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相當於一塊大靶子,難道不怕對手襲擊嗎?早有應對之法

三生三世

在東西方世界的遠古傳說中,人類都有關於水災的記錄。中國是大禹治水,最終通過疏導馴服了水災。而西方國家則是諾亞方舟保留了人類以及其他物種種子的故事。從東西方關於水災不同的處置方法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不同。到了現代,人類對於水的利用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雖然全球各地有時還傳來水災的新聞,但那只是一時性的地域性水災而已,很難再有大面積的水災發生。這主要歸功於人類建造的各種蓄水防洪系統,這其中最多的則是各類大型的水壩。

提起大型水壩來,恐怕我們中國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屬於三峽大壩了,三峽大壩的構建,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它位於我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大壩全長約2309米,壩高有185米,當時的工程總投資為4954億人民幣。

三峽大壩相當於一塊大靶子,難道不怕對手襲擊嗎?早有應對之法

關於三峽大壩對於生態的影響,人們的觀點很多,在這裡我們不做爭論。我們僅以軍事的角度來看一看三峽大壩,毋庸置疑,三峽大壩雖然對我國的水利以及發電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但在這同時,也使我國豎起了一個比較大的靶子,因為大壩一旦被敵人炸燬,其上所蓄的水順江而下,對於長江下游來說可是災難性的。那麼三峽大壩真的容易被摧毀嗎?其實事實沒有那麼簡單。

三峽大壩相當於一塊大靶子,難道不怕對手襲擊嗎?早有應對之法

對於如此大的一項工程,在工程設計之初必然會做戰略考量,當時可是集結了國內60多名頂尖的專家,對於可能遭受的最大威力的攻擊進行了研究,大壩是按照抵禦核彈攻擊的設想來建設的。為此,大壩採用了混凝土重力壩,這種重力壩的使用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即便大壩的壩體被炸開了缺口,其他壩體部分照樣不受影響,依舊堅固如初,最終炸開缺口的水洩露了出去,但這種洩水量並不足以形成洪澇災害。

為了更加安全,國家在這方面還加了多重保險。比如說構建防空網絡系統。以大壩為中心的上千裡範圍之內建立了密密麻麻的防空網絡,敵人導彈一旦來襲,就會受到重重阻攔,再多的導彈從國外進來也會受到重重攔截,這樣一來,即便是再飽和的攻擊也難以做到摧毀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相當於一塊大靶子,難道不怕對手襲擊嗎?早有應對之法

其實以上這些方案都是對於極端情況的設想,畢竟,三峽大壩並不是軍事目標,現代戰爭如果有哪個國家將這種重大的民生目標作為攻擊對象,其必然會遭到全人類的反對和唾棄,沒有哪個國家敢冒這種風險來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把三峽大壩炸掉最終的目的是想幹什麼,無利益可獲取而收穫全世界人的唾棄除非是這個政府瘋狂了才會這樣幹。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國家的水利大壩被炸掉呢?在這方面還真是有稽可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盟軍反攻德國本土,英國人就出動了多架轟炸機,對德國的大型水利站進行了轟炸,最終形成了次生災難。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情況的發生除非發生世界級的大戰,才可能觸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