人, 當父母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在孩子身上,無私奉獻的同時,也因為是自己人生的缺失。

孩子一旦出了一點問題,最不能承受這種結果的就是父母,很多父母還會緊張和焦慮,這種焦慮是擔心過度而來的,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有認識到這種養育方式的危害。很多家長的養育方式是一種惡性循環,你越過度養育,孩子越依賴你,你投入的也變得更多,慢慢的,越養越艱難。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過度養育的背後是過度焦慮並不是愛

父母過度養育孩子,在中國是個普遍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是在剝奪孩子的生存權和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能力,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俞敏洪

過度養育讓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焦慮情緒,還有時時為孩子操勞一切的準備,孩子會把父母給予孩子的,都當成理所當然,孩子並不會感恩,而家長,更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長大,與別人一樣,時時刻刻擔心孩子的安全,最怕的就是孩子出事,一旦孩子有點小病,感冒發燒,家長就過度焦慮,典型的過度養育,它有三個表現:

第一是對孩子過度保護,總擔心孩子會出事

整天擔驚受怕,特別是聽到有搶人孩子的新聞,受不了,就算已經很大,學校離的特別近,也一定要送你孩子進去,總是會擔心孩子會出什麼事情。

第二是對孩子過度幫助,總覺得孩子能力不足

總覺得孩子還小,社會經驗並不足,怕孩子受人欺負或者犯錯,而給孩子過度的幫助,甚至把作業都幫孩子完成好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第三就是代替孩子做決定,總覺得孩子離了自己就會犯錯誤

不給孩子自己判斷,經常性的為孩子做決定,覺得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力,孩子不知道好壞,所以要大人幫忙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2年就發表過一項研究,他們統計了4歲的孩子的各種狀況,然後到5年之後,也就是孩子9歲了的時候,再來看哪些孩子容易出現焦慮症狀。結果發現,如果是媽媽在4歲時候過度養育他,那麼孩子到9歲的時候就更可能出現焦慮問題。因此,這些研究人員就建議,對於過度養育,要早加干預

過度養育是人之常情,只要你是家長就會對孩子特別關心,特別擔心他們會不會出事、會不會犯錯。但是,養育不能只講本能,只講感情,還要講科學。從科學上看,過度養育對孩子弊大於利,焦慮情緒總歸是不好的。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如何放下過度焦慮,用愛和支持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能讓孩子更好發揮潛能、健康成長的心理因素永遠是愛而非焦慮。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真正做到放下恐懼讓愛滋養孩子的成長,一切養育行為均從愛的本質出發,實現自我情緒與行為的雙重和諧。

現在的父母,教育上總體呈現出"過度化"的傾向。父母們往往在"愛"的名義下,沒有節制地把各種東西塞給孩子。

其實,正如吃多了把胃塞滿了,孩子就會消化不良一樣,精神上的過分營養,也會消化不良。父母們應該有節制地關心孩子,儘可能讓孩子自己自主學習,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此,他們才能真正地沐浴在智慧的陽光之下。

——朱永新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家長應該怎麼從"過度養育"中走出來,幫孩子更好地成長呢?書裡提供了下面幾個建議:

第1, 讓孩子自由做遊戲。

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的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不是學小鐘琴就是學大提琴,孩子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做遊戲,但是遊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遊戲,而且是真正的遊戲,孩子自己選擇自己主導的活動,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就會想出各種有意思的點子,並且可以在遊戲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最最簡單的遊戲有《老鷹抓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123.木頭人》等等,都能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第2, 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比如保持個人的衛生整潔,還有幫父母做家務等等,有一種理論認為,孩子做家務是為了成績本要素,哈佛大學的教授認為,做家務會帶來一種"能做、會做"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覺得自己是勤勞的人,而不是廢物。

因為一個人如果什麼事都有人幫忙,那他就沒機會培養控制感,就會致"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一個人在感到無法控制局面時,陷入被動狀態。而體驗"主動性"對人來說非常重要,它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行為有意義,知道重要的結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讓孩子“成年”是基礎,“成人”是關鍵,家長請停止“過度養育”

第3, 父母要放下焦慮的情緒

父母要放下焦慮的情緒,不再對孩子過度干預和過度保護,父母焦慮是因為擔心,擔心孩子會出現各種狀況,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應該要放下,畢竟意外只是小概率的事件,孩子每天都會健健康康的長大,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把焦慮的情緒放下,還是感受到的是父母更多的疼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那麼,孩子才會放開膽的去嘗試,去成長,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和擁有成就感!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免不了有磕磕碰碰,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不必擔心,這是成長必經的呀,磕磕碰碰孩子才會更好的成長。

我是小E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