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貧困戶成了淨資產百萬的“老賴”?

央視網消息:安徽省霍邱縣的農民朱尚生身患殘疾、家境貧困,是當地政府的幫扶對象。然而,在當地信用社的一份審核表格裡,他卻成了擁有淨資產百萬,經營生意的富裕戶。這份蹊蹺的表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貧困戶成了淨資產百萬的“老賴”?

  今年54歲的朱尚生是安徽省霍邱縣龍潭鎮的一名普通農民,由於患有先天性的肢體殘疾,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2014年,朱尚生被認定為霍邱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然而,在2017年,當朱尚生去當地銀行申請5萬元的扶貧貸款時,一個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朱尚生馬上調取了自己的徵信記錄。這份記錄顯示,2014年他從霍邱縣石店鎮信用社貸款40萬元,至今沒有還款。而就在同一年,朱尚生被霍邱縣認定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儘管通過協商,朱尚生得到了5萬元的扶貧貸款。但是,他的不良信用記錄卻一直保留著。

  信用社曾認定:貧困農戶“淨資產約百萬”

  從2017年到2019年,朱尚生一直沒能看到讓自己上了失信人員名單的那份貸款合同。那麼,一位被當地政府確認為貧困戶的殘疾人,是如何與40萬商業貸款聯繫到一起呢?

  為了弄清這筆商業貸款的具體情況,記者和朱尚生一起來到了安徽省霍邱縣農村商業銀行石店支行。經過與負責人協商,銀行調出了2014年辦理這筆貸款時的原始資料。其中,一份貸款客戶信用等級的調查測評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份表格經過了信用社兩名工作人員的簽字確認。

  根據貸款合同,這筆40萬元的商業貸款,年利率為13.53%。也就是說,貸款人朱尚生僅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54000餘元。按照霍邱縣扶貧部門的統計,即使在朱尚生脫貧後的2018年,這筆年利息仍超過了他年收入的三倍。而這份2014年3月31日的測評表裡,信用社對貧困農戶朱尚生的認定卻是收入穩定、資產淨額約100萬、經營能力強、經營產品有市場。

  然而,這份本應嚴謹的貸款資料裡,還有更淺顯的疏漏。銀行提供的貸款擔保人資料中,朱尚生的貸款擔保人叫馮華紅,她的丈夫叫代廣如。在銀行提供的貸款材料中,一份寫明代廣如為馮華紅的財產共有人。而另一份卻誤將馮華紅寫為朱尚生的妻子。儘管整套材料多處出錯,但是霍邱農村商業銀行仍然認為不能排除朱尚生獲得了40萬元的貸款,理由是合同上有他的簽名。

  核查形同虛設 取款人已被收監

  備案材料里弄錯了夫妻關係,核查材料裡貧困農戶成了“淨資產約百萬”的人。這份貸款合同,究竟是怎麼被審核通過的?誰取走了這40萬貸款,又如何查找呢?

  根據霍邱農村商業銀行提供的資料,2014年受理這筆40萬元貸款業務的工作人員,主要有原石店鎮信用社主任許東平、原副主任劉巨華、原業務員趙敬堯。

  圍繞這筆貸款的三個主要核查人員都說別人該去核實。記者深入查找銀行提供的資料時,一個在貸款資料中從未出現過的名字——戴廣福,卻出現在了取款人的信息裡。

  據時任石店鎮信用社主任的許東平告訴記者,這筆貸款是戴廣福帶了仿冒朱尚生的證件材料在信用社櫃檯辦理的,而當時櫃檯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核實戴廣福提供的朱尚生證件照片與本人是否一致。隨後,信用社負責審核環節的人員也並未現場審核。導致戴廣福冒用朱尚生的假材料一路綠燈通過審核。

  此外,記者從相關部門瞭解到,戴廣福因通過收集他人身份證、戶口簿複印件、偽造他人臨時居民身份證、偽造他人戶口簿、私刻他人公章,以其本人名義或冒用他人名義借款或擔保,騙取安徽省霍邱縣境內17個信用社貸款,實際拿走貸款資金共計1930餘萬元。戴廣福因騙取貸款罪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零6個月,目前正在服刑。

  而按照許東平的說法,原本2014年他就已經發現貸款出現錯誤。但是,五年來,許東平卻並未將這個情況上報。除了朱尚生,當時材料中的擔保人,馮華紅同樣不知道自己已經為這筆錢做了擔保。

  霍邱縣農村商業銀行表示,基於現有的調查結果,對於朱尚生的不良信用記錄,他們立即聯繫消除,並將對員工在貸款發放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