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和谐往往都是建立在恰当的交往距离之上,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冲突却是从不恰当的交往距离开始演变。所以,拥有合适的距离感就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核心所在。

经大量的社会实验研究表明,人际交往的距离主要分为4种,每一种距离都有着详细的标准和场景。通常会灵活运用距离语言的人往往讨人喜欢,反之惹人厌恶。

那么,你在与人交际时通常都会选择什么样的距离呢?

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01

陌生距离

世界这么大,我们能与之相识的人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多都是陌生人。

而陌生人的交往环境是指:“在正常公共场合中无关系人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具体量化就是在3.7米~7.6米之间。

如果有人靠近这个距离,我们会莫名的感到自己的领地受到到侵犯,因此也就会对陌生人的靠近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从而演变为一种厌恶的情绪。

比如,在陌生城市旅游,一人独自游览街头小巷,沉浸于花落花开的声音中时,忽然发现有一陌生人靠你极近,这时你就会感到极大的不适。

当你换个地方拉远距离,对方如果还是一无所知拉近距离,这时你就会感到非常反感,那种感觉就像是明明属于自己的领地,被外人侵入,自身感到自大不适,从而不自觉对对方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

这时候,如果那位陌生人的“无意识靠近”是带有接近想法,那么学会灵活运用距离语言则能避免对方产生反感的情绪。

试想一下,当自己遇上心仪的那个人,想与之交谈,踌躇中,如果贸贸然的接近,结果大多都失望而归。

而自己如果能够熟练认知距离语言的运用,就不会贸然的接近,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判断好对方情绪然后靠近对方,这样一来,两人之间陌生的隔阂也会很自然的消融一部分,从而获得不错的反馈。

通常,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都比较疏远,如果贸然的拉近距离,不但不会缩小范围,而会推远对方,渐行渐远。

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02

社交距离

职场中,我们会接触不同习惯的人,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就是一种社交。这种社交上大多呈现在礼节和比较正式的关系之上,如果把这种距离具体化就是1.2米~3.7米之间。

这个距离的交往会让对方觉得很舒服,能足够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和避免异性的之间过度接近造成的不适感。

毕竟,在外谈公事,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通过运用距离语言调整自己对人相处的方式,就能很好的优化印象,从而使双方相处舒适,双方的距离自然也就能够拉近。

之前和同事一起出去洽谈业务,之前已经谈好大致方向,这次只需要解释好具体细节就能成功签约。

可当我们在和别人讲解内容时,同事小涵想要拉近双方的关系,于是不合时宜的说了一些玩笑话,更绕开我们原坐的位置和对方坐在了一起。

虽然在场都是同性,但明显对方很注重距离方面的细节,对小涵刻意拉近的行为产生很明显的抵触,原本顺利的交谈至此出现波动。

后来,我们支开小涵后,对方情绪明显平缓下来,业务最终也成功洽谈。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的拉近距离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可正是这种错误认知,促使人办砸事情。

现如今,每个人都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交往距离,如果贸然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只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相反的作用,所以在社交中,选择合适的交往距离,才能促进人际的发展。

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03

熟悉距离

人都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够永远和别人保持距离,因此每个人身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好朋友,而在和他们相处时的距离,就是代表着熟悉的距离。这种距离通常在46厘米~122厘米之间。

和他们相处时,不会在意距离的拉近,因为心底已经将对方划入自己的领地,自然不会对他们的靠近产生什么反感情绪。

反倒是如果对方拉远这个距离,自己反会觉得不舒服,会认为对方发生什么或者自己哪惹别人生气了,所以和熟悉人之间交往的距离就能看出之间亲密关系的深浅。

同理,当和朋友交往时,对方如果都保持着很客气的姿态,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被误以为不当自己是朋友,更会怀疑自己是否一直在自作多情。

前不久,我的一位闺蜜突然对我客气起来,原来我们的相处方式都是这么舒服怎么来,她这突然改变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心里更是一慌,寻思两人之间出现什么问题。

后来,实在想不出问题的我直截了当询问她原因,她的回答让我松一口气的同时又哭笑不得。

原来,最近她在参加一个礼仪的培训,培训老师说不论对谁都要保持客气才能有效保持完美的仪态,她坚持了一个礼拜,而这一个礼拜正好是我约她的时间。

所以,对于熟悉的朋友之间更要注意距离的问题,客气对于陌生人是一种礼貌,对熟悉的人而言却是一种伤害。

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04

亲密距离

“亲密无间”这成语很好的形容了最后一种距离:亲密的距离。它的范围通常在46厘米以内,一般适用于亲人和恋人之间。

在这种关系里,我们通常只允许亲人、恋人或者极好的同性朋友踏入此空间中,其余的各种社交距离只要一靠近,我们就会有极大的排斥和反感。

那么怎么才能很好的判断别人是否拥有亲密关系呢,很简单,从日常用餐就能进行分辨。

就餐中,观察对方在给另一人夹菜或者共用一样餐具时,对方是否存在不满的情绪或排斥的表现,就能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因为单独用餐是一件很隐私的事,允许对方的这样接触其实就属于零距离的体现,也就能反映出双方的距离如何。

相处不累的关系,是保持距离感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

一名男子被杀,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勘察周围后,询问目击证人。

目击证人是一对夫妻,询问两人时他们的回答吻合也并无问题。可当询问结束后,丈夫去揽妻子腰准备离开时,妻子却微微侧身避了一下。

这个细节被警方捕捉,随即警方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结果发现,凶手就是那位男性,而两人之间也并不是夫妻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家人、朋友接触时的反映,会不自觉的在任何场合表现出来,一旦有人模糊了其中距离的边界,很快就会在物理距离上反映出之间相处的关系。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清楚不同朋友的交往边界,才能稳固好人际的交往。

陌生距离,社交距离,熟悉距离和亲密距离,这四种不同的相处距离反映了人际交往的物理边界和亲密程度,一旦模糊了其中得界限,就会严重影响自身人际交往。

那么,在这四种不同的距离中,你能把握好其中的界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