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中年會發現:大比例的安全感幸福感、家庭和諧都來自於存款”,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幸福感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和諧,社會地位,工作收入,家庭和諧,親子關係……諸多方面零星碎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拼圖。

到40歲以後基本上工作,工作、生活、家庭都穩定了,基本上就是定型了,翻不起大浪了。目前境況可能就是將來的最高成就,拼搏的勁頭也也緩下來了,大器晚成的人還是有,畢竟是少數。

人們在評定幸福感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收入啊,還有銀行裡的存款擺到首位來講。存款無非就是跑去生活和工作的花銷後的盈餘部分,一般來說就是收入越高存款越多,存錢多的人就一定覺得幸福是滿滿的嘛?以吝嗇出名的文學作品的人物“葛朗臺”,他的存款夠多吧!但是,別人肯定是不能從他身上看到他生活得有多幸福。

人們常說誰誰誰幸福的生活著,金錢夠多隻是一個方面,但是不能完全覆蓋別的方面。比方說你的家庭家庭中的人們是否和睦相處,婚姻關係的兩個人是否齊心協力,還有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對老人的贍養是不是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那這種對幸福的定位是怎麼來的呢?個人覺得是跟同齡人之間的那種比較,然後才能對比出強弱優劣。看看自己的發小,同學們他們過的怎麼樣?他們目前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他們的學歷工作,他們的收入年薪,他們的家庭處理得是否得當等等。

二十年前聽我同學說過一句,到現在記憶猶新:“往前看,我不如人。往後看,人不如我。”人們追求幸福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是永無止境的。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切合自身的能力目標,為之奮鬥,才會體味到那種通過奮鬥得來的幸福。絕大多數人不會有一點小小的滿足,就止步不前,行進在奮鬥路上的人才是幸福感最強烈的。一想到有新的目標,新的旅程等著你去征服,自信心就會爆棚。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們也是幹著五花八門的工作,去為了衣食住行拼殺。俗話說的好,365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佼佼者湧現出來。這是社會的分工不同所決定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當老闆,也不可能說有的人去當領導。每個人都能有自己適合的生存方式,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這是絕大多數人對幸福的追求。

百姓有平民百姓的追求,達官貴人有達官貴人的奮鬥目標。什麼決定一個人現階段的身份地位?他的家庭背景,學歷,人生閱歷都是息息相關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他所擁有的是通過努力得來的,那他的幸福感強烈程度遠遠高於別人。享受其中的過程,箇中的酸甜苦辣,這比財富多少更重要。

對受過病痛折磨的人來說,身體健康——是他們追求的幸福就。對生活窮困的人來說,豐衣足食,不用金錢去發愁的生活是幸福的。對命運多舛的人而言,平平安安的,平平淡淡生活就是幸福的。對家庭內部矛盾重重的人來說,覺得家庭和睦才是幸福的。 感情上受過挫折的人,會把遇到今生的摯愛當做自己的幸福 ……

不知道現在的人有多少人,還記得以前的那個“萬元戶”這個詞。時候1萬塊錢的存款,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現在來說1萬塊錢。就是有些人的月薪而已。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普遍的好了,不用過多為發愁,說得不好聽點,搬磚都能掙不少錢。憑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和家人,這就是幸福的,多存點錢也就是抗風險的能力強點。

君不見富人睡覺的時候,有一張床,一床被子就夠了,不可能七八張席夢思摞起來睡上面。一日三餐吃飽,不可能想著去七餐八餐,鮑魚,魚翅再好也是拿來填飽肚子。再好的東西也不能無限制的吃,太過了就把人人吃出病來,吃撐了。天冷的時候多加件棉衣就不冷了,不可能穿個七件八件好衣服來禦寒。

小編結語:經濟條件的改善,決定了在人們衡量幸福的時候,只會把存款多少作為其中的一小部分的標準,而不是佔據大部分。


飛天論情


只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家裡真的窮得揭不開鍋了,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發一場家庭戰爭。

 

但是,有錢人有有錢人的苦惱。

 

我認識一家人,老公有好幾個企業,老婆不上班在家,做全職太太。家裡有菲傭。生活也是相當的舒適。但是這位太太,經常有事沒事跟老公吵架,老公覺得她無理取鬧。後來她自己出來開了一家小的工作室,負責代理名人字畫,生活反而過得充實。家庭幸福指數飆升。

 

後來這位太太說,她以前在家也是閒得慌,每天對著孩子和房子,沒事就是美容、護膚、減肥。就是盼著老公回家聊幾句。

 

但是老公要是心情不好,她就容易想東想西,所以越焦慮越容易吵架。現在可好,她自己忙得很,平時也跟文化人士來往,長了不少見聞。好不容易跟老公有個時間吃飯,也會聊些形而上的話題,老公反而對她刮目相看了。

 

所以說,有存款,肯定不是家庭和睦、幸福指數高的前提。

 

有人發現,其實小富即安的家庭最幸福。可能夫妻雙方都是小中產,有一份待遇不錯但也沒高到離譜的工資,平時能做一些小投資為財產增值。有個燒錢的娃,貴族學校是送不起,但也能讀上中等的學校。動不動出國遊學的還夠不上,但平日裡的課外補習班的費用還是掏得起。

 

這種家庭,通常夫妻雙方都比較平等。要麼一人主內一人主外,要麼兩人雙雙拼職場。但由於雙方實力相當,彼此尊重,凡事有商有量,不至於為芝麻蒜皮的小事吵架,所以家庭和睦。

 

由於自知實力一般,也沒有那些高大上消費的幻想,反而小日子過得踏踏實實。這種家庭的幸福指數才是最高的。



小魚的漁


我贊同題主的話。

年輕的時候曾認為,只要兩個人感情好,就是每天喝水也感覺甜。

現在我經歷了中年的種種苦,才知道,沒錢何來幸福,何談感情?

人生離不開錢。人到中年,更能體會生活中處處離不了錢。年邁的雙親要用錢去消除病痛,要用錢去延長生命;上學的孩子要用錢去完成學業,典定人生的基礎;家庭每天吃穿住行要用錢去維持;朋友之間的人情往來要用錢去交換……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恨不能把錢分成幾瓣花。

有錢並非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沒有錢,眼看著父母生病卻去不了大點的醫院,看著他們受罪心如刀割;沒有錢,孩子在學校不敢吃貴點的飯菜,不敢像有錢的孩子那樣灑脫;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之間為父母的醫藥費,孩子的學費,生活的開支,房子的簡陋,……經常吵架,吵得沒了感情,吵得身疲心累,吵得家庭沒有了歡樂。

有了錢,很多事情都好辦。可以給父母買高檔的營養品,可以住高檔的醫院,可以請高明的醫生;可以讓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更好地發展事業;可以房子更大些,車子更好些……

錢是人的膽。沒錢的日子揪心。

錢是幸福和諧生活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上班路上,南來北往的行人早出晚歸,都是為了掙錢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

當然,我們要不掙昧心錢,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


曾是傻姑娘


認同的。

我老公二姐現在正值中年。一個35歲。她說的最多的是怎麼賺錢,錢都花去哪裡哪裡了?想要租個好點的房子,會因為經濟能力夫妻兩個人的觀念不同而發生爭吵。每天嘮叨在嘴邊的是今天花了多少錢給孩子買課程,明天花了多少錢家裡買生活用品,要開學了孩子的學費怎麼出,是刷信用卡還是藉藉唄?基本聽不到她們抱怨自己的老公會不會不體貼她,自己的老公不浪漫介不介意。根本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些問題。

經常聽到二姐唉聲嘆氣錢花的如流水,這個月又花光光還欠了信用卡,內心的焦躁,內心的愁都溢於言表。

沒有存款,生活過得緊巴巴的,總要算好了來過確實好累,每天都要花時間去想那些柴米油鹽的事情,哪裡買東西省錢一點,哪天超市搞活動多屯點日用品,雙十一來了,要提前算好怎麼買東西下單最划算。。。。很累。

一個人整天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轉悠,被動的去生活,趕鴨子上架,怎會有幸福感,家庭怎會和諧,安全感從何而來?

到了中年就知道了,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也萬萬不能。



青萌柳樂


有大存款當然是好事情了。辦什麼事情不會為錢發愁。只要想幹,分分鐘的事情。比沒錢的人顯然是佔優勢的。

但沒錢的人一樣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們家就屬於沒錢的人家,掙的錢大部分都供孩子們上學讀書了。也沒有什麼存款。生活清貧,十分儉樸。但老公很勤勞,我也很知足。遇到花錢的事情,就看你怎樣解決。

前幾天,我女兒去大學讀書了。學校要交的學費和各種雜費1.1萬,一個月的生活費2000,一共是1.3萬。

學校有零利息的入學貸款政策,每個學生最多可申請8000元。老公和女兒都嫌麻煩,不想去申貸。我說為什麼不呢,有機會咱就利用。將來要是讀研究生也還能享受政策。你能保證現在能拿出錢,未來的幾年裡也能拿出嗎?

再說了,兩個小的也馬上要讀高中,上大學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開學那天,8000元直接轉到了學校的賬上。刷了3000元的信用卡,還剩2000,老公用手機給女兒轉了過去。

不費吹灰之力,事情完美解決。是不是很輕鬆呢?以前,因為沒錢,兩個人老是吵架。現在我們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怎樣解決問題上了。兩個人的感情反而越來越好。

我的父母親更是明智的人,母親心梗做支架還有糖尿病,父親腦出血。得了病後,都很自律,樂觀。公公80多歲了,身體依然硬朗,院子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每天推著小車到集上去賣。

就在上個月回老家,母親硬塞給大女兒1000元,讓她上學用。公公硬拉扯著塞給我2000元,讓女兒好好學習。當時,把我羞愧的無地自容,說什麼也不要。都那麼大年紀了,本應該多孝順他們的,反而讓他們接濟我們。

是的,我們雖然沒什麼錢,但大家都彼此關心,家庭生活其樂融融,多了些人情味。




往後餘生ZCX


沒辦法呀,現實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沒有存款,基本上等於無法生存,矛盾就會隨之產生。

說一件我身邊的事。

沒有錢,他打了一巴掌父親

幾個月前,我一個同事來找我喝酒,我很好奇,平時滴酒不沾的他今天突然叫我陪他去喝酒。

又是晚上,我打車轉了好幾圈才在一個偏僻的大排檔處找到了他,第一眼看到他我就知道他有心事。果然,他也不避我,直接和我說他把他爸打了,現在很懊悔。憑我對他的瞭解,他平時絕不是這樣的,開朗,成熟穩重,怎麼也和打人扯上關係,而且打的居然還是自己去父親!我問他:“發生什麼事了?”他說:“我爸說我大學畢業啥本事沒有,錢也沒有掙到,白花了他的錢!”“那也不至於打人呀”我說道。他沒有說話,沉默了一會,抿了一口茶,說:“打他我承認我不對,可是他不應該說那樣的話!”“什麼話?”“很難聽的話,難聽到換你也會打他。”我沒有說話。



其實,這一切都是錢惹的禍,誰不想一畢業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賺很多的錢?但現在大學生這麼多,社會競爭又這麼激烈,養活自己都算不錯了,我覺得不能全是我同事的錯。那晚,我和他聊了很多,聊以後的路怎麼走,聊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有錢。

我知道,就目前來言,這麼多的話也只是彼此的相互安慰罷了,我也比他好不了哪去。

錢,才是你立足社會的資本

你們也沒必要笑我這麼現實,談錢傷感情之類的,錢,真的是你立足社會的資本,我們不是馬雲,做不到對錢不感興趣。生活中,吃、雖然、住、行哪樣能離開錢?出門就得花錢!沒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沒有安全感,幸福感,家庭的和諧也會受影響!



我同事後來主動向他老爸認錯,並承諾一年給他五萬塊作為養老,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事情,但他們父子心裡藏著的那份隔閡我想這是永遠也難以釋懷的了。

一切都是錢惹的,或許有一天他成了億萬富翁,他老爸才會笑顏逐開吧!


海底的魚


我們對於幸福和家庭的認識和見解都隨著年齡經歷的增長在不斷地完善和深化。從之前單純地認為:兩情相悅的愛情足以戰勝一切困難。到如今現實教會了我們:貧賤夫妻百事哀。正如電影《小時代》顧裡的經典臺詞: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會是一盤散沙。

我有位同事今年33歲,去年9月生了個二寶,陡然加重的生活負擔讓都是拿“死工資”的夫妻倆有些吃力。於是我的這位同事利用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做起了微商,也的確掙到了一些外快,補貼些家用。否則如果僅僅靠著夫妻倆人的工資來養活一家四口,恐怕他們每月都要活在“家用即將見底”的危機感中了,心裡就只剩下努力賺錢的慾望和極力想擺脫生活困頓的迫切感了,哪裡還會有幸福快樂的生活體驗呢。

另一個故事,我熟知的一對夫妻已經結婚了幾十年了,這些年間他們因為家裡存款總是會見少的原因而時常發生爭執,男方的無度揮霍總是會讓家裡女方好不容易省吃儉用留下的存款被花費得所剩不多。在他們的婚姻生活裡,日子拮据的佔比很大,生活若是隻滿足於柴米油鹽的基本需求,而忽略更高品質的生活追求,那麼積攢而來幸福感只會有減無增。在他們的生活裡就連外出旅遊,衣櫃裡多幾件高品質服裝,置辦精美首飾等都像是無法觸碰到的奢求。也許曾經的美好的感情就這樣被“單薄存款難以承載幸福慾望”的現實悄無聲息地消磨掉了,最後只需要一個導火線就能完全燒燬這個家庭,結束這段婚姻。

所以,家庭婚姻就像一棟在建的高樓,深埋紮實的地基宛如基礎支撐——物質條件,鋼筋水泥就像是依託在經濟基礎上,夫妻們不斷創造出的浪漫幸福橋段。最終高樓建成,夫妻倆在高處眺望,回味著人生當中的幸福時光。


天降的餅君


大家好,我是小陳打工生活記。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我今年32歲,算是一箇中年人啦!下面我說一下我家的情況:

我和老婆常年在外地打工,家裡還有我爺爺、我爸、我媽、還有我6歲大的女兒。

我爺爺今年94歲了,常年需要人伺候。我爸媽就在家裡伺候老人,家裡還種著7-8畝地。我爸今年67歲,外出打工肯定沒人要,就在老家養點兔子,補貼家用。我媽就負責我女兒的上下學接送。可以說家裡3個老人外加一個孩子,平時開銷也不小。

三位老人再不怎麼花錢,一個月1500元不多吧,孩子每天零食10元不多吧,另外孩子上學的學費(現在的幼兒園學費高的嚇人)外加報個興趣班一月200元。我們還在老家按揭買了房子,每月還貸3100元。在外地打工租房子,房租+水電費1000元每月,還沒有算其他生活費。



以上只是初步的一些花銷,像我這個家庭,收入不多。

1、我和我老婆在外地打工收入

我和老婆一個月加在一塊也就一萬多一點,出去房租、房貸還有生活費外也就是剩4000多。



2、老家種地的收入。

大家也知道,現在農民種地基本上是不掙錢的,現在種地成本太高了,而且糧食價錢又不高,種地等於白種,我們村已經好多人都把土地承包出去了!

3、養兔子的收入。

現在養殖也不容易,不能做到旱澇保收。年景好的時候賺一點,倒黴的時候一場瘟疫基本上就要賠個底朝天。



如果我和我老婆失業了,家裡再沒點存款維持,我想,想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麼?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上有老下有小,啥也不說了,努力掙錢吧!


講了這麼多,其實就想用事實說明人到中年,如果沒有些存款的話,真的不行。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存款沒有錢的話家裡早就要亂套了!更不要談什麼家庭和諧,也不要談什麼幸福感了!正是由於有點存款,目前所有的生活可以有條不紊,如果沒有存款,就如那無根之木,倒塌遍在一瞬間!


小陳打工生活記


現實確實如此

如今的社會安全感確實來源於金錢,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生活中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由存款和收入決定,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並不能說沒存款的家庭就不幸福。

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我小時候從農村搬家到城裡,家裡的日子過得非常拮据,但是印象中的生活非常開心,上學後慢慢懂得了錢的力量,開始留意起生活,那個時候父母偶爾會為了錢而吵架,等到我畢業工作賺錢後,家裡的存款越來越多,就很少再看到他們吵架了,存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的和睦,讓家人們不再為了雞毛蒜皮的一些小錢而爭吵。

錢並不是萬能的

搬到城裡住之後,我遇到了我的發小,他的家庭就很不錯,媽媽是高級教師、父親是律師,從小學起我就知道他家比較有錢,我跟媽媽要五毛錢買一包辣條,他卻能闊綽的每次放學吃兩包,但是每次去他家玩,總能碰到他家裡吵架。因為他媽媽的性格強勢,父母兩人都是動嘴皮的文化人,家裡即便是有很多存款,也無濟於事,所以存款並不是萬能的。


共享人才


沒錯,我剛32歲,存款沒了就心慌。手裡有存款踏實。孩子上學補習班畫畫班鋼琴班等等,哪個不要錢?我和老公不敢生病,醫院一進去就是小一千,還不保證能好看。老人病了也需要錢。家裡大大小小的開銷,沒有存款哪來的安全感?前兩天又剛提一輛車。今天剛開了家庭會議,每天必須存500,不然真心活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