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在舊社會時期,因為思想落後的原因,很多人認為生女兒沒有用,因為女兒最後都是嫁給別人家,給別人家延續香火。但是生兒子可以給自己的家族延續香火。所以就造成了男女之間一個很大的一個差距。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依舊可以聽見很多家庭中的老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對自己的女兒或者孫女不管不問,但是對家裡的兒子或者孫子。往往就會被家裡投入大部分的心血。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村裡的陳阿婆,前兩天被她兒子送到養老院的事情,震驚了小區很多人。陳阿婆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兒,但是因為舊思想的原因,認為生女兒沒有用。很快就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第二胎身上。當第二胎生出來是兒子的時候,大擺宴席。在平日裡,陳阿婆也是把自己所有有的東西,都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對於自己的女兒,即使女兒再怎麼優秀,往往都不會得到陳阿婆的認可和讚揚。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很快陳阿婆的一男一女兩個小孩都已經婚嫁和上班了。同樣的,對兒子的工作、婚嫁、生小孩每一個事情陳阿婆都非常認真的對待,而自己女兒卻都只是稍微意思一下。陳阿婆以為現在自己的兒子不用操心了,就打算去城裡兒子的家中,想想清福。但是沒兩天就被兒子送進了養老院。陳阿婆女兒知道這個事情之後,二話不說馬上把自己的媽媽接到家中,這讓陳阿婆直呼:"生兒子沒用,生女兒才是最好的。"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因為兒子和女兒的區別造就了今天陳阿婆的情況麼?顯然不是的,是因為陳阿婆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先不說傳統的重男輕女的這一個觀念,即使如果一開始把這一份的溺愛,全部施加於女兒的身上,也很難保證今天的女兒會不會這麼懂事。如果陳阿婆在兩個小孩小時候都可以正確的教育兩個小孩,那麼現在的陳阿婆肯定在城裡享著清福。

怎麼教小孩,才能避免陳阿婆的悲劇

1、 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個人必須要具有的情感之一,即使爸爸媽媽養小孩在法律上是屬於一種義務,但是僅僅是爸爸媽媽對小孩那種不計較回報的愛,也是可以讓小孩受益一生的。在一個家庭中,不僅僅是爸爸媽媽要付出,小孩更是要學會感恩的。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現在很多小孩可能會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養自己,是一個天經地義的行為,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忽略掉爸爸媽媽的付出,從而習慣爸爸媽媽的這一種付出。爸爸媽媽從小就會教會小孩感恩,不僅僅是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更要感恩自己的爸爸媽媽。這要才能讓長大之後,以同樣的愛,回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2、 平等對待兒女

如今的社會,已經進步了很多。那種輕女重男的行為,是屬於封建糟粕。今天的男女,地位、作用、重要性都是一樣的。即使女兒長大了之後還會嫁人,但是和爸爸媽媽的聯繫是割不斷的。所以不管怎麼樣,要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而不平等的對待,就會造成上文中所說的溺愛的情況,對一方的小孩有求必應,但是對另一個小孩卻熟視無睹。對於被溺愛的那個小孩,家裡所有可能的家務都不會讓他幹,寧可自己更累一點,也不能讓小孩累。這就很容易讓小孩養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失衡心態。但是對於另一個小孩來說,這就可能會造成一種心理的畸形。這種不平等會深深的刺激到小孩的內心。這不僅會影響到小孩的健康成長,更有可能會讓小孩以後對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是一樣冷漠。

3、 小孩犯錯要有意義

可能因為爸爸媽媽的偏愛,或者是爸爸媽媽認為小孩還小的原因,很多小孩在做錯事之後,沒有及時的讓小孩承擔應有的代價。那麼這樣小孩永遠都很難進步。一步一步累積的話,很容易到達一個沒有辦法挽救的地步。

70歲老人被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大不一樣

所以小孩犯錯的時候,不僅僅是小孩要學會正視,爸爸媽媽更要幫助小孩擺正一個心態。犯錯可能沒什麼,但是要讓小孩吸取教訓,不能讓小孩一次又一次在同一個事情中出問題、要讓小孩自己去承擔這一份犯錯的代價,小孩才能重視這個問題,逐漸的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