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病人被確診為腺鼠疫,28人被隔離觀察

今天(17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消息,錫林郭勒盟一病人在化德縣被確診為腺鼠疫,當地正採取切實措施加大防控力度。

内蒙古一病人被确诊为腺鼠疫,28人被隔离观察

全文在這裡

↓↓

内蒙古一病人被确诊为腺鼠疫,28人被隔离观察

2019年11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蘇木採石場1人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就診期間,反覆發燒,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腺鼠疫確診病例。患者,男,55歲,曾於2019年11月5日在採石場剝食過野兔。

目前,未發現本病例與前2例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目前,患者已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隔離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密切接觸者28名,已就地隔離醫學觀察,目前無發熱等異常表現。

此外,2019年11月12日確診的2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均無發熱等異常表現。

此前消息

根據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和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衛生健康委的消息,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

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得到妥善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

内蒙古一病人被确诊为腺鼠疫,28人被隔离观察

鼠疫是咋傳染的?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洩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哪些人屬於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群。

鼠疫都有哪些臨床表現?

1.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畏寒、伴噁心嘔吐、頭痛及四肢痛、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皮膚黏膜出血點等。

2.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發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敗血型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寒戰、神志不清、昏迷,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廣泛皮膚出血和壞死等。

鼠疫咋預防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2、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持續2周自測體溫;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3、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不私自捕獵、剝食、攜帶疫源動物。

4、野外工作人員,要提高鼠疫防範意識,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來源:烏蘭察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