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很多人一聽到“酒肉朋友”,就認為是不好的詞,就會聯想到在一起的竟是些“酒色之徒”、“酒囊飯袋”。其實這不能怪酒肉,只能怪吃喝的人自己的品性不行。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一起“大口喝酒,大碗吃肉”,酒肉相系,自是酒厚情濃,吃喝便成了維繫友情的紐帶。吃喝文化,的確是交朋友的最好武器之一。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中國式飯局

以酒會友與以文會友、以棋會友並無大的差別,“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共同的愛好就是構築友誼的基礎。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贈汪倫》是大詩人李白道別友人汪倫的詩,“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句將李白與汪倫的交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汪倫是誰,我們不知道,他能留名千古,全憑這首《贈汪倫》。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贈汪倫

網上有個段子說大詩人杜甫一生寫過13首讚頌李白的詩,但李白毫不念情,都沒有一句感念的話;汪倫就因為請吃了一頓酒,李白轉手就來了首《贈汪倫》。杜甫肯定非常吃醋,早知道還寫什麼詩,多請李白吃幾頓飯,說不定李白詩興大發就來了一首《贈杜甫》。這當然是個段子,博大家一笑罷了,不足考證。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窺探出中國人關於人情的思維邏輯:請客吃飯,就是在培養交情,所謂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吃醋的杜甫”

飯局上談事情,以酒會友,是我們中國人的老傳統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當飯店、酒店取代了單一的酒家,當單一的喝酒變成吆五喝六吃點小菜喝點小酒,或是品味相同的人坐在一起下館子喝茅臺,吃喝的紐帶作用就更加明顯了。用香港食評家蔡瀾先生的話說“你和寧波人談起鱔糊、黃泥螺、自冬瓜,他們大為興奮。你和香港人講到雲吞麵,他們一定知道哪一家做得好”。所在宴上主賓酒杯斟滿,聊著大家都喜歡的話題,或是滿臉通紅的聊“侃大山”,不但有求於人的事辦得成,宴上的人更因為喝了同一瓶美酒,吃了同一碗肉,聊得很歡而結下了交情。與牌友、戲友、球友,甚至學友、戰友也差不多,只當過媒介是飯局的酒肉而已。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中國式飯局

有一些人,在有好酒好肉時一定會叫上你,在只有花生米和啤酒的時候也會叫上你,他們喜歡和你飆酒,他們喜歡笑話你幾杯就倒,他們會在喝多之後給你打電話訴說忠腸,卻也在你缺錢時幫上一把,在你病重時去醫院照顧,還不忘記開一句玩笑“快點好,好了一起喝酒”,這種人讓你三日不見,渾身彆扭,這種人就是沒有停留在淺層次的吃喝之上的酒肉朋友,這些友情甚至比君子之交更淡定從容。宴席會散去,美味不能常留於肚,但是一起吃飯喝酒的人卻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式飯局談的是事情,吃的卻是交情,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式飯局: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