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祕密與歷史人物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東湖村創始於宋朝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始祖逢聖公任官致仕時,因兄鏞公聯合六君子上書彈劾宰相丁太全,事敗後鏞公恐連累,囑先前隱居,逢聖乘間逃邑東湖,暫住于山洞中,因周圍群山環繞,其形似湖,取名“洞湖”,後建房面朝東方,命名東湖村。而後兄鏞公被保,留於朝中,參知政事,兵赴國難,流矢右肩,輿疾而歸。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鏞公歸家養傷時,曾來過東湖書堂(現東湖小學)講過學。宋崇寧元年(1102年),永泰縣因避宋哲宗陵諱改名永福縣。東湖村,宋元明清時為福州府永福縣三十四都東湖。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廣西永福縣同名,永福縣復改永泰縣,東湖村為福州市永泰縣嵩口區東湖村。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東湖之歷史人物篇

黃逢聖,莆田人,仕理宗朝。因兄鏞同陳宜中、林則袓、曾唯、劉黼、陳宗上書,言進退大臣當以禮,極陳丁大全之㚥,遭削籍。六君子均編遠州。逢聖乘間逃邑東湖,迄今子孫蕃衍。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黃鏞(1230-1300年),字器之,南宋莆田縣涵江黃巷(今福建莆田市)人。宋景定三年(1262)進士,官至右丞相,參知政事、平章軍國兼知樞密院事,加太傅,封涵國公。宋寶祐元年(1253),黃鏞以明經入太學,試中監元。時丞相丁大全當權,陷害忠良,黃鏞因與同僚陳宜中、林則祖、曾唯、劉黼、陳宗六人上書陳述要“以禮進退大臣”,揭露丁大全之奸而被流放,士論翕然,時稱“六君子”。黃鏞於景定二年(1261)被忠直大臣江萬里保薦還朝,翌年,擢狀元方山京榜進士,授正字;鹹淳二年(1266),由左丞相兼樞密使江萬里舉薦拜國子編修,攝御史;三年,擢秘書省校書郎,束力書褒異曰:自遊六館,學問文章,稟節可稱,用擢汝兼樞密院編修,崇政殿說書;四年,升正言兼侍講,拜刑部侍郎。德祐元年(1275),黃鏞除給事中。他正色立朝,言論不撓,慷慨陳述時政十二事,轉兵部侍郎,兼國史實錄院修撰,升吏部尚書,拜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加太傅。皇上璽書褒崇,追封五代,遣尚書宋用臣營府家裡,御書“新府堂”賜之。以鏞為右相,參知政事,平章軍國,兼知樞密院事,封涵國公。與邑人陳文龍起兵赴國難。會新州太守謝枋得與元軍主帥呂夔師戰,流矢中黃鏞的右肩,輿疾而歸。他歸家養傷時,曾在東湖書堂講學。景炎元年(1276),朝廷再授他為右丞相,與陳文龍主持國事,他沒有就任,不久謝世,年61歲,賜塋於興化縣溫陽。陳文龍為之書於興化軍之東軒。

黃富庭(原名黃聲榮1906-1936),男,黨員,福建省仙遊縣鳳山鄉東湖村人。1906年1月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32年參加革命鬥爭,時任工農紅軍閩中游擊隊聯絡員,參加了莆田、仙遊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反“清剿”作戰和閩中游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夏在鳳山反“清剿”鬥爭中被敵抓捕殺害,壯烈犧牲。

黃聲琴(1924-1947),福建省仙遊縣鳳山鄉東湖村人。1933年參加革命鬥爭,曾任工農紅軍閩中游擊隊戰士,參加了閩中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反“圍剿”作戰和三年游擊戰爭。1938年初閩中紅軍游擊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後,受命在閩中游擊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中游擊區的抗日反頑游擊戰爭。抗戰勝利後,調任閩中游擊隊聯絡員,參加了閩中游擊區的反“清剿”游擊戰爭。1947年在莆田縣游擊區執行任務時被捕,隨後在笏石鎮被敵殺害,壯烈犧牲。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鄧子恢 (1896-1972),又名紹箕,福建龍巖新羅區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是閩西革命根據地和蘇區的主要創建者和卓越的領導人之一,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後曾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鄧子恢同志為探索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傾注了畢生精力,被譽為黨內的農業、農村工作專家。1930年7月8日,因抵制李立三“左”傾盲動主義錯誤,被免去特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務,調離閩西,以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巡視員名義,派往閩中、閩東、閩南等地開展白區工作。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曾鏡冰(1912—1967),1912年11月生,海南省瓊山縣人;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6月到泰國和香港開展活動,1929年9月回國,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奉調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紅軍長征後,開展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戰爆發後,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華中局委員、閩浙贛省委書記;建國後擔任福建省委秘書長、副書記、政協主席;1955年後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副院長;“文化大革命”受迫害,1967年5月在北京含冤逝世;1978年後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黃國璋(1919—1984),化名吳廣,福建省莆田城區人。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主要負責開闢新區和根據地的群眾工作。1937年2月,任閩中工委委員。同年4月和11月,兩度奉派赴香港向中共南方臨時工委彙報工作和接受指示。1937年12月,任閩中工委書記。1938年8月閩中工委分為莆田、福清、泉州三個中心縣委後,奉調到省委機關學習,不久任省委巡視員。1940年春,調任江西上饒中心縣委書記。1941年5月,日軍侵佔福州及閩中沿海地區,奉省委之命,以軍事特派員身份到閩中組織和領導抗日遊擊戰爭,直到抗日戰爭勝利。1943年春起,改任閩南(即原閩中地區)特委書記。1947年1月,被選為閩浙贛區黨委委員、常委、兼任閩中地委(後改為閩中工委)書記,閩中人民遊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閩浙贛人民遊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福州市委書記等職。1984年2月因病不幸逝世,終年65歲。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蘇華,原名黃德馥。女,1908年3月5日生,福建莆田人。193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革命。歷任中共莆田縣委秘書、縣委委員、縣委婦委書記。1938年任中共莆田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委員兼閩中特委委員。1949年10月任福建省省總工會女工部部長、中共福建省委委員、婦女委員會書記、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福建省婦聯主任兼黨組書記、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婦女小組負責人、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83年任中共福建省顧委會籌備組成員。(享受副省級待遇)。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4月9日在福州逝世,享年101歲。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林汝楠(1914年~1974年),性別:男,籍貫:莆田。林汝楠是福建抗日遊擊隊閩中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閩中游擊隊直屬支隊政委、閩中地委副書記、游擊隊副政委、天章中心縣委書記、閩浙贛人民游擊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副政委。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饒雲山1905.5——1997.8),乳名缽生,字紹傳,號道真,參加革命後改名饒雲山,化名林國清,老林,1905年5月出生於永泰縣嶺路鄉鳳落村一個貧農家庭。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2月任中國鳳落支部書記,1940年3月任中共莆仙永邊區工委委員。1941年6月任中共永泰縣委書記,同年9月,發動和組織30多名黨員和積極分子赴長樂前線開展抗日武裝鬥爭。1942年5月,按照黨的指示,永泰縣委改為特派員制而任永泰特派員。1943年12月至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遷到永泰青溪、東湖、官烈等地抗日武裝鬥爭,饒雲山帶領永泰黨組織及其武裝隊伍隨閩中特委積極配合省委活動。1945年5月,省委機關目標暴露被敵人圍剿,饒雲山組織和領導永泰武裝力量,以調虎離山之計,把敵人引開,掩護省委機關安全轉移。1947年2月任中共閩中地委委員、閩運部長,1947年9月任中共莆仙永中心縣委書記。1949年8月11日永泰解放,9月12日成立新縣委、縣政府,饒雲山任縣委書記、縣長及縣大隊政委,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剿匪反霸、民主建政等工作。1950年11月調任閩侯專署副專員。1952年3月至1955年7月,在華東黨校和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55年7月任閩侯專署副專員兼地委委員。此間,幫助老區群眾在生產生活及冤假錯案方面解決了不少問題。1958年被錯誤地打成“反黨地方主義分子”,平反後於1963年6月調任福建省民政廳副廳長。文革期間又遭到錯誤審查和批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得以平反。1981年6月恢復省民政廳副廳長職務,1982年12月離休。1997年8月27日在福州病逝,享年92歲。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饒剛生(1913.12——1966.3),曾化名陳慶瑞、林澤群、陳俊逸、林佑基,1913年12月出生於永泰縣嶺路鄉鳳落村一個貧農家庭,饒雲山的胞弟。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任剛成立的中共鳳落支部委員。1937年,按照上級指示,饒剛生通過競選當上了泉山鄉聯保主任、鄉長,並以此職務掩護革命活動。1941年4月,帶領30多名游擊隊員到特委,協助出版《抗敵三日刊》進行抗日宣傳。不久又奉命赴長樂抗日前線任羅都鄉秘書兼民政幹事,同打入敵中隊任警衛隊長的郭永星一起掩護特委電臺和修械所的任務。同年8月,長樂縣城收復後,化名陳俊逸任鶴上鄉諜報文書,為我黨提供敵情和通行證。1943年底,福建省委南遷閩中永泰青溪,饒剛生擔任省委機關科科長,負責省委機關人員生活、住宿、安全保衛等後勤工作。1945年8月,饒剛生奉命到福州,化名林濟群,在南門兜以販賣柴片為名,建立省委地下聯絡總站。1948年,奉命開闢地下航線,在閩江上下游開展活動。1949年夏,饒剛生根據上級指示,為保護國家和人民財產同敵人展開攻心戰,組織航運工人同妄圖放火毀船的敵人作鬥爭。解放後,饒剛生任中共閩侯地委委員,因積勞成疾,患上肺病,長期在永泰城關休養,擔任永泰一中名譽校長。1966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53歲。

莆田這個八百年曆史的山村出名了,隱藏有這麼多秘密與歷史人物

大美東湖,記著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