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村半城田。”11月9日,2019“走進黃河”採訪團來到三門峽採訪。採訪團分別前往三門峽水利樞紐、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陝州地坑院,感悟這座與黃河息息相關的美麗城市。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走進三門峽大壩,“黃河安瀾 國泰民安”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目前,黃河處於非汛期,三門峽大壩充分發揮了“蓄清”的作用,放眼望去,黃河水清澈澄碧,與人們想象中的黃河大相徑庭。據介紹,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防凌、灌溉、減淤、供水、發電等任務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樞紐位於黃河中游下段,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右岸)和山西省平陸縣(左岸)交界處,距三門峽市區約20公里。樞紐控制黃河流域面積68.84萬平方公里,佔流域面積的91.5%,控制黃河水量的89%、沙量的98%。樞紐工程於1957年4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下閘蓄水,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主壩全長713.2米,最大壩高106米,壩頂高程353米。現有27個洩流孔洞,7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50兆瓦。水庫335米防洪庫容近60億立方米。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三門峽水利樞紐經歷了中國水利建設史上前所未遇的複雜曲折過程,探索出了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和運用水庫的成功經驗。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和運用,是人民治黃的一次偉大實踐,為黃河歲歲安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季利向前來參觀的採訪團介紹。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黃河流經三門峽市,還形成面積較大的溼地。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位於三門峽市東西城區間的生態區,西臨黃河,北連陝州公園,南至蒙華鐵路,交通位置十分便利。總面積12000餘畝(其中陸地面積6150畝,水域面積6000畝),有鳥類二百餘種,植物近千種。這裡集溼地保護、生態旅遊、文化展示、休閒娛樂為一體,自南向北共分為三大景區:特色景觀區,人文歷史區,雙龍湖天鵝觀賞區。

景區不僅僅有自然風光,更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大禹治水、周召分陝、文帝問道、河上公注經等典故,吸引著大批熱愛探索文明的遊客前來參觀。

這裡是以白天鵝特色資源為品牌,以召公島、周公島為中心,以黃河、青龍湖、蒼龍湖為主體,以召公、周公文化、河上公傳說為文化背景的自然山水景區。據工作人員介紹,春季,牡丹奼紫嫣紅競相開放,黃河旅遊節盛裝登場;夏季,千畝荷花接天連葉,婀娜秀麗;秋季,黃河母親波濤萬傾,天長水闊;冬季,美麗的白天鵝在這裡翩翩起舞、恣意翱翔。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黃河流經的這片黃土地上,以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為依託,還有一種神奇的古民居——陝州地坑院。陝州地坑院被建築專家稱為“世界生土建築的絕妙之筆”“刻在大地上的符號”,有“地平線下古村落,人類穴居活化石”之美譽。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走進陝州地坑院,“黑色剪紙”“捶草印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裡傳承。陝州地坑院先後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首個互聯網+智慧鄉村遊景區。這座民俗文化“大觀園”,讓採訪團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愁。“在這裡,地坑院以傳統民居建築為載體,以民俗文化為靈魂,展現出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建築形式,讓我感受到陝州鄉村的古樸魅力和傳統韻味。”採訪團成員、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馮碧簫說。


三門峽:白天鵝鍾情的“黃河明珠”

三門峽,這座與黃河依偎著的城市,受黃河滋養,與黃河共生,成為黃河之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翩翩起舞的白天鵝、豐富多彩的地形地貌、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都是母親河的慷慨饋贈。

(河南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