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11:創新力量創造的一場消費盛會

伴隨著2684億的成交額新紀錄,第11個天貓雙11落下帷幕。11月14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阿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9“看中國”思想論壇在北京舉行。他認為,天貓雙11不會一成不變,不斷創新才會有生命力,創新是11年雙11的核心價值。(11月16日《中國經營網》)

2019年天貓雙11已過去幾天,交易數字也定格在創紀錄的2684億。這一成績,獲得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分析認為,2684億元的這一全新商業紀錄,宣告著新消費時代的全面到來。新消費驅動著商業社會的深層變革,也為數字商業再造了嶄新的風口。這是一個新的商業高度,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在這場全民瘋狂購物的盛宴中,有太多的細節需要去重視,也有太多的經驗值得去總結。

一個核心問題是,是什麼造就了這場全民參與的新消費盛宴?:天貓雙11背後真正的力量是技術的力量、中國製造業創新的力量、商家求變的力量。正是以平臺賦能和生態融合為基礎的供給側改革,讓電子商務從新零售到新消費的升級。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製造業創新、商家求變和消費升級,都離不開平臺生態圈賦能所形成的強大推動力。依託數字經濟所帶來的全面動能,不僅帶來了銷售方式的升級,更帶來了生產和流通方式的革新。

天貓雙11不是數字的狂歡,而是創新的蓬勃,並給外界呈現出全景化的場景,最突出的是新品種,今年雙11,20萬品牌在天貓發佈了超過100萬新品,11日當天,天貓共賣出2.1億件新品,成交超過406億,產生了16款過億級新品、368款千萬級新品。而其背後,是以新技術為依託的阿里巴巴數字商業操作系統,在發揮基礎性支撐和賦能作用。在過往的20年左右時間裡,阿里逐步構建起了商業購物、本地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業務形態和商業場景,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沉澱了自身的在線化、數字化能力,這些業態、場景、能力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就形成了在全球獨一無二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

新技術帶來了新服務、新體驗和新場景,提供了新品種,實現了新的供給,滿足了新的消費。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其間有兩個維度,一是數字化升級下平臺公司的自我革命,其內容包含了“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製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信息技術”這11大和企業業務發展息息相關的商業要素。二是平臺在公司賦能所帶來的革命。通過數據洞察和技術創新,重新構建“人貨場”,讓三者的配置最精準、鏈路最簡單、連接最高效。

阿里巴巴究竟是一傢什麼公司?這裡面存在著很多爭議,其身上也有許多標籤。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阿里巴巴至少是一家科技公司。從電商到金融科技,再到智慧物流、雲計算、新消費、以及尖端科技,從最初時使用別人的技術,到使用自研技術,再到現在可以用技術能力服務社會。阿里從技術紅利的分享者,變成重要的創造者,最終表現為產業賦能和生態打造。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就已悄悄完成這一浩大的遷徙工程,將數以十萬計的物理服務器從線下數據中心遷移到了雲上。今年雙11,天貓的訂單創建峰值創下新的世界紀錄,達到 54.4萬筆/秒,國內唯一自研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成功扛住全球最大規模的流量洪峰。這就是技術力量,也是生態系統的力量,更是創新的力量。基礎商量系統的打造和升級,形成了強大的帶動和輻射力,促進了各行各業的變革和再造。

正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說,”雙11與黑色星期五常常被拿來共同比較。但雙11要大得多——不僅是成交總額,還有為線下零售注入的活力,以及技術能力的領先。”天貓雙11是創新力量創造的一場新消費盛會,以此為切口,讓我們對以需求為驅動力的經濟增長前景,充滿著無窮的信心。(四川省南充市小龍初級中學校 陳德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