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都推出數字貨幣後,市場會怎麼樣?

各國央行都推出數字貨幣後,市場會怎麼樣?

各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簡稱CBDC,是一種高流動性的數字債務,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政府都沒有發行這種債券。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自由市場經濟學家通常不太喜歡CBDC。他們認為這是政府對銀行業的侵犯。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反駁自由市場共識。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泰勒·考恩和斯科特·薩姆納的文章)。

聽著,我們總會有一個政府。對吧?政府將不得不以某種方式籌集資金,以維持電力供應。問題是,怎麼做?它應該發行30天期國債嗎?五十年債券?永續債?紙幣?為什麼不發行數字形式的貨幣債務工具呢?

讓我們從一個寓言開始。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政府只發行過30年期債券。但下個月,美聯儲希望將部分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區間調整為10年期。政府官員認為,這將降低政府的利息成本,並使政府資金來源多樣化。

看起來是個好主意,不是嗎?

但是等。食品雜貨行業歷來依靠10年期債券融資。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與政府競爭十年期債券投資者的注意力。雜貨店老闆對即將做出的決定感到憤怒。我們自己可能會有資金困難!他們擔心。我們可能得減少食品的銷售!

但是等等。食品雜貨行業歷來依靠10年期債券融資。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與政府競爭十年期債券投資者的注意力。雜貨店老闆對即將做出的決定感到憤怒。我們自己可能會有資金困難!他們擔心。我們的食品銷售可能會減少。與此同時,在我們想象的世界裡,餐飲業更願意通過發行30年期債券來融資。如果政府在10年期債券市場籌集到更多資金,而在30年期債券市場籌集到的資金較少,那麼餐廳吸引投資者注意力的競爭將會減少。就去做吧!餐館老闆說。

政府應該選擇哪個行業,雜貨店還是餐館?這個選擇似乎完全是武斷的。政府不應該挑選贏家或輸家,對吧?它們應選擇最具成本效益的籌資方式。

CBDC也是如此。

債券、票據和CBDC都是可轉移政府債務的形式。但是CBDC不像債券一樣有固定期限,它從不到期。債券的利率是固定的,價格是浮動的,而CBDC的利率是定期調整的,而價格固定在1美元。無論哪種方式,政府都可以使用這些工具為項目和投資提供資金。

(在這篇文章的其餘部分,我將交替使用CBDC和固定價值浮動利率永續債這兩個術語。)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現代政府都選擇不在債券市場的固定價值浮動利率領域為自己提供資金。**沒有哪個行業比銀行從中受益更多。想要購買固定價值浮動利率永續債的個人和企業只有一個選擇:銀行發行的存款。監管規定禁止所有其它行業參與這一端的債券市場。因此,這些非銀行機構不得不轉向3個月至30年期的債券市場,在那裡它們必須面對政府競爭的全面衝擊。

政府競爭的存在意味著非銀行機構的融資成本將比其他方式更加繁重。相反,由於缺乏政府競爭,銀行的融資成本將不那麼繁重。

我看不出政府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來避免債券市場的一端,並在此過程中,對銀行業比對其他行業更有利。我的意思是,如果政府能夠以一種降低總體利息義務的方式,以成本效益的方式發行CBDC,那麼這就是納稅人的勝利,不是嗎?它不應該選擇一個損害納稅人利益的方案,因為它想幫助某個行業,不是嗎?

可以這樣說,銀行體系比其他行業重要得多,因為它發放了大量貸款,如果貸款放緩,所有人都會蒙受損失。

如果銀行業確實應該得到補貼,為什麼政府不以一種更透明的方式支付補貼,比如直接從個人和非銀行機構拿錢給銀行?

此外,銀行並不是經濟中唯一的貸款人。還有許多非銀行貸款機構。當然,如果政府發行CBDC,銀行現在將在債券市場的固定價格浮動利率領域面臨更多競爭,而且可能會選擇減少放貸。但與此同時,政府將發行較少的30年期債券、10年期債券或美國國債。在這些債券市場發行債券的非銀行貸款機構將面臨比以前更少的競爭,並可能發放更多貸款。

最後,一個行業的損失是另一個行業的收穫。

因此,讓政府發行CBDC,爭奪固定價格浮動利率投資者的注意力,就像他們已經在爭奪30年期債券投資者的注意力一樣。這將消除一種低效的扭曲,即對銀行的補貼和對非銀行機構的懲罰。這似乎是自由市場的立場,不是嗎?

*可以說,一種債務是一種貨幣,可以從你那裡轉移到我那裡,而另一種則不是。但我不相信。這兩種債務都具有流動性。它們可以在交易所買賣。也可以通過雙邊方式轉移。有了債券,雙邊轉移可以通過傳送一種老式的實物持有人債券來進行,或者通過使用國庫直接轉移債券給接受者。

**政府發行紙幣,有點像永久性浮動利率債券,決定將利率保持在0%。它還向銀行部門發放準備金。但相對於政府的整體借款,紙幣和準備金的數量相當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