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印記:清末時期四川,河北,北京,杭州等地社會民生百態


本組老照片是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社會民情及人文建築,照片是由外國人拍攝,這些珍貴的照片記錄著歷史的滄桑。圖為1917-1919年山東泰山,當時的南天門,兩個苦力用滑竿抬著一個婦人下臺階。

1917-1919年,四川遂州一條街道,街道很窄,路面用石板鋪成,一頭牛馱著東西在街道上旁邊,一個光著膀子的漢子因趕路累了,在街邊休息。

1917-1919年河北保定,這是當時的保定府的弧形城牆,路面鋪滿積雪,是在寒冷的冬季。

1917-1919年,河北秦皇島山海關的火車站,站臺上人群和他們的行李。人群中有留辮子和剪去辮子的男子。

1917-1919年,江西九江,休息中的苦力,他們靠給別人搬運貨物等苦力掙錢來維持生計。

1919年2月1日,河北保定,新年期間的廟會,人們燒香祈福。人們穿著新衣服或乾淨的衣服逛廟會,歡度新年。

1917-1919年天津,紅十字會的辦公人員的簡陋的窩棚。

1917-1919年,浙江杭州,御街,街道乾淨熱鬧,看上去很繁華,招牌滿目,人力黃包車穿行在街道中。

1924-1927年,北京妙峰山,戴花帽的男孩,這種花是紙做的。男孩是賣紙花的,他把花戴在頭上來吸引顧客。

1931-1932年,河北定縣,語言學校教職工合影,其中有外國老師。

1917-1919年,四川茂縣,背木柴的老人,老人腳穿草鞋,拄著柺杖。這些木柴是他背到鎮上去賣。

1917-1919年重慶,划船的漿手們,他們負責拉運客人和貨物到河對岸。這是水路。

遊行路線,拍攝地:北京,時間:1924-192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