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

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

魏武等

傳統種植栽培產量低,品質差,未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為改變這一現狀,經過多年試驗總結,探索出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應用該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是促進鄉村振興的一條有效途徑。

1 紅菜薹及其營養成份簡介

紅菜薹別名紫菜薹、油菜薹、紅菜 , 屬十字花科蕓薹屬 , 白菜種中的一個亞種 (B rassica. campest ris. L. ssp. parpu rea), 染色體數2n=2x=2o。紅菜薹質地鮮嫩味清香,營養豐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水分為 92.3 克,蛋白質 1.6 克,脂肪 0.3 克,碳水化合物 4.2 克,粗纖維 0.7克,灰分 0.9 克,胡蘿蔔素 0.9 克,維生素 C79 毫克,核黃素 0.1 毫克,尼克酸 0.8 毫克,鉀 200 毫克,鈉 33 毫克,鈣 135 毫克,磷 37 毫克,鐵 0.8 ~ 1.3 毫克。

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

2 紅菜薹的特徵特性

紅菜薹的根系不發達 , 無明顯的主根。根系入土深度 40cm 左右 , 橫向伸展半徑 40cm。葉有二種 : 一種為蓮座葉 , 是製造營養的器官 , 多為桃心圓形葉 , 卵圓形 , 且有明顯 2 ~ 3 片大裂片和多個小裂片。花薹上著生的葉片稱為薹生葉 , 薹生葉也為食用部分 , 薹生葉呈卵圓形或呈披針形 , 一般細小無裂片 , 薹生葉柄短以至退化。莖有二種 : 一為粗壯的短縮莖 , 短縮莖一般長 12cm 左右 , 直徑 5.0cm, 其上著生葉片 , 且抽生花薹。二為花薹莖 , 包括主花薹和側花薹均從短縮莖上發生。花薹莖肥嫩 , 末木質化之前為紅菜薹的食用部分 , 花薹一般在 25 ~ 35cm 長採收為宜 , 這時 , 花薹最肥大處直徑為 1.5 ~ 2.5cm, 有幼嫩葉 3 ~ 5 片 , 花薹梢有花蕾 ,3 ~ 5 朵黃色小花開放 , 外觀豔人。

3 紅菜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氣溫。紅菜薹屬耐寒的一、二年生蔬菜 , 如同菠菜、大蔥、大蒜一樣能耐 -1℃~ -2℃的低溫 , 短期可忍耐 -5℃到 -10℃的低溫 , 同化作用最旺盛的氣溫為 15℃~ 20℃。幼苗和蓮座葉能耐 30℃左右高溫 , 適宜溫度為 15 ~ 25℃ , 蓮座葉也耐 0℃左右的低溫 , 在適宜溫度下 , 植株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之前 , 蓮座葉能有充分生長 , 從而保證食用部分菜薹肥嫩、產量高。菜薹在 0 ~ 35℃均能生長髮育 , 但以 5℃~ 15℃下發生的菜薹品質最佳 ; 氣溫高如 25℃以上生長髮育快,菜薹含粗纖維多 ,有苦味 , 品質較差。菜薹生長以白天 15℃~ 20℃ , 夜間 5℃~ 10℃最為適宜。生長期氣溫過高 , 植株易發生軟腐病 ; 氣溫低 , 植株很快通過春化轉入生殖生長,營養生長不充分,植株矮小,所抽生的菜薹細小,產量低。植株能在0℃左右溫度中順利越冬。2)光照。紅菜薹對光照的要求不嚴格,在光照較弱和光照較強的地區都能生長良好。3)水分。紅菜薹的根系入土層較淺 , 耐旱、耐澇能力均較弱 , 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溼潤的環境條件。尤其土壤水分對菜薹品質影響較大 , 當土壤水分不足時 , 菜薹含纖維多、僵硬、品質差 , 但水分過多則易造成軟腐等病害 , 尤其在採收時期 , 菜薹採收後留下切口如遇雨水 , 切口癒合慢 , 則病原物易從切口侵入 , 導致病害發生。4)土壤條件。以肥沃的沙壤土為宜。

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

4 紅菜薹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選擇哪個品種,要根據自己的種植策略而定,如想提早,選播種後 50 - 60 天開始採收、耐熱性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紫婷一號、紫婷二號、紫婷 11 號、紫婷三號、紫榮、鼎秀紅婷。鼎秀紅婷是江夏區紅菜薹基地首選品種。作越冬栽培,則選擇抗寒性強的紫婷 6 號,佳麗紅婷、紫貴、大股子等。

2)適期播種。一般 7 月至 9 月下旬播種,最佳播期為 8 月下旬處暑前後播種。播期提早,育苗困難,定植後死株多,產量低,辣苔或有苦味;播期推遲,死苗少,但過遲又會縮短採收期,使採收的次數減少,影響產量。

3)苗期管理。苗床深翻平整,每㎡苗床播種1-2g。為防治苗期病害,可用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50g 拌細土 50kg 左右,1/3 墊底,以 2/3 藥土蓋種。出苗前保持土壤潮溼,出苗後遇高溫乾旱天氣,宜在每天傍晚澆水,注意防蚜蟲、黃曲條跳甲和小菜蛾等。極早熟品種的苗齡為 20 - 24天,超過 24 天可能會發生苗床中抽苔或定植後未長蓮座葉就抽苔,中熟品種苗齡 25 天為好,不栽滿月苗。只有晚熟品種可以栽滿月苗。

4)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栽紅菜薹的地塊最遲也應在定植前10天整好,以便多炕曬。一般耕耙兩遍,一般耕一次曬幾天後,再耕耙一次,一般宜採用埂種溝灌,即按 1 - 1.2 米(包溝)開溝作畦,一畦兩行,早熟品種的畦可窄一些。定植前施足底肥,每 667 ㎡施 2500 公斤優質農家肥 +100公斤 51% 硫酸鉀複合肥 +2 公斤硼肥拌均勻施入。

5)定植。定植前一天將苗床澆透水,以便於取苗。定植時取苗能帶土最好,不能帶也儘量少傷根,隨取隨栽。幼苗不宜栽得過深,防止將苗蓋住,隨栽隨澆水。栽完一塊田最好灌一次透水,但只可浸灌,不可漫灌。極早熟品種窄行 35 - 40cm,早中熟品種窄行 40cm,株距 30 - 35cm。如遇到定植前後有早苔現象,可將主苔摘除,適當追施氮肥,結合灌水提苗施尿素 15kg/667 ㎡。

6)肥水管理。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溼潤,發現葉片萎焉及時澆水。全生育期追肥 4 - 5 次,緩苗後用清糞水追肥,封行前追第二次,667 ㎡用氯化鉀加尿素 10kg, 側苔、孫苔採收時各追一次。

7)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軟腐病、病毒病、黑斑病、根腫病等,根腫病應注意炕地、輪作。蟲害主要有黃曲條跳甲、蚜蟲、菜螟、小菜蛾等,應注意觀察,發現病蟲及時防治。霜黴病:主要發生在蓮座葉生長期,用25%甲霜靈500倍液或58%金雷多米爾600倍液噴霧。軟腐病:多源於採收後的植株傷口感染處,一般高溫期發病嚴重,隨著溫度的降低,病害減輕。採苔後用泥巴塗抹傷口防感染。採收後也可用 200mg/L 農用鏈黴素或 50% DT300 倍液或 77%可殺得 500 倍液或 15%代森錳鋅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800 - 1000 倍液噴霧。病毒病:用 25%病毒 A250 倍液或 83 增抗劑 300 倍液噴霧防治,結合噴施葉面肥鉀寶或磷酸二氫鉀液。主要蟲害有:注意防治小菜蛾、菜螟、和蚜蟲。可用 25% 功夫 1000 倍液和萬能 1000 倍液交替使用。黃曲條跳甲可用 52.25% 農地樂1000 倍液。

紅菜薹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可使農民畝增產增收 20% 左右

8)採收。當菜薹長到 35 - 40cm,2 - 3 朵花開,少量花蕾發黃時即可採收。一般於 10 月上旬開始採收,前期每週採收兩次,後期氣溫低每週採收一次,採收宜在下午進行,以減少機械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