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清廉知縣馬紀

雄縣清廉知縣馬紀

馬紀明代鈞州(今禹州)人,字直卿。明朝“五朝元老”馬文升的後代。馬氏一族,耕讀傳家,無論官做多大,志在勸農務本,辦學育人,世人多贊其“見識卓遠。秉承父旨,把“當官為民”作為自己出仕為宦的宗旨。他於正德五年(1510)中舉,十二年(1517)中進士,授雄縣知縣。上任三件事:一是安定社會秩序,二是勸農發展生產,三是募捐興建學校。

馬紀考慮到雄縣向來貧窮,年景稍有欠收百姓就沒有辦法生活。於是他親手創辦“預備倉”,豐收年景儲備糧食,災荒年景用來賑濟災民,倉儲常常達到萬餘石。外出逃荒的百姓得知官府建了“預備倉”,生活有了保障解除了後顧之憂,紛紛返回家鄉各安舊業,返鄉難民數以萬計。

本縣官兵和百姓雜處,官兵豪奪百姓田產的事時有發生。馬紀下令凡侵犯百姓田產者,一律退賠並嚴懲。由於政令嚴明,從此沒有敢鬧事的。經過努力,一段時間後,對雄縣的治理取得成績,境內社會出現了新的氣象。他還將各個壇廟、學校修葺一新,還建立社學。在處理公務之餘,馬紀還推薦生徒,並親自給他們授課,教授他們準備科考,此舉深得人心為人稱頌。一年四季,經常走進農舍田間勉勵人們依據季節重視及時耕作,他與百姓親密無間,老百姓在他面前毫不拘謹。對沒有能力婚喪嫁娶和出行困難者,官府設法予以幫助;對強橫不法尋釁滋事者,迅速調查取證繩之以法,就連鄰縣的百姓有事也願意到雄縣找馬知縣評理。不論官吏還是百姓都發自內心地服他,敬若神明,他的政績聲望堪稱為官典範。任滿後百姓不忍其離去,遂在衙門前立“去思碑”。

馬紀後升任京畿道御史、九江知府、岷州兵備副使、浙江參政等。每到一處皆有政績,總不外抑強安民,建校興學,教化百姓。母親死後,回鄉居喪。居喪期間,傾家資設置義墳,使一些鰥寡狐獨者老有所葬。並且捐助錢財支持貧困青壯年完婚成家,安分度日。臨終前,又拿出全部傢俬,刊刻賈勰的《齊民要術》,傳播農業技術。以至自己死後竟無餘資置辦棺槨,鄉民老幼聞訊奔跑著來到縣衙匍伏於地,縣衙前每天數百人哭聲震天,同僚們湊錢買了口棺材才把他成殮。喪葬事宜都是百姓代為操辦,扶柩送靈者達數千人,哭送十餘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