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記桃江縣殘聯西峰寺村駐村工作隊扶貧故事

桃江縣駐村辦發佈“我的扶貧故事”徵文通知時,桃江縣殘聯駐村工作隊徐隊長就笑稱“寫工作隊與狗”。

貧困戶楊淑貞家養了一頭大型犬叫龍虎,身形高大,只要來了陌生人就面目猙獰,上前就撕咬。在若干次上門走訪後,只要我們走進楊淑貞房屋的地坪,龍虎就會撒著歡,拼命搖著尾巴來迎接我們,歡跳賣萌與龍虎彪悍的外形完全不搭界。剛到村的時候,村民們以為我們城裡來的幹部不過是走走過場,很多人持懷疑和觀望態度。好幾次入戶走訪,一句“政府有沒有送東西來?沒有東西就不要來。”讓我們吃了不少閉門羹。也正是因為這樣,更加激勵了我們幹好扶貧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工作隊堅持以腳步為親,貧困戶、邊緣戶、周邊村民、黨員小組長都逐一上門走訪,聽取群眾困難、意見、訴求。

“兩不愁、三保障”是扶貧工作的最低保障,也是我們完成任務的底線。在扶貧工作的每時每刻要用心關注貧困戶的生活瑣事,從衣食住行、健康上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貧困戶史放安家房子曾是村裡最破舊的,修建於六十年代老木頭與泥巴結構的房子到處是裂縫,廚房連窗戶都沒有,一下雨就生怕它倒了,一家人提心吊膽。第一次上門,工作隊看到他家的房子都驚呆了。“住在傍田衝,交通不便,建房子光運輸費都要上萬,只有妻子在檳榔廠上班,妻子和讀大學的兒子都不想回家。”這個年富力強的漢子低著頭,眼裡噙著眼淚,“沒有錢,不是不想建房,反正他們也不回家,我也住習慣了,不建。”“你還年輕,住著這樣的房子,你妻子兒子肯定不想回家,把住房條件改善了,以後兒子找女朋友也容易啊。”工作隊和村上多次勸他新建,因為生活拮据,史放安根本無力建房。南方的春天多雨,有天,突降暴雨,工作隊放心不下,冒雨再次跑到他家幫助他搬到安全的地方。工作隊苦口婆心,講道理,宣傳政策,幫他銷售鴨蛋、鴨子,農忙時幫他收割稻穀。在做了若干次思想工作後,史放安終於決定推掉舊房新建。根據他家的實際困難,徐隊長和村幹部決定儘快聯繫相關部門申請危房改造。經過多方努力,史放安的危房改造很快就審批通過。二十天後,工作隊再次上門,史放安站在新房面前,旁邊站著我們數次上門都不曾謀面的妻子,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79歲的郭彌生,妻子去世,D級危房,因為腦梗導致邊癱,留下嚴重的肢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女兒伺候。“想辦理殘疾證,但是在哪裡辦啊,我也不能走啊。”考慮到他重度殘疾行走不便,如果不採取別的辦法,可能失去辦理殘疾證的機會,也就不能享受相應的殘疾人政策待遇。我們積極與縣人民醫院評殘醫生聯繫,說明情況。縣人民醫院評殘醫生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我們一起到郭嗲家開展上門服務。經鑑定,評定為肢體貳級。申報幸福安居工程後蓋了新房,享受了養老金、殘疾人“兩項補貼”和低保政策,郭嗲的日子現在過的“美滋滋”。為了方便他可以去鄰村的女兒家串門,工作隊還為他送去輪椅,解決了郭嗲出行不便的困難。“感謝政府、感謝駐村工作隊,有了新房子、每個月有政府補貼,比我女兒還管用。”領到殘疾人“兩項補貼”那天郭嗲的笑容,那是對我們工作隊最好的褒獎。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沒有橫刀立馬、捨我其誰的豪邁,沒有獨樹一幟、雄踞一方的業績,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雄才,我們只是平凡的扶貧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們只是做到了“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