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蘇聯時期紅場大閱兵中一些有趣的事

1918年11月7日慶祝十月革命1週年閱兵式是蘇俄首次舉行閱兵,當天,閱兵在莫斯科霍登地區舉行,有步兵師、騎兵師、特種分隊裝甲車及3架飛機參加,列寧和托洛茨基檢閱了剛剛成立的蘇維埃紅軍部隊。

1923年5月1日慶祝國際勞動節閱兵式,蘇聯首次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那年的紀念十月革命閱兵,讓全世界瞠目結舌。

1、德軍兵臨城下,斯大林要搞閱兵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分三路突然向蘇聯發起進攻,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蘇軍潰不成軍,一敗塗地,在後來的幾個月時間裡,蘇軍節節敗退,傷亡極為慘重,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基輔等城市先後被德軍佔領,9月30日德軍向莫斯科發動代號為“颱風”的大規模進攻,形勢對蘇聯十分不利。

10月底,德軍兵鋒距離莫斯科只有70到100公里,28日,莫斯科軍區司令阿爾捷米耶夫奉命到統帥部向斯大林報告情況,在認真聽完報告後,斯大林問道:“您打算用莫斯科閱兵紀念十月革命24週年嗎?”問題如此出乎意外,以至於阿爾捷米耶夫片刻之後才作回答:“斯大林同志,現在白天黑夜都在戰鬥,我們將一切都獻給了前線,我們未必能召集到閱兵所需的部隊,步兵還能湊出來,但坦克我一輛都沒有,所有的炮兵都在火力陣地。”

斯大林盯著阿爾捷米耶夫:“您對閱兵的政治意義估計不足,準備閱兵吧!一定要找到所需的部隊,炮兵總局會以炮兵相助,坦克也會有的。”斯大林指定布瓊尼檢閱,阿爾捷米耶夫為總指揮,次日,從西方面軍被緊急召回的布瓊尼來到統帥部,接受了檢閱的任務。

此前,紅場已經根據戰役偽裝計劃的要求整個穿上了“迷彩服”,現在要搞成過節的樣子,難度可想而知,斯大林指示,一切多餘的東西都要弄走,列寧墓要解除偽裝,為應對空襲,斯大林提出要準備好急救車和衛生隊,他特別強調:“總而言之,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不會中止閱兵。”

在閱兵前一天的中午,德軍實施大規模空襲,戰鬥持續了5個小時,但是,最終沒有一架德國飛機衝至莫斯科市中心的上空,有34架德機被擊落,晚上6點前,莫斯科市郊的空中已經不見敵機的蹤影。

11月6日,隆重紀念十月革命24週年大會剛一結束,斯大林便向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州委和市委書記宣佈了紅場閱兵的開始時間,為了保密,受閱部隊指揮員們在6日晚上11點才得到命令,而7日早晨5點才嚮應邀前來紅場的群眾代表通知活動時間,6日夜間下起了鵝毛大雪,一直下到7日晨。

盤點:蘇聯時期紅場大閱兵中一些有趣的事

8點,傳奇閱兵開始,它比過去傳統的時間提前2小時,作為閱兵首長,布瓊尼騎著馬奔馳在白雪覆蓋的紅場,接受了阿爾捷米耶夫的報告,當巡視完畢,布瓊尼登上列寧墓後,斯大林走近麥克風,發表了那著名的演講,親耳聆聽過這一演講的人認為,斯大林與平時一樣,聲音不大,但那種堅定的口吻即使對他而言也是異乎尋常的。

不過,如此重要的講話當時卻沒有錄製下來,因新聞電影製片廠已經撤離首都,而留在莫斯科的攝影師別利亞科夫又另有任務,後來內務部過問才恢復了他的工作,決定由他擔任6日和7日重大活動的攝影,但當他和錄音師於7日抵達紅場時,列寧墓上的領導人已經散去,整個閱兵現場人、馬、車輛、坦克的印跡早被雪覆蓋,而先期到達的助手們沒來得及調好同期錄音設備便開始攝影,結果,斯大林具有歷史意義的講話沒能錄下。

正當這些技術人員承受著巨大壓力的時候,內務部承擔了過失,是他們沒有把調整後的時間通知給攝影師,而斯大林對轉播自己在紅場的講話賦予非常重大的意義,提議重新錄製同期聲,導演建議,在克里姆林宮製作一個列寧墓觀禮臺的模型,重新錄製時,儘管為了“製冷”而打開了所有的窗戶,但都未能出現紅場上的真實效果,在播放時,觀眾卻沒有發現這一“破綻”。

在閱兵式進行的時候,在莫斯科近郊機場上有550架飛機處於一級戰鬥準備,高射炮手們也隨時保持著高度戒備,同時,參加閱兵的高炮部隊都帶滿彈藥,分列式的其他參加者也無不處於完全戰鬥狀態,其中,著名的西伯利亞師及大量坦克則從紅場直接開往前線,為保障紅場閱兵式的順利進行,6日、7日,蘇軍統帥部對敵人實施了一系列猛烈的打擊行動。

畢竟是非常時期,在閱兵方陣前往紅場的路上,不少士兵滿臉灰塵、衣著邋遢,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閱兵現場也比較混亂,由於各種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陣也極不整齊。樂隊指揮聚精會神,鞋竟被凍結在木板臺上,當樂隊要離場時,他才發現腳不能動彈,他想用力邁步,臺子卻搖晃起來,更糟糕的是,他的嘴唇也被凍住,樂手們趕緊上去為他“解凍”,並攙扶他到附近進行救護。

有些蘇聯史學家戲稱,這是蘇聯紅場閱兵史上,一場最“不堪入目”的閱兵,不過,在更多人眼裡,這卻是蘇聯軍民創造的“一個冬天裡的奇蹟”。

2、斯大林迫不得已讓朱可夫閱兵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標誌著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法西斯徹底滅亡,蘇聯要準備在衛國戰爭爆發4週年之際舉行一次“勝利大閱兵”,日期定在6月24日,然而,斯大林卻遲遲沒有公佈檢閱首長人選,很顯然他要親自充當這一偉大的歷史角色。

誰知,閱兵前5天,朱可夫被緊急從前線召回莫斯科,斯大林接見了他,斯大林首先問朱可夫:“現在還能騎馬嗎?”騎兵出身的朱可夫得意地說:“當然能了。”斯大林立刻“高興”地告訴朱可夫,在即將舉行的閱兵式上,將由他來檢閱部隊。

盤點:蘇聯時期紅場大閱兵中一些有趣的事

朱可夫婉言相拒,他表示,如此崇高的榮譽不該屬於他,而該屬於最高統帥,他還提示道,這也是領袖的直接責任,但斯大林毫不動搖,送朱可夫出別墅時,斯大林彷彿要證明白己有理似地說:“我閱兵是太老了,還是您來,您年輕些,我建議騎白馬閱兵,布瓊尼會把馬給您。”

後來,親信中還有人勸斯大林,可以採取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做法,乘車在廣場檢閱部隊,斯大林以騎馬閱兵是傳統為由,對上述建議斷然加以拒絕。

朱可夫想不通,斯大林為什麼不自己參加閱兵式?後來,在閱兵訓練場,朱可夫見到了斯大林的兒子瓦西里,他才知道,幾天前,斯大林在騎馬時,從馬上掉了下來,摔傷了肩部和頭部,最終只好放棄親自檢閱部隊的打算,而朱可夫率領蘇聯紅軍擊退了德國法西斯,當時的聲望極高,因此成為最佳人選。

3、倒持德國軍旗

參加這次閱兵的都是蘇聯英雄,按照規定,只有那些在戰鬥中表現出英雄主義和勇猛作風的人才有權參與閱兵,各方面軍司令和空軍、裝甲兵的全體集團軍指揮員都必須參加閱兵式,陣容空前強大。

隊列訓練由蘇聯英雄格巴克拉諾夫少將負責,每天平均訓練6到7個小時,總彩排在中央機場上舉行,那裡配置了專用模型,可以模擬帶觀禮臺的列寧墓,閱兵中有個項目為倒拿著所繳獲的德國及僕從國軍旗,這是極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創意。

起初,規定軍人們只是簡單地將戰敗者的軍旗堆到列寧墓臺座邊,只是到閱兵幾天前才做出了倒持所繳軍旗的決定,據說,此方式曾經一度在古羅馬軍團流行,為完成這一動作,200名旗手進行了複雜的隊列變化訓練。

盤點:蘇聯時期紅場大閱兵中一些有趣的事


1945年6月24日紅場閱兵式上,倒持納粹軍旗的蘇軍士兵

毋庸置疑,“倒持德軍旗”成為那次閱兵的高潮,6月24日11點,在咚咚的鼓聲中,200名前線英雄將繳獲的戰敗國軍旗扔到列寧墓臺座下的專用板架,為的是不讓象徵著崩潰、失敗和恥辱的德國軍旗玷汙紅場。

後來,這些倒持的旗子被集中起來,送往博物館,而那個專用板架連帶旗手們的手套均被付之一炬,這意味著對失敗的法西斯病原體一勞永逸的大消毒。

4、閱兵中的欺詐戰術

最能表現紅場閱兵特點的當屬裝甲車輛部隊,以大兵團作戰起家、憑裝甲兵團贏得了二戰的蘇聯陸軍,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數量驚人的坦克部隊,在車輛和參演單位的數量上,紅場閱兵大大超越了其他國家;在質量上,蘇聯陸軍也注重挑選技術先進的裝甲車輛,令西方心驚膽顫的各代T系列坦克的主力型號,在大規模換裝部隊之前,都曾作為國家中堅武力在紅場大閱兵上加以展示。

1977年11月7日,T72坦克在閱兵式上亮相,在裝甲防護和火力方面都有提高,性能遠超西方同時代坦克,這讓北約國家憂慮重重,在研製新型坦克時都以T72為假想敵,“T72恐慌”也成了一個歷史名詞。

從丘吉爾高調宣佈鐵幕落下之後,西方情報部門能夠窺視蘇聯紅軍的窗口變得寥寥無幾,要想蒐集蘇聯最新武器的情報,只能到莫斯科去看紅場大閱兵。

1947年,莫斯科航空節舉行了大規模的航空閱兵式,參閱機群中有一隊外形酷似B-29的超遠程轟炸機分隊引起了西方情報部門的注意,他們通過記錄這種轟炸機出現的架次,得到了令人大吃一驚的結論——蘇聯至少擁有80架B-29,足以建立起對美國阿拉斯加和歐洲主要軍事基地的核威懾!這一結論導致美國人在朝鮮戰爭中對使用原子彈猶豫不決。

真相很久之後才被西方情報部門發現:1947年能夠飛得起來的B-29仿製品——蘇聯圖-4遠程戰略轟炸機其實只有3架,蘇聯略施小計,讓3架沒有編號的圖-4組成閱兵小隊,一遍又一遍地飛過西方外交武官的頭頂,從而製造了“80架圖-4”的謊言。

5、勃列日涅夫在閱兵式上被“凍死”

1982年是十月革命65週年,按慣例,莫斯科的慶祝活動主要有三項:慶祝大會、紅場閱兵和慶祝宴會,這種重要場合,除非有特殊原因,蘇聯黨政領導人是都要露面的,而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還要發表講話,此外,他還要在這幾天中會見一批又一批前來參加慶祝活動的外國黨和國家代表團。

11月7日上午10時,勃列日涅夫出席了閱兵式,76歲的他由兩名年輕的軍官攙扶著,一階一階地登上列寧墓,在寒風中挺立了幾個小時,中午1 時,慶祝宴會在克里姆林宮大會堂宴會廳開始,勃列日涅夫致祝酒辭,他依然如人們熟悉的那樣,眼睛緊盯著手中的講稿念,只不過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的次數更多,發音更加含混不清,當時恐怕沒人想到,這篇祝酒辭就是他留下的最後一篇公開講話。

盤點:蘇聯時期紅場大閱兵中一些有趣的事

三天後,蘇聯官方宣佈,勃列日涅夫於11月10日上午8時30分在莫斯科逝世,死因是心臟病,此後,蘇聯紅場閱兵和之後的遊行慶祝活動時間被縮短。

1990年11月7日十月革命73週年閱兵式是蘇聯解體前最後一次紀念十月革命閱兵,蘇聯政府在克服反對派的重重干擾與阻撓後才勉強舉行了當天的紅場閱兵。

1991年5月9日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46週年閱兵式,蘇聯政府允許反對派當天到紅場示威遊行,結果,戈爾巴喬夫面對反對派震耳欲聾的抗議口號和巨幅的標語,被迫走下列寧墓,返回了克里姆林宮,而原計劃隨後舉行的紅場閱兵也被迫取消。

199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74週年閱兵式被取消,莫斯科百萬群眾自發在紅場遊行紀念蘇聯的最後一個十月革命節。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綜合視頻分享,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