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好股!要從排雷開始

最近開始翻石頭了,就是從各種股票中去發掘好標的,尋找機會。

看一家公司有沒有雷,是幹嘛的,賺錢不,有沒有潛力,值不值得投資,以及這家公司有沒有啥比較有趣的地方。

本想直接上手公司,琢磨了一下,直接上好像需要說明的東西會比較多。所以,還是先做個說明吧,順便也是自己選股的總結。

一、有沒有雷?

這個是最重要的,畢竟安全第一。

第一看現金流,一般來講,這是判斷公司有沒有雷的基礎。

主要看經營淨現金流,次要看淨現金流。

經營淨現金流體現了公司經營的回款能力、經營的實際成效。能說明一家公司實質上的經營成果。比如買了原材料等各種花出去的錢,從賣產品收到的錢中減掉,剩下的就是利潤。能說明一家公司在業內是否處於優勢地位,用一句樸素的話來講,能賴賬的才是大爺,這對於行業地位強弱的體現。

所以經營淨現金流是非常強大的東西,能說明很多問題,

如果一家公司長年經營淨現金流為負,那麼多半就有問題

淨現金流則彙總了公司在經營之外的投資、籌資全部現金收支因素對公司現金的影響。

如果淨現金流長期為負,最終也只會造成一種後果——公司賬上沒錢,這個能說明很多問題。

比如公司因為潛在問題嚴重,已經借不到錢了。

比如公司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從根源上問題嚴重。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經營淨現金流常年為負的公司,都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考量現金流狀況的時候,首先看經營現金流。借的錢還是賣東西賺的錢都是虛的,自身業務賺到錢才是王道,才是肌體的造血功能

比如公司始終盲目擴張。投資對現金的消耗已大大超過自身造血功能以及外界吸血承載極限。這種情況最終只有一種後果——資金鍊斷裂。

所以淨現金流其實也蠻重要的。

因此,在排雷方面,我們首先看現金流狀況

第二看固定資產的變動。一般來講,最成熟的財務運作體系,是把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垃圾、毒素,通過資產減值排洩掉。

最不講究的做法是商譽減值,像去年一口氣直接搞到七、八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是最不顧及吃相的。比較講究的公司,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減值,體量大一些的公司每年搞個幾十億,完全合情合理,誰都挑不出毛病。

第三看財報裡的重點科目及其變動。

凡是涉及資金量大的科目,都是重點科目,變動則主要看這些。

比如應收賬款大增,可能是因為經營情況出現變化,狀況持續可能會爆應收賬款減值的雷。即賬長期收不回來要做減值處理,有些公司平時處理得比較激進,等一旦有什麼事,就得來一筆狠的了。

比如庫存持續暴漲,可能是因為生產經營出現了問題,導致東西生產出來賣不出去。然後怎麼辦呢,可能存貨就要減值。存貨問題還不止在於這點,比如康美的數十億林下參會出問題,獐子島海底的扇貝會逃來逃去。

上述種類其實挺多,重則暴雷、輕則業績下滑,事關錢袋子不得不慎重。

總是就是有一個要領——凡是涉及大量錢財的,都是重點

經過上面排雷方法的一番收拾,你會發現A股3700多隻股,基本有3000只股都能排除了。

二、公司是幹嘛的。

在瞭解財報的基礎上,是要知道公司是幹嘛的,處於什麼行業,主要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每個行業都有其經營的特性,發展狀況、風險點都不相同。只有在瞭解了這些,才能更具體地評判一家公司的經營到底怎樣。

瞭解了公司是做什麼的之後,你才能把眼光擺脫三張表所體現的過去和現在,看到未來。

比如,哪些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可以趁機介入。哪些行業目前處於週期頂點,需要回避。

行業性質可能不是投資最需要考慮的因素,但絕對是繞不開的關鍵點。

三、公司是否賺錢,賺錢能力強不強,或有沒有賺錢的潛力。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司賺不賺錢,以及賺錢的潛力如何。

主要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賺錢的持續能力怎麼樣。就是立足於它所處的行業,所仰仗的經營模式,一以貫之的管理能力,是否具有持續的賺錢能力。

二是看它是否有賺錢的展望,比如週期股的低谷期。像去年的養豬股,2015年的煤炭、化工等行業股,這些都是。

一家公司沒有平穩持久的賺錢能力,也沒有賺錢的潛力,那真的只能說拜拜了。

四、我會不會投資。

如果一家公司有很強的賺錢能力,或者說有很好的賺錢潛力,那是否要投資呢。

我覺得主要還是看性價比,如果便宜就買,如果貴就算了。

判斷便宜與否是個比較複雜的事。不會這麼簡單——比如用100元紙幣疊了個紙飛機要50元賣給你。

估值是個麻煩事,好像沒有很簡單的規則,那麼,就遇到再舉例吧。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