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晉南騎行記

□ 楊國珍

我和鄧國峰先生晉南結伴騎行,已經全部結束了!

金秋晉南騎行記

我們從新密出發,歷時八天。途徑滎陽,鞏義,溫縣,孟州,孟津,濟源,垣曲,聞喜,運城,永濟,潼關,靈寶,陝縣,三門峽,澠池,義馬,新安,洛陽,伊川,登封等二十個縣市區。行程八百多公里。每人全部花費615元。

金秋晉南騎行記

這次有幸和鄧兄結伴騎行,我感到非常榮幸。鄧兄雖然沒有跑過長途,但是他平時喜歡騎行。八天來我們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同騎行,使我們關係變得相互熟絡,對鄧兄的瞭解,不單單停留在退居要職後開啟另一種新生活的表象,而是一個才華橫溢飽讀詩書為人處世堪稱典範的鄰居好大哥!

金秋晉南騎行記

鄧兄雖然身兼要職多年,但是他一直秉承著知識分子特質,他博覽群書,文史知識豐富。每到一處,他都能對當地歷史文化了如指掌,且有獨到的見解,隨口就能吟誦出歷史文化名人的名篇佳作。超大的知識量,超強的表述方式,豐厚的文化底蘊,讓我羨慕!佩服!能有幸和這樣的大哥一起騎行,實乃幸運之至。

我們這次騎行,雖然中途調整線路,改道晉南,但是我們最想了解鸛雀樓、潼關古城、仰韶文化和范仲淹等的心願全部達成。

騎行的風景在路上,完全道出了騎行者的心聲。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當你跨上單車,踏上行程的時候,你的身體,你的靈魂,就跟隨著你的車輪滾滾向前!

八天來,我們日出而行,日落而息,體驗和感受了不同環境下人民的生活。

首先,要感謝導航。每到一地,陌生的線路,無有導航寸步難行,手機藍牙和音響設備的鏈接,高分唄的指引,我們所向披靡。

其次,感謝我們的身體。高強度大劑量的騎行,沒有一副好的身板,滿足不了騎行的需求,平時各種功法的基礎,讓我們日行百公里也不覺得疲倦。

金秋晉南騎行記

再次,感謝鄧兄!一個人騎行,騎得自由,兩個人騎行,騎的更遠。每當我氣喘吁吁爬上坡頂的時候,鄧兄就一定會在坡頂上等候著我——讓我心裡暖暖的。每當我騎行比較累的時候,鄧兄一定會外轉彎處或者開闊地等候著我——讓我補充水分和休息!

金秋晉南騎行記

我們靠雙腳踩踏,每天騎行的一百多公里,讓身體各部位都參與了運動。

每到一地,品嚐當地的小吃、名吃,是我們必做的事情。洛陽的驢肉湯,靈寶的虢國羊肉,垣曲的湖卜,潼關的肉夾饃,運城的臊子面,永濟的油潑面,蒲州的褲帶面,洛寧的蒸肉,伊川的餄絡等等,在挑戰者我們的味蕾,讓我們食之難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中條山綿延數百公里,她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山中的幾天騎行,在考驗著我們的體力和耐力。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和中條山的親密接觸。

金秋晉南騎行記

我們登上耳熟能詳的鸛雀樓,誦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當我們站在鸛雀樓的頂部,俯瞰黃河,對這首詩歌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傳頌千載的《西廂記》,原發地在普救寺。張生和崔鶯鶯悽美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普救寺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而引來無數文人墨客和痴男情女來此感慨抒懷,也是善男信女們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福地。

金秋晉南騎行記

站在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潼關古城,可以俯瞰黃河,這裡河段狹窄,河水湍急,還可以觀看黃河、渭河、洛河三水交匯的壯闊景觀。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仰韶文化遺址,向我們展示了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也粉碎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石器時代的謬論。

金秋晉南騎行記

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的範園,讓我們看到了一代大師文學泰斗的博大胸懷和政治抱負。

沿途幾百公里豐富的物產也讓我們大開眼界:永濟的柿子和油桃全國有名,靈寶的蘋果和大棗聲名遠揚,還有潼關的花椒,三門峽的桃子,鋪天蓋地,漫山遍野……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金秋晉南騎行記

更有聞喜貨車司機看我們天熱騎車想帶我們的真心,還有蒲州鎮普救寺農家小院老闆周到熱心的服務,讓我們心裡充滿著感動。

金秋晉南騎行記

幾天來的騎行,讓我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鍛鍊了身體,磨練了意志。同時也品了美食,賞了美景,讓我們收穫多多,幸福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