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不久前收看利物浦與曼城紅藍對決比賽時,著名評論員張路對克洛普的評價給我留下了印象深刻,他表示:“克洛普是一位非常善於學習的主教練,他不只有自己的東西,別人好的東西他也會借鑑來用……”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克洛普

由張指導的話聯想到克洛普麾下利物浦的蛻變,筆者對此自然不能同意更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去多個賽季紅軍呈現在球迷面前肉眼可見的變化,正是渣叔善於學習的最好證明。然而,在肯定的同時,筆者也想補充一點:即克洛普同志身上的好學優點絕非“天生麗質”,恰恰相反,它正是德國人頭撞南牆吃遍虧後自我反思自我昇華的結果;為了佐證我的“奇葩”觀點,不妨請各位和筆者一起沿著時間軸回顧一下利物浦的崛起歷程。

劫富濟貧好紅軍

讓時間回到三年前的16-17賽季,那是克洛普執教利物浦的第一個完整賽季,渣叔對紅軍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清洗本特克,引進馬內、維納爾杜姆,以及提拔了當時還在青年隊的阿諾德。

馬內、阿諾德等人的到來彰顯了克洛普的戰術思路:他想要將紅軍打造成一支跑動能力強,擅長逼搶且能夠打出快速進攻的球隊。事實證明,德國人的想法是正確的,在此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利物浦在進攻端展現出了非凡的活力,並一度祭出諸如雙殺阿森納,面對切爾西、曼城保持不敗的出色戰績。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對陣big6球隊的良好表現並沒有為紅軍在積分榜上爭取到任何優勢,恰恰相反,利物浦直到聯賽最後階段才以1分的微弱優勢力壓槍手躋身前4,勉強混了個歐冠資格。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利物浦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相信經歷過那段日子的kop肯定不會忘記:彼時利物浦“劫富濟貧”的名號驚天動地,克洛普的球隊既能客場大勝豪門,也能主場不敵保級隊,狀態可謂起起伏伏,極不穩定

毫無疑問的是,作為球隊主帥,渣叔需要為那一階段利物浦的波動負責,原因是德國人在排兵佈陣的選擇上一度呈現出“一招鮮,吃遍天”的趨勢,無論是對陣強隊或是弱隊,幾乎都是同一套陣容,同一種打法。當時曾有球迷給利物浦的戰術起了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瘋跑流”,雖然不雅,但是貼切。這種激進打法在面對實力上乘的球隊時往往能夠奏效,因為強隊總是會壓出來進攻;但面對立足防守、專心反擊的中下游球隊時,它反而成了紅軍的命門。那時的克洛普是固執的,而這種固執也變相拖累了利物浦的成績。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渣叔也曾固執

球迷不滿引渣叔反思?

緊接著的17-18賽季,克洛普迎來了入主安菲爾德的第二個完整賽季。筆者之所以如此強調“完整賽季”四個字,是因為它意味著主教練有長達一個夏天的時間按照自己的需求引援以及磨合戰術,因此十分重要。那麼,在這個賽季,克洛普又做了些什麼呢?答案是:擅長建隊的德國人終於將此後勇奪歐冠的陣容基本湊齊,他先是在夏窗挖來了薩拉赫和羅伯森,又在冬窗引進了範迪克,於是乎大名鼎鼎的“msf”進攻組合就此成型,一條能攻擅守的後衛線也組建完畢。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MSF組合

只不過一如既往的,此時的克洛普依舊未能“get”到學習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德國人固執如初。即使庫蒂尼奧的出走曾讓克洛普在戰術上做出了一些改變,但這種改變並非本質的變化,不過是進攻端重心由左傾發展到右傾,由庫蒂尼奧到薩拉赫罷了。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就像你永遠無法讓利物浦不瘋狂進攻一樣”,上述調侃,是筆者在18年年初一時興起脫口而出的,而它誕生的背景,則是紅軍在4:3力克保持不敗金身的曼城後,又出人意料的被榜末球隊斯旺西擊敗。從16-17賽季到17-18賽季,克洛普的球隊在人員配置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它那顆“劫富濟貧”的心。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卡瓦利亞爾

正如筆者此前所強調的,當時的克洛普始終不願意放下其對攻守失衡的足球哲學的堅持,他主張利物浦應該通過高位壓迫和積極進攻代替防守,可是德國人始終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在於:當對手放棄球權時他們又從誰的手中去搶得皮球呢?或許斯旺西主帥卡瓦利亞爾的話更能凸顯利物浦的癥結所在:“利物浦是一輛F1方程式賽車,但當你把它放在下午四點倫敦的擁堵街道上,它就不會跑的太快,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不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丟球后的利物浦會高位逼搶對手,所以我們就不斷地通過二過一的配合緩解壓力。”看吧,就連保級隊的主帥都把克洛普的戰術看透了。

當一種體系竭盡全力也無法達到一定的高度時,變革將是唯一的出路,而對於固執的克洛普來說,改變的最大動力或許來自球迷的反戈。聖誕賽程過後,利物浦再度呈現出四大皆空的頹勢,於是乎有不少耐不住性子的球迷開始高呼解僱克洛普的口號,那或許是渣叔上任後第一次感受到“不成功便成仁”的壓力,於是乎才會有18-19賽季我們看到的那個,煥然一新的,更加“成熟穩重”的利物浦。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成熟穩重的利物浦

變革:勤奮好學克“政委”

直到今天,當聊到利物浦時,依然有部分球迷認為紅軍還在忠誠貫徹著“瘋跑流”的戰術,實在不知道是這支球隊過去的表現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還是他們已經許久沒看球了,事實上,早在一年多以前,利物浦就已經摒棄了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了。在筆者看來,紅軍壓戰術上變革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克洛普放下了固執,開始“虛心好學”了,而

這一進程發生的時間正是上賽季。

18-19賽季,阿利松和法比尼奧的加盟徹底填補了利物浦陣容上的短板,剛剛經歷與聖伯萊德杯擦肩而過痛楚的克洛普勵志要在一段新的征程中有所作為,而就在這個時候,克洛普教練團隊中一名重要人物的離開推動了渣叔學習昇華的過程,他就是布瓦奇。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克洛普與布瓦奇分道揚鑣

熟悉克洛普的人一定也會對布瓦奇這個名字有所耳聞,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後者都以德國名帥助教的身份出現在其教練團隊裡。在戰術層面,布瓦奇從來都是壓迫哲學的推崇者,過去的克洛普亦然,因此二者才能緊密合作。然而當時間流逝,當渣叔意識到持續壓迫帶來的弊端,並流露出放棄高消耗戰術的念頭時,戰術層面的分歧導致他與布瓦奇分道揚鑣。正所謂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布瓦奇的離開徹底釋放了克洛普身上的枷鎖,渣叔開始在“沉迷學習”的路上一去不返。

首先一點,18-19賽季的利物浦學會了看人下菜碟:打強隊渣叔依然會祭出鋒線三叉戟,派上至尊雙邊後衛,高位壓迫和對手拼個你死我活;而在打弱隊時,德國人嘗試通過變陣的方式以最經濟的方式贏得三分,這一階段利物浦嘗試過4-2-3-1陣型,並讓新鮮血液沙奇裡等人獲得了不少出場機會。這種嘗試帶來的直接效果是紅軍在弱隊身上的拿分效率大大提升,而這也是聯賽後期只有利物浦才能和曼城爭冠的關鍵所在,畢竟會虐菜者得聯賽嘛。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克洛普

其次,克洛普對比賽節奏的把握能力有所提升:以往利物浦那種趁你病要你命的瘋狂進攻模式在上賽季一度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則是能“苟”則“苟”的忍辱負重。儘管受限於中場人員配置,紅軍在比分領先時無法像曼城那樣實現對局面的完全掌控,但他們的確有往這個方向靠攏的趨勢,而這或許正是張路指導說克洛普將瓜帥身上的優點學過來的原因所在。控制節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利物浦從中受益匪淺,肉眼可見的好處就是球隊傷病的減少,而這一點在過去往往是紅軍賽季中期崩盤的關鍵原因。

正是由於在上賽季嚐到了甜頭,本賽季這種張弛有度的比賽理念已經被克洛普徹底貫徹,收看利物浦對陣中下游球隊的比賽,你會明顯感受到紅軍會在領先後刻意“收著踢”,儘管場面沒以往那麼好看了,但到手的三分卻是實打實的存在,而從利物浦目前所處的積分榜排名來看,這樣的變革無疑是成功的。

觀點:利物浦的蛻變源於渣叔踏上“學習之路”

紅軍優勢盡顯

寫在最後:

或許會有人詬病克洛普來到英超三年才想到學他人所長,未免太過愚鈍,但正如筆者在本文開頭所說的,沒有頭撞南牆的痛,又何來自我否定自我改變的勇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