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今日頭條做了這件事兒

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今日頭條做了這件事兒

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今日頭條做了這件事兒

11月15日,冬初的天氣裡,我參加了一個名為“生機大會”的會,當時腦子裡閃過“萬物並作”這句話。這其實是今日頭條一年一度的創作者大會。這些創作者有醫生,有老師,也有普通的農人。這種參差多樣的構成,確實有種生機勃勃之感,讓我一個有著十幾年工齡的媒體務工人員,不禁露出了親叔般慈祥的微笑。

今日頭條一向很鍾情森林風,他們喜歡用生機、生態、生長這些詞來描述他們的產品矩陣。而他們的發展也確實呈現萬物並作、日新月異的狀態。這次會上新晉CEO朱文佳正式跟公眾見面,這個2015年加入字節跳動的年輕人,今年6月成為今日頭條APP的負責人,顯示了公司用人的不拘一格。而朱文佳也正在完善著今日頭條的產品生態。

在演講中,朱文佳提出了一個命題:如何打破“繭房效應”?這是一個真問題,人們究竟應該如何避免自己的世界坍縮,以至於裡面只有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呢?

朱文佳給出了“一橫一豎”方案,即用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體裁這一橫,儘可能多樣的分發方式這一豎,構建一個沒有邊界的座標空間,以此來讓你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也就是說,他希望把今日頭條打造成一個內容體裁足夠豐富,分發方式足夠多樣的通用信息平臺。

朱文佳的闡釋中,通用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豐富,能夠支持多種分發方式和內容體裁。“一個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所有內容體裁和分發方式,幾乎都在頭條平臺上得到了容納和體現。”朱文佳這樣說。當你所能接觸的信息世界沒有邊界,信息繭房也就被打破了。



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今日頭條做了這件事兒

對讀者而言,通用信息平臺意味著他可以在這裡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而對於內容創造者而言,即使很小眾的領域,在這裡也能吸引到目標讀者。通用信息平臺這種模式,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讀者和創作者,實現了人與信息、創作與交流的充分對接。

大會上播放了很多創作者的視頻,其中就有我關注已久的“宮殿君”。每次去故宮最受不了的就是導遊嘴裡那些比宮鬥劇還離譜的野史段子,但故宮文化這種專業的小眾知識又很難得到權威答案。自從關注了“宮殿君”,琉璃瓦上為什麼沒有鳥屎,彩繪為什麼龍在下鳳在上,都有了正解。

最使我感動的是那些來自社會基層的創作者,竹編、養鵝、修車這些事情都能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呈現。從今日頭條平臺上,一個曾經不被關注的世界重新被看到。而這些創作人也收穫了關注,得到了收益。“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不光要看到那些更耀眼更宏大的世界,也要看到那些微小的角落。讓微小的世界也得以呈現,正是通用信息平臺的意義之一。

朱文佳把搜索當成建設通用信息平臺的一個著力點。他本人坦言,在用戶體驗方面,頭條搜索已經進入了業界的第一梯隊。他將頭條搜索形容為推薦引擎和搜索引擎的無縫結合,這正是基於頭條海量的信息流。通俗一點說,比如你在頭條搜索裡查詢漢服,可以同時看到今日頭條平臺上和全網眾多創作者所創作的有關漢服的文章、小視頻等眾多相關內容。在這個閉環裡,搜索使推薦更加精準,推薦也促進了人們對搜索的興趣。

上線7年,今日頭條已涵蓋圖文、視頻、問答、微頭條、專欄、小說、直播和音頻等內容體裁,並囊括內容運營、推薦引擎、關注訂閱和搜索引擎等分發方式。今日頭條的產品矩陣不斷壯大,新的生命不斷生長出來。縱觀今日頭條的發展歷史會發現,當年同時起家的平臺很多,如今大多已經零落成塵。在我看來,今日頭條能一枝獨秀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及時注意到了原創內容的重要性,並迅速將內容生態培育當成主線來抓。

2015年他們推出“千人萬元計劃”,即幫助至少1000個頭條號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1萬元的保底收入。今年這項計劃變成了“萬人萬元”。今日頭條生態總經理洪緋表示,他們將主要從百億流量包、個性化IP打造和多元變現方式三方面,助力優質創作者獲得更多收益。種子經過真金白銀的澆灌,終於有了“生機”。目前平臺上垂直領域增長迅速,情感、數碼、釣魚等14個垂直類月消費增長超過100%。微頭條、小視頻、問答發佈量同比增長50%,閱讀量增長141%。2019年9月有9314位創作者首月創作即獲10萬+。

從信息分發平臺,到內容原創平臺,再到通用信息平臺。今日頭條不斷自我革命,使自己成為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的“地與天”。

生機的玄妙是什麼?是不斷突破生命的邊界,是使人“生”的同時也得到“自生”。今日頭條通過“一橫一豎”所開啟的更大世界裡,萬物正在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