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步槍刺刀上為何帶一個鉤子?

紋含


二戰時,日本軍隊的制式步槍就是“三八大蓋”,這種步槍加上刺刀後很長,長度可以達到1663mm。我們看的影視劇中也會經常見到上刺刀的“三八大蓋”,這種刺刀並命名為30刺,在刀柄的位置,往往會有一種彎鉤。其實是護手鉤,這種鉤子稱之為刀格,也是屬於刺刀的一部分,刺刀分為刀柄、刀格、刀身和刀鞘。

那這種鉤子有什麼作用呢?

1、保護手部。護手鉤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是為了保護手部,避免握著刀柄的手向前滑,被刀刃劃傷。突出來的彎鉤,可以的阻止握刺刀的手和刀刃的接觸。

2、保護槍口。上方的槍口環方便刺刀牢牢地固定在槍管上,有效緩解了刺刀給射擊帶來的不利影響。

3、用於格擋,在實戰中可使用它,格擋敵人的武器或是可以架住對人的武器,在白刃戰中可以輔助士兵更好的發揮技術優勢。

4、方便懸掛東西,我們看的影視劇中經常見到鬼子們掃蕩後,搶了雞、鴨怎麼辦,一般都掛在鉤子上(這個好像是鬼子們的專利)。

還有,我們認為鬼子好勇鬥狠,所以喜歡拼刺刀,其實真的不是,因為日本是個資源嚴重不足的島國,金屬資源很緊缺,大部分要靠進口。他們喜歡拼刺刀是因為可以省子彈,真的!你沒有看錯,從“三八大蓋”到“百式”衝鋒槍,都是可以上刺刀的,為什麼?因為可以省子彈。


昭昭暮暮


日軍步槍刺刀上的鉤子,叫做“護手鉤”,是早期刺刀的慣用部件,不只是日本的刺刀有,其他國家的刺刀也多具備護手鉤。

日本所用的刺刀幾乎全部為30年式,日本將其稱為“30刺”,不要小看這款刺刀,這款刺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97年。雖然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刀口鋒利,而且不易折斷。從一戰到二戰結束,日本人不知道用這款刺刀殺了多少人。可以說30刺絕對是款罪惡累累的刺刀。

刺刀的設計初衷雖然是安裝在槍支之上,但是往往也用於近身格鬥拼殺。為了保護手部,但又不能累贅,因此簡易的護手鉤造型便出現。除了護手之外,那個超前的彎鉤,作用是為了在格鬥中卡出對方的刀劍。當然還有一個更便捷的使用方式,你看老電影或老照片就可以看到,日本人搶了老百姓的雞鴨或其他物品後,往往是掛在這個鉤子上扛著走。因此,在漫畫作品中,這種形象好像成了鬼子的專利。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這種護手鉤其實沒啥作用,因此許多西方國家紛紛取消。日本也逐漸意識到護手鉤並非是什麼重要配件,但是卻遲遲沒有取消,只是對其進行簡化,隨著戰爭的升級,日本的資源越發匱乏,以至於後期生產的刺刀質量低劣,材料更是五花八門,不但容易捲刃還容易折斷。

而護手鉤這種可有可無的配件,索性直接取消,省的浪費材料。因此,在一些戰爭後期的照片上,你發現日軍步槍上安裝的刺刀是沒有那個鉤子的。


大獅


二戰時日軍刺刀都由東京炮兵工廠及後來的小倉兵工廠供應的。

該刺刀為明治三十年式刺刀,簡稱30式刺刀和30年式友坂刺刀。全長525mm,刀身長400mm,質量達到了690g。製造量約為840萬把,是刺刀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



30式刺刀是日軍二戰期間使用的主要兵器之一,從1897年定型到1945年日本投降,30刺刀得到了廣泛使用。其總體結構主要由刀體、刀鞘兩大部分組成。30年式友坂刺刀是在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的刺刀基礎上開發而來的,因此在形狀上大體與西門子的刺刀類似。早期的30年式刺刀甚至有西門子公司的標誌。

該刺刀的下端種早期型有生產的鉤型,俗稱護手鉤。主要作用:

一是掛東西。也算是日軍的發明,行軍時用來掛東西的,抗日電影裡的鬼子都把搶來的雞掛在上面。



二是架槍🔫用。帶鉤是以前臨時宿營時候架槍用的,這樣幾支槍堆在一起可以掛住,部隊臨時宿營基本是3支以上步槍堆在一起,槍堆在一起比放地上顯眼也不容易把地上的灰塵帶到槍身上,還有就是有突發情況可以迅速拿槍,所以刺刀帶鉤方便架槍。


三是護手用。也叫刀格,刀鐔,刀鼻,護手鉤等。向前彎就是格擋對方兵器用的,向後彎弄成護手,就是好看。與別人拼刺,防止對方刀類物體順刺刀滑過來而傷手。也可以勾掛別人刺刀。

四是作為工具。作為撬棍類工具使用,這一鉤裝的設計還可以當作簡單的撬棍使用,開啟彈藥箱等。


五是阻止作用。這一設計也可以防止槍口連同刺刀,一併刺進敵人的身體內部,不至於將槍口堵塞,影響正常使用。


下雨啦16


這個鉤子叫做護手鉤,是早期刺刀必備的一個部件,不光日軍的三十年式刺刀比較多,歐洲其他步槍都有這個東西。後期發現,這個護手鉤沒什麼實際價值,都取消了,而日本還在沿用。

護手鉤的是有一個非常好的隱藏屬性的,就是進村之後,抓了老鄉的雞鴨鵝,可以掛在上面,還有一些戰利品,統統打包好了,掛在這個鉤子上面,然後扛著槍撤退。其實,那些戰利品並不是掛在槍上,而是掛在刺刀上的。

書歸正傳,刺刀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手持刺刀與敵人進行格鬥。尤其日本的三十年式刺刀,可以劈可以刺。格鬥的時候,對於手部就需要一個保護,以免刺殺的時候將手割傷。


護手鉤在設計之時有一個考慮是,通過這個護手鉤,將敵人的刺刀卡住,以達到格擋防禦的目的。實際上,這個設想完全就是多餘的,哪來那麼多時間精力去勾住敵人的刺刀。


實際上,士兵在使用刺刀的時候,並不都是在白刃戰中,平時也是可以用的。很多士兵都喜歡用刺刀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開個彈藥箱什麼的。時間長了,刺刀損壞特別嚴重,而護手鉤則可以撬開彈藥箱等東西。

護手鉤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可以在休息的時候,通過護手鉤,將幾把槍架在一起,非常方便。否則,在沒有牆壁樹木的時候,槍只能放在地上,一旦有草,要用的時候,還得找。



而後來,日本人也發現,這個設計幾乎是多餘的,相對於那些雜七雜八的問題,不如直接找個簡單的解決辦法。後期日軍刺刀上,也就都沒了護手鉤這個設計。


軍武文齋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談及二戰時期的日軍士兵,除了給人以非常邪惡的形象外,其槍法與拼刺技術倒是堪稱一流,與西方國家不同,日軍士兵慣於使用步槍,其三八大蓋更是因為穿透力強而讓我軍不少士兵羨慕,當然了,由於日本兵擅長拼刺,他們往往會在三八大蓋上面加裝刺刀,這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有所體現。不過,讓人好奇的是,日軍士兵所使用的刺刀總帶有一個彎鉤,它是個什麼物件,又有什麼作用呢?

30刺罪惡累累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日軍的刺刀,搞清楚這個問題,彎鉤的事也就不言自明瞭。二戰初期,日軍普遍使用30式刺刀,俗稱“30刺”,它最早的被使用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也就是說,從一戰到二戰,30刺伴隨了日軍所有的邪惡生涯。

護手鉤的作用

拋開上述事實不談,這款由日本打造的刺刀質量真的不錯,它刀刃鋒利,刀體剛硬不易被折斷,著實是近身拼刺的利器,除此之外,為了保護士兵手部,日本人還在30刺上打造了一個護手鉤,也就是說,這個彎鉤的作用最初很簡單,它的存在只是為了防止日軍士兵在拼刺過程中被傷到手。

當然了,在實際對戰中,護手鉤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最直接的便是日軍士兵可以用它來卡住對方刺刀,進而在拼刺過程中佔據上風,當然了,日軍在劫掠百姓的時候,護手鉤上也會掛一些“戰利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軍刺上打造護手鉤的做法並非日本獨創,由於其實際作用非常有限,西方國家逐步取消了刺刀上的護手鉤,而日本後期也不再重視這一普通配件,護手鉤隨之被簡化。隨著二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日本戰線太長,資源匱乏,該國尚且無法保證武器裝備的生產質量,至於護手鉤這種配件則乾脆被忽略了。------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搬運或抄襲,違者必究!


軍武視界


日本的三八刺刀安在槍上顯的有些長了,但是拿在手裡卻很趁手,長度,形制,重量,都很合適,那個鉤子據說可以在拼刺刀的時候,可以卡住敵人的刺刀,那時比量過一下,不可能,白刃戰的時候,敵人的刺刀正好劃入或刺入鉤子裡,那得湊巧到什麼程度了,也鎖不住,沒那個技巧和時間,護手也不需要鉤子的形狀,沒有意義的,但是鋒刃可以磨得很鋒利的,鋼的質量棒極了,老八路就說,這個日本刺刀,是三環牌的最好,我在刺刀刀面的根部真看到了有一個三環的標誌,是三個小圈,像三角△一樣的摞在一起的,這個標誌當年是日本的名牌產品的LOGO,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我們的部隊,拿了很多這種三八刺刀,到郊外去砍柴用,真的揮動和劈砍都很方便趁手的,比真的砍刀都好使,而且還是兩側有護木保護手,架槍的時候,三支槍架在一起,是用刺刀的槍口卡圈,也不用鉤子,鉤子架不住槍的,總之,這個鉤子當時設計的是用於鎖拿敵人的兵器,後來的發展就是多此一舉了,以後的刺刀就沒有這個鉤子了,


cbleeg


早期的30式刺刀護手位置確實有個鉤子,英文叫做Hooked Quillon(字面意思為鉤狀劍柄),但我覺得這玩意叫他“格擋鉤”比較好。

本意是為了於對手拼刺的時候可以用這個鉤子捲到對方刀刃,然後一扭偏轉對方方向,自己順勢一捅。

另一個作用則是方便步槍垛堆擺放。下邊這圖雖然沒有上刺刀,但步槍上有堆垛杆,和刺刀鉤子原理一樣。

這種設計不光是日本,早期歐洲各國的刺刀也都長這樣。

下邊這個英國1907

土耳其的

法國的

只是後來在打仗的時候發現這個鉤子壓根沒什麼鳥用,想捕捉到對方的刺刀太不容易了。所以後來紛紛取消,比如日本30式刺刀在42年之後就取消了這個鉤子。


瘋狗的輕武


這是個多用途護手勾!主要用途卻令人大跌眼鏡,沒錯!這就是一個扁擔的掛勾,這是用來當扁擔掛東西用的。

這種設計實際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產品(當然三八大蓋本身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產品),我們去找尋之後會發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法德俄四國軍隊也裝備這種刺刀。當時的主要行軍方式依然是步行,他們的主要輸送軍資方式是火車、騾車還有手推車。所以,拿槍當扁擔也就合情合理了,士兵在行軍過程中會把步槍背起來,然後在掛鉤上掛上糧食補給。一般是一公斤左右的生米,一塊乾肉或者兩聽罐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米加步槍。當然,也可以用來掛搶來的東西,比如常見的搶了公雞就用繩子一綁掛到那個掛勾上去。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美主要軍事國家已經實現了全機械摩托化,唯獨日軍還保留了這種相當原始的作戰方式。因為日軍缺汽油,他們的後勤依然靠騾馬等非燃油車來補給。日軍最高司令部也仍然迷信所謂的半自動步槍更節約資源,依然用這種幾十年前的槍械,這也是日軍被同期歐美國家稱為半原始軍隊。


優己



風語者034


小日本這麼囂張,為什麼?每年還有那麼多中國人去日本旅遊和觀光,去日本消費去,去給小日本兒送錢去,是誰總你媽說中日友好?都你媽一幫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