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未來 5 年內,做“產品”和“運營”哪個更有前途?

互聯網人,未來 5 年內,做“產品”和“運營”哪個更有前途?

不管你是做產品還是運營,都恭喜你,做了互聯網。

事實上,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運營,這兩個崗位都包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內,就是這兩個崗位都是在互聯網生意模式的公司任職。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互聯網模式公司發展的人,相對更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益呢?

原因是:互聯網業務模式的公司,發展是“非線性的”。

我在課程中經常舉一個例子,亞馬遜和新華書店,行業上看,都是賣書的,但為什麼亞馬遜的市值比新華書店大多了?因為生意模式不一樣。亞馬遜是互聯網生意模式,新華書店是傳統生意模式。一家賣書的線下店,可能能放20萬本書,但是亞馬遜可以放2億本書,無論颳風下雨,無論什麼時間,用戶都可以隨便選購自己想要的書。這不僅是書店的競爭,更是模式的競爭。

所以首先,不管你是做產品經理,還是運營。如果你已經在互聯網生意模式的公司裡,公司的發展曲線就有可能是非線性的,如果你運氣不錯,進入的行業和公司非常快速的成長,那麼對於你來說,不管是學知識,還是薪資,也同樣是非線性的成長。當然,前提是你願意成長、付出,你別掉隊。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如果你進入了一家飛速成長的互聯網公司,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運營,都有足夠的機會。

01

做產品的未來發展是啥?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怎麼說呢,一提到“做一個產品”,就有一種有機會改變世界的感覺,有一種自己是背後操盤手的感覺,有一種上帝感,有一種規則制定者、造物者的感覺。所以大家才會對做產品迷之嚮往。大家千萬別覺得我在說做產品經理不好。做得好的產品經理,是很牛的。我只是站在多年從業者的角度,客觀的幫大家分析,產品經理需要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機會,做產品的未來發展可能是什麼。

關於產品經理,列幾個關鍵點:

得選對目標人群、得綜合能力強、得趕上好團隊、進化頻率相對長

得選對目標人群

選人群其實就是在選行業,選行業就是在選“賽道”,賽道寬,意味著目標用戶多,比如小米一開始做的是什麼賽道呢,手機,全球手機出貨量多少部,是可以大致估算出來的,人人都需要一部手機,並且很多人在換手機,用戶多,做一個產品就相對更有機會覆蓋到更多用戶,這是機會。當然,並不是人人做手機都能成功。但賽道寬、目標人群多,你的產品相對更有市場,機會更多。

得綜合能力強

綜合能力強啥意思,產品經理其實就是公司的小CEO,你得了解用戶才能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是不是得有運營能力呢;

你得有邏輯思維、數據思維,你才能分析用戶的行為路徑,你才能解讀用戶不同行為背後的原因,你才能清晰的描述問題,寫出產品需求文檔;

你得懂點開發的工作方法吧,做功能優先級排序的時候,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開發成本,啥都不懂怎麼跟開發溝通;

你得有市場思維吧,你想讓用戶分享你的產品,是不是要在產品中設置一些分享、引流、轉化的細節,你得有市場思維;

你得有點美術功底吧,雖說產品經理不等於美工,但你得審核美工做的圖吧,如果你不能給美工例子,也沒有指導,那產品咋實現;這些能力要都放在一個人身上,真心不容易。

得趕上好團隊

趕上好團隊,既包括趕上好老闆,也包括趕上眾多好同事。好老闆個人能力強,能登高遠望,讓產品定位明確,這樣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才有明確方向,才有機會把產品做好,好同事意味著,市場同事能力強,能幫產品吸引來目標用戶;運營同事能力強,像潤滑劑一樣讓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用的爽,問題處理的及時,為用戶持續使用產品,對用戶的好評出一份力;其他職能部門能力強,HR能招來人為產品發展添磚加瓦,行政能讓公司井井有條,法務能為公司保駕護航...等等。所以你看,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發展好不好,真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得趕上好團隊。然而你清楚,公司、團隊,是一個持續的發展體,不是固定不變的。你要跟著公司走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發展苗頭吧。做產品九死一生明白吧,趕上好團隊,和自己能力相關,也和運氣相關。

進化頻率相對長

這一點其實是對前面進行一個總結。“進化頻率相對長”指的是,變成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是相對更難的事情。你剛畢業做產品,多數情況只是為了找一份工作,先把事兒幹起來,但是你入職的產品,目標用戶是小眾人群,發展天花板比較低,這時候你幹了兩年,沒啥結果離職了。又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不一定趕上好團隊,且你的能力也需要跟得上好團隊,產品驗證和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幾年又過去了。你自己是一個好產品經理,但是老闆、兄弟團隊不給力,你會很難受。等等這些因素,都會限制你作為一個產品人,出人頭地的可能性。所以,產品經理的進化頻率,是相對更長的。

02

做運營的未來發展是啥?

有這麼一句話,“運營是個筐,什麼都能裝”,很多人認為運營就是打雜的。認為運營沒發展。

並不是這樣。

首先應該說,不管是什麼崗位,不持續思考、進步的人,都不會有發展。

不得不說,運營的入職門檻是互聯網崗位裡相對比較低的,也正因為這樣,運營在互聯網公司的入職薪資也是相對較低的。

做運營的好處是,事實上運營兩個字是很多個細分工作角度的統稱。運營的具體工作細分,會包括:內容運營、社區運營、新媒體運營、產品運營、商務運營、社群運營,等等。而這些細分工作之間,在工作內容上又會有一些交集。

運營的主要工作目標是:拉新(吸引新用戶來關注你的產品)、促活(促進用戶活躍、使用產品)、留存(穩定的優質服務提供,讓用戶長期使用產品)、分享(促使用戶願意分享你的產品)因為工作的範圍是相對廣的,意味著,你能學到的東西多。

而且,運營這份工作,是一個非螺絲釘崗位,運營的工作,是達到目標的,是解決問題的。比如目標可以是:如何讓網站的流量增長5倍,如何讓用戶的月活(MAU)增長40%,達到這些目標,是需要運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的。

運營的發展,像極了小兵成長為將軍的過程。在小兵的時候,你負責的工作很具體、也侷限,當你能扛更大的KPI,能負責更多的事情,你就變成了連長、團長、師長,你手下的兵也越來越多。

關於互聯網運營,同樣列幾個關鍵點:

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戶思維、溝通組織能力、進化頻率相對短

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營需要完成各種運營指標,可能是拉新、可能是促活、可能是留存。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具體公司,具體產品的定位都不一樣,就需要運營人員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的做事方法是:你得有目標,你的瞭解用戶的需求,你得根據用戶的需求做相關的內容、活動、機制,你需要精益的行動,你需要回收到數據反饋,得知自己的工作是收益大於或小於成本,然後不斷優化迭代,完成目標並制定新的目標。

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做好運營的基礎,不懂用戶就做工作,就變成“自嗨”了,你寫文章,寫不到用戶心坎去,用戶不轉發;你做活動,不是目標用戶的訴求,大家不參加;你做社群沒有提供用戶要的價值,社群涼涼;站在用戶的視角去做工作,是做好運營的基礎。

溝通、組織能力

運營是需要和用戶頻繁溝通的,不溝通,你咋知道用戶要的是什麼呢,做社群得和用戶溝通,做內容得問問用戶的反饋,做活動得和用戶互動。運營是一個和人接觸很頻繁的崗位。關於組織能力呢,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組織用戶,一個是組織資源。關於組織用戶,做社群你得制定規則吧,你得活躍氣氛吧,你得號召活動吧,這些都是組織能力。關於組織資源,作為一個運營人,想完成更大的目標,你就得調動資源,程序員兄弟是不是能幫你開發個功能,其他同事能否給你提供內容,你能調動更多資源,就能解決更大的問題,完成更大的指標,你就會從小兵逐漸變成將軍。

進化頻率相對短

前面我們講過產品經理的進化頻率。促進一個人發展的問題,運營人員一樣會遇到。你得遇到好團隊,你得在一個賽道寬的行業,你得綜合能力強。為什麼說運營人員的進化頻率相對短呢?兩點原因。第一,你可以找替代方案。第二,你的工作績效相對更有機會短期可見。關於找替代方案,比如,你需要一個產品社區功能,產品經理不幫你規劃,開發不幫你實現,但是你可以拉個群解決呀。這樣你驗證工作結果的速度就會加快。關於工作績效相對更有機會短期可見,比如我寫了一篇牛叉的文章,10萬+,單天帶來1萬個UV,簡單粗暴有效,績效短期可見。我做了一個社群,運營週期2周,由於我嘗試了新的運營方法,社群轉化率提高200%,短期可見效。所以,對於運營來說,ta的個人迭代速度,可以相對更快一些。

03

產品和運營,是殊途同歸的

牛叉的運營和牛叉的產品經理,工作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想做好產品,你難道不需要得到運營的反饋,或者自己參與到運營中嗎?當然需要。同理,想做好運營,你難道不需要提提產品需求嗎,當然需要。

一個產品被用戶點讚了。運營把用戶的反饋彙總告知產品,產品功能也跟上了,實現了用戶的需求,促進了用戶更頻繁的使用產品。這是產品的功勞還是運營的功勞?當然是雙方的功勞,產品和運營是互相成就的。所以產品和運營呢,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是殊途同歸的事情。

從產品角度,想做好產品,就要了解用戶從接觸你的產品,到持續使用你的產品過程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做產品想要做得好,不懂運營可不行。當然,除了懂運營也要懂市場。

從運營角度,想做好運營,你就要把你負責的運營工作,當成一個產品來做。你做一個社群,用戶進群了怎麼打招呼,怎麼促進用戶之間認識建立聯繫,設計哪些活動,提供哪些內容,這些機制、內容的設置,不就是在做一個產品嗎,沒有產品思維,也做不好運營。

所以說,產品和運營,最終是殊途同歸的。

04

總結

那一開始的話題,到底應該做運營還是做產品呢?

從大背景角度講,持續努力,去找到更大的賽道、更好的團隊,不管你做哪個崗位,都會得到發展。而你清楚,好團隊要的是好員工,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努力做個人精進吧。

如果你是個零經驗小白,我建議你做運營。因為不瞭解用戶,沒法做一個合格的產品人,而做運營,是離用戶最近的崗位。當你獲取經驗後,你可以選擇繼續做運營或者轉產品。前面說過了,運營人員的成長速率,相對更快,且入職運營,相對門檻更低。

除了未來發展之外,你要結合自己更願意做什麼事情,來選擇崗位。沒有標準化的選擇。

多提一嘴,至少我身邊的創業者,運營出身的人相對比較多。因為這些人相對更懂用戶,更有獲取用戶的能力。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