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推進巡察向村(社區)黨組織延伸——巡深察透護民生

雲南推進巡察向村(社區)黨組織延伸——巡深察透護民生

文山州文山市巡察干部在東山彝族鄉開展對村巡察工作,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呼聲,答覆群眾訴求。徐仁貴 攝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採用“巡鄉帶村”的方式,對新店鄉黨委及新店村委會、小江口村委會等6個村基層黨組織開展巡察,對溫瀏鄉、膩腳鄉等4個鄉29個村基層黨組織開展直接巡察;大理州巍山縣以直接巡村的方式,對4個鄉鎮的8個村(社區)基層黨組織開展巡察;怒江州瀘水市採取巡1個部門、延伸瞭解1個村的“巡部門看村”方式,共延伸瞭解23個村,推動責任有效落實……去年10月以來,雲南省各州(市)、縣啟動對村(社區)黨組織的巡察工作,讓巡察利劍直插基層。

黨組織建到哪裡,巡視巡察就跟進到哪裡。雲南省各級巡視巡察機構聚焦群眾關切,把握村(社區)特點,靈活運用多種巡察方式,打通巡察監督“最後一公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一線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針對地域特色,下沉一線“照方抓藥”

“沒想到這個同志的彝語這麼流利,把巡察的事情講得清清楚楚。原來巡察工作就是來聽我們老百姓講真話、給老百姓辦實事的。”文山市柳井鄉梅子箐村一位彝族老大娘深有感觸地說。

田間地頭、學校社區,到處都有巡察人員的身影;電視、廣播、微信等媒體上,也時常傳播著與巡察相關的內容。全省各地重心下沉、深入一線,結合邊疆及少數民族的特點,利用鄉村集市的節點,採取庭院會、烤茶會等形式,把巡察巡什麼、怎麼巡、怎麼改等問題面對面地為群眾講清講透。同時,工作人員將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典型案例、扶貧惠民政策、掃黑除惡工作等內容,譯成壯、苗、瑤、白和傈僳語等少數民族語言,讓少數民族群眾能聽懂、可操作。

為提升巡察質效,全省各州市結合實際,健全巡察機構,建立完善巡察制度,出臺相關措施辦法,編寫工作指南和巡察手冊,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巡察工作從無到有、從探索到規範,提升巡察質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出臺229個規範巡察工作的制度文件。

昆明市聚焦“黨組織政治功能、群眾反映強烈問題、‘三資’管理漏洞、‘蠅貪蟻腐’現象、掃黑除惡”等重點內容,編制《社區巡察重點問題“一表清”》,將政策文件進行清單式梳理,重點問題表格化標清,幫助缺乏社區巡察經驗的幹部“照方抓藥”,快速進入角色。曲靖市富源縣緊扣項目建設、惠民資金管理發放、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10項重點內容,梳理出75個問題,建立村級巡察談話問題庫,提高巡察談話的針對性。紅河州蒙自市綜合村級黨組織各類工作任務清單,形成包含組織、宣傳、民族宗教工作等13個專題板塊的《村級黨組織巡察工作指南》,為各巡察組開展對村巡察指明方向、理清思路。保山市昌寧縣委列出巡察整改工作時間表,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巡察整改主體責任,對沒有上報巡察整改情況報告的單位及時提醒和督促,並要求各單位的整改情況報告要先由各巡察組長把好第一關,再由巡察辦認真審核,並適時開展整改情況滿意度測評和監督檢查,確保巡察整改落到實處。

聚焦群眾關切,巡在實處察出實效

2018年底,一則文山市新平街道新平壩村小組長馬成方被留置的消息,在群眾中引發熱議。馬成方長期把持基層政權、攫取經濟利益,是橫行鄉里、欺壓百姓的“村霸”。

馬成方就是在全省巡察工作中被揪出的基層“蠅貪”,像他一樣在巡察中被發現問題的基層幹部不在少數。對村(社區)黨組織的巡察發現和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也贏得了群眾的讚許和認可。

“我們的孩子終於有學上了!”今年9月初的“開學季”,昆明市官渡區後所社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終於不用犯愁了。在巡察組的統籌協調下,解決了480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發現要歸功於該市研發的巡察問題反映直通車操作系統。群眾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向巡察組反映問題,大大拓寬了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

“巡察拉近了我和村幹部間的距離!”麻栗坡縣天保村委會龍山村小組村民馮育俊感動地說,“以前我們村裡的人都不太相信村幹部,因為不清楚國家有哪些政策、發了哪些錢。巡察組來後,村上就建立了村務監督公示微信號,我們村修路、發放低保金等這些事情,都會在上面顯示,我現在每個月都能看到我們村有哪些人在領低保、領補助,一目瞭然。”

相比於遠在天邊的“老虎”,在群眾身邊的“蒼蠅”更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拍掉這些“蒼蠅”,群眾才能更切身地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在“拍蠅”過程中,巡察發揮著重要作用。巡察不是走馬觀花,要使巡察真正成為監督的“前哨”、發現問題的利劍。

該省各地創新方式方法,聚焦群眾關切,根據巡察對象實際,簡化見面溝通、問題反饋等流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個人立行立改,做到當日問題當日收集、當日移交辦理,並由整改督查組對立行立改辦理事項進行全程跟蹤督辦,做到短、平、快,防止巡察“走過場”。

“巡察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要察真情、辦實事、求實效,才能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巡察監督的力量。”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馮志禮表示,巡察工作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急躁冒進。巡了不解決問題、準備不充分,寧可不去,發現不了問題或者發現問題不解決,不如不巡察。

“巡察讓我們看到了問題,大家責任心上去了,工作作風也有了明顯好轉,幹事創業的熱情進一步提升。”在文山州開展的對村(社區)黨組織巡察中,麻栗坡縣天保鎮黨委書記何昌元深有體會地說。政治巡察到村,問題發現到村,整改明確到村,讓廣大村幹部、群眾對巡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

巡察中做到邊巡邊改、立行立改、快辦快結,對被巡察黨組織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進行督察跟蹤問效,確保巡察整改落實到位,提升群眾滿意度。

楚雄市以鄉鎮為單位集中動員、集中反饋,巡察情況形成綜合報告,各村問題附列問題清單,最大程度地收集社情民意,問出真話和實情,深挖問題線索。保山市龍陵縣開列鄉、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可能存在的問題清單,指導各巡察組照單點菜。文山州麻栗坡縣按照“共性問題集中整治、個性問題約談反饋、典型問題立案查處”的方式,對巡察發現的問題實施“靶向治療”和“點穴式”整改,對思想不重視、整改不到位、責任不落實甚至拒不整改或邊改邊犯的,啟動責任追究程序。

同時,把巡視巡察成果作為各地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縣(市、區)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和領導幹部考核、獎懲、任用及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對審查不合格的單位和黨員幹部堅決否決,防止“帶病提拔”“帶病評優”。

自推動對村(社區)黨組織巡察以來,截至10月底,全省103個縣級黨委開展了直接對村巡察,完成對5651個村(社區)黨組織的巡察任務,共發現各類問題29720個,發現問題線索2650條。(何詠坤 李萬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