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良叔曾經是個狂熱的球迷,從初中起,中國隊的比賽每場不落。
甚至在高中時,為了看中國隊比賽,晚上逃課,最終被學校通報批評。


那時中國隊每個隊員的身高、年齡、特點,我都如數家珍。高峰、彭偉國、范志毅、謝峰......這些人也許你到現在都沒聽過,可在那時卻是紅極一時。


我的這種狂熱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擊,黑色3分鐘、黑色50秒、總是敗給弱隊、隊員涉嫌賭球和假球......這些情況,時不時就會冒出幾件。


直到大三,由於中國隊慘敗,和幾個同學借酒澆愁,喝多了,大哭了一場。從此也就失去了關注中國足球的熱情。


後來,聽說那場比賽後,有位中國球迷跳樓自殺了。想想真傻,何必為了一場遊戲而傷害自己呢?

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進入平安後,認識了一位前輩。他之前負責過甲A“中國平安”隊的一些工作,自己也喜歡足球,所以和很多國足隊員都很熟悉。


實不相瞞,良叔跟著那位前輩,和幾位大名鼎鼎的國家隊球星還一起喝過不少酒。


故事聽了很多,但是都不能對你講。你只需要記住,這只是一場遊戲即可。


既然是遊戲,那就一定要有兩個要素:目標和玩家。


先說說目標。你打遊戲時,目標往往很明確,那就是“打死對方”。


可是中國足球的目標是什麼呢?你可能會說,那還不簡單嗎?不也是“打死對方”,獲得勝利?


那好,如果是這樣的話,想贏也很簡單。花重金將世界幾個一流球員變成中國籍的球員,不就得了嗎?(現在已經這麼幹了,只是數量還不夠多。)


或者,通過科學選拔,找到身體條件最適合踢球的200名中國孩子。國家出資培養他們,送到全世界最好的聯賽。打比賽時,再回來集合。這也是個辦法。


可是,你心裡也許接受不了這種方式。因為你覺得好像哪裡不對。
其實“打死對方”,並不是中國足球的真正目標,最起碼不是大目標。因此上述做法僅僅是權宜之計。


我們真正的目標是“發展足球產業、讓中國人民享受足球”。這時要做的就是好好建設中超聯賽,請最好的外援,用心經營,將中超聯賽變成世界五大聯賽之一。


可是為什麼做不到呢?因為企業做足球俱樂部都賠錢,誰還願意去做?


為什麼賠?一是消費結構的問題,中國民眾在體育文化上的消費佔比很低,和歐美差距很大。這就導致了經營俱樂部,入不敷出。


二是,收益分配的問題。很抱歉,這部分不能細說,俱樂部經營者的收入很多要被截留掉。


這樣一來,誰還有動力去參與這種“目標建設”?


局部之和並不等於整體,有時候還小於整體。這些根基問題不解決,只是去解決點上的問題,往往徒勞無功。


中國足球折騰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沒進步?請個好教練、派隊伍去巴西、開除一兩個隊員......這些都是在解決點上的問題,核心問題並沒解決。

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再來說說“玩家”。玩家可以泛指所有參與足球產業的人。我們聚焦一下,說“球員”。


良叔也愛踢球,這輩子最有意思的一場比賽,是在深圳某知名中學進行的。那所高中是深圳重點學校,足球校隊也很厲害,全國都能排得上。


他們教練在足球圈小有名氣,想拉練隊伍,找了我們這樣的一支雜牌軍。我們怕踢不過他們,便叫了中國前國家隊前鋒謝峰(當時已半退役),以及一名國家二隊的年輕隊員。


那場比賽,我們小比分勝利。但是,很震撼,那些高中生踢得太特麼好了。


相比之下,那名國家二隊選手,僅僅在體能上比他們強些。而意識、技巧方面似乎並沒太大優勢。


看到這裡,你以為我在吹牛,一個堂堂國家二隊的隊員,不比高中生強多少?確實,如果我沒親眼看過,我也不相信。


一是高估了職業選手;二是低估了那群高中生。


如果你沒親眼看見,不知道那群高中生充滿了多麼強烈的熱情,又是多麼的認真,又是多麼的積極!


有一個細節我永遠記得。當時謝峰踢右邊路,有個學生防守他。可能是因為謝峰名氣太大,學生有點畏手畏腳,讓謝峰突破了幾次。


教練就在旁邊罵:“你特麼今天怎麼了,搶啊!”學生說:“那可是謝峰啊!”教練就吼他:“謝峰又咋了?!謝峰又咋了?!”


被罵後,情況好了很多。那孩子拼命纏上謝峰,斷了兩次突破。比賽結束時,我看到他很興奮地和隊友比劃,“我斷了他兩次......”


吃飯時,我問他們教練,這些學生將來會走職業嗎?他一愣,說到:“怎麼可能,他們學習可都很好的......”

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教練的話,我想了很久。後來,還真想明白一點事兒。


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學生家長,你家娃熱愛足球,踢得也很好,但是學習也很優秀,你會讓他走職業方向嗎?


多半不會,因為你覺得不會有前途。在中國你看到更多的情況是,小孩子學習真不行了,才會走體育這條路。


而且,會直接上體校,斷掉基礎文化的培養,完全功利化地發展。可結果就是,進入這個圈子的人,基礎素質不高,並且也沒什麼熱情。


這和歐洲足球水平發達的國家不太一樣。很多球員都是完成了高中學業,甚至讀完了大學後才開始走職業道路。


你可以看看歐洲的一些本土球員,很多學歷都很高,這其實很重要。


因為足球看起來是個體力活,其實也是個腦力活,雙方排兵佈陣,就像下棋一樣。球員能不能理解一些戰術上的東西,也是決勝要素的一環。


你當然可以拿一些南美或者非洲隊員來反駁我。確實,那些地域的球員擁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因此靠個人能力能彌補很多戰術素養的不足。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當下的足球格局?世界盃基本上已經成了歐洲盃,南美隊伍已經很少能拿到好名次了。


因為靠個人能力的“原始足球”不行了,必須要用一種高素養的現代打法才行。


而這種能力,和應變思維、前瞻預判、處理不確定性等都密切相關。這不也是一種認知能力的表現嗎?


你看,什麼東西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表層下面,必然有一個盤根錯節的系統。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任何的動作改良,都會被那張暗網吞噬。

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好了,一篇小隨很難講清這麼大的問題。提出的這兩個點,僅是我個人的胡思亂想,不嚴謹,您見笑。良叔小隨天天見,再堅持19天。

-END-

為什麼中國足球總是輸?

大半夜的,嚇我一跳...... ——攝於2019年11月16日

本文作者: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擴展鏈接,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