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山圍鎮脫貧戶馮興新:用勤勞的雙手叩開致富大門

馮興新,一個50多歲衣著樸素的農民,臉上總掛著自信的微笑。他是廣西北流市山圍鎮山圍村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通過自己努力脫貧致富。

馮興新一家四口人,妻子患有嚴重的眼疾,看不見路,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在外地學習技能,家裡經濟很緊張,但馮興新義無反顧支持兒子追逐夢想,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他瘦弱的肩上。我要脫貧、我要致富!這種想法一直在馮興新腦海迸發。他知道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努力才能改變貧困現狀。想要脫貧,國家扶持政策固然重要,但是政策不養懶漢,勤勞踏實肯幹才是關鍵。馮興新就是這樣一個勤勞踏實的人,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扶下,他看準市場,決定在種植上大做文章,終於憑藉自己的堅韌付出,叩開了勤勞致富的大門。

山圍鎮是廣西第一個生態農業示範鎮,被稱為“水果天堂”“山貨寶地”。近年來,該鎮形成了2000畝的紅薯及花心薯產業帶,5000多畝番石榴產業帶,砂糖桔、沃柑產業帶、火龍果產業帶。該鎮通過黨員帶動,群眾參與,採取多種渠道引導、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擴大特色產業扶貧覆蓋面,為全鎮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2016年春,在黨委和政府的宣傳指導和自己的多方考察下,馮興新開始了他的種植之路。他向親朋好友籌集了資金,種植了5畝沙糖桔、10畝番石榴。他起早摸黑,白天一個人在地裡孤軍奮戰,到了晚上,就在燈下看書學習科技知識。為了提高產量,他還經常四處請教有經驗的專家和扶貧幹部,筆記和總結就形成了厚厚的一疊。功夫不負有心人,理論結合聰慧的頭腦,砂糖桔和番石榴種植有了起色,栽下的樹苗都成活了,勢頭也越長越好。在幫扶幹部和村委會幫扶引導下,馮興新爭取到了“一戶一產業”補助和小額信貸,還參加了鎮裡組織的農民種植技術培訓,免費學習了種植技術,積攢了不少學習心得,因此砂糖桔和番石榴的種植越來越得心應手。

“剛開始種植的第一年,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自己摸索,整個人瘦了10斤,但既然決定改變,那我就要全身心投入,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生活也就有了盼頭,越幹就越有勁。”馮興新說到做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的精心培植,沙糖桔和番石榴都得到了大豐收。當地優越的地理優勢和肥沃的土壤,加上他獨特的栽培技術,也使得水果的品質很好,甚至遠銷上海、北京等地。玉林電視臺、玉林日報也爭相採訪了他的脫貧事蹟。砂糖桔成熟的時候,許多本地和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就會到馮興新的果園進行採摘,每位遊客對砂糖桔和番石榴的口感都讚不絕口。

2017年,馮興新用種植水果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建了新房。在搬入耗資35萬元新房的前一天,馮興新激動得整個晚上睡不著覺,以前四個人擠一間房,現在一人一個大房間,還有獨立寬敞的廚房和衛生間,空餘的房間可以放雜物,一切都讓他感覺像做夢。可以說,他靠著自己的勤勞努力拔除了“窮根”,叩開了勤勞致富的大門,摘掉了“貧困帽”,日子越過越紅火。

馮興新嚐到種植的甜頭後,又謀劃了大動作。他看到經濟價值更高的沃柑市場,又果斷又承包了15畝地,擼起袖子大幹一場。沃柑的種植和砂糖桔有很大的不同,馮興新深知,想要沃柑也能像砂糖桔一樣好吃和豐收,就必須重新學習。馮興新再一次投入到學習之中,積極主動到鎮農技站去請教專業人員,又時常奔跑于山圍鎮各大型沃柑種植基地去學習他人科學的種植技術。終於,2018年底,他種植的沃柑第一次結果,口感和收成均不錯,每棵樹結果100多斤,收入頗豐。每年暑假寒假,馮興新兒子都會回來幫忙,其大兒子每次一聊起父親,都會覺得父親很偉大。他說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中華傳統美德和勤勞勇敢,他敬重父親,希望以後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為未來撐出一片天。

“馮興新很了不起啊。”“他是我們村的致富能人啊。”“我也要像他一樣努力,爭取早日脫貧致富。”“他經常幫我們解答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很好的人啊。”……馮興新所做的一切,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群眾對他脫貧致富的經歷都讚歎不已,紛紛豎起大拇指。馮興新在生活中也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如果有群眾需要到自己幫忙,他會義不容辭地丟下手中的活去幫忙,所以在群眾中的口碑都相當不錯。一位老黨員感慨地說道:“他是我們村的脫貧戶先進典型和模範,他身上那種勇敢、勤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村裡年輕人和貧困戶如果都像他一樣勤勞踏實,那我們村的面貌肯定煥然一新。”

“鄉親們要想脫貧摘帽,除了政府的好政策,還要自己勤動手勤動腦,不能‘等靠要’。致富的路有千萬條,只要敢闖敢幹,相信將來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馮興新在山圍村2018年精準幫扶“三方”見面會上說道。他作為脫貧戶代表用自己通過發展種植砂糖桔、番石榴實現2017年年收入30萬元的事例,向參會的貧困戶介紹了自己致富脫貧的成功經驗和心得體會,通過以身示範增加了貧困戶脫貧摘帽、創業致富的信心。參加會議的全部貧困戶都被馮興新的成功經驗所打動,大家積極討論和提問關於種植的有關問題,有部分貧困戶表示要向馮興新學習,要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丟棄“等靠要”的思想,要增強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2018年,馮興新被評為玉林市最美脫貧戶。在瞭解到科技網絡對農產品銷售這一強大的平臺之後,馮興新下定決心要學習電商知識,加入電商行列。“我現在就是想學電商知識,以電商網店的產銷模式,把我自己種植的農產品傳播出去。希望通過自己微博的力量帶動村裡、鎮裡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說起下一步計劃,馮興新自信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