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所謂八股文指的是文章的八個部分。明清時期科考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必須要從四書五經之中選取。文章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明清時期科考時期有一個硬性要求,那就是考生考試所寫的文章,必須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不允許以自己的口氣說話。也不能寫和四書五經沒有關係的文章。而所寫文章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也有固定的要求。八股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應試考試的模版了。而八股文的出現也真正徹底的禁錮了文人的思想。

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八股文考試體制雖然成型於明清時期。但八股文的形式最早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註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宋朝從王安石開始廢棄唐朝的“帖括”而改為八股文。王安石所創的考試體制也是八股文最初的雛形。因為王安石認為唐代以詩、賦、帖經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歷史學家也認為王安石的考試改革是歷史上八股文的開端。

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雖然八股文確實在古代時期為朝廷實現了選拔賢才的目的。但毫無疑問,八股文更大的作用卻是用來愚民和籠絡人心的。明清時期科考的第一要素既不是選才,也不是教化天下。八股文最大的作用就是化作囚籠,把天下所有的讀書人,所有的聰明人全部都關在八股文這個囚籠之中。然後讓天下的讀書人都拼命的專研文章詩詞。這樣的話所有人都精力都會被消耗在八股文這種無用的東西之上。而不會去思考其他的科學以及思想文化等。讀書人都乖乖的當了順民的話,那麼封建統治者的江山就得以穩固了。畢竟沒有智慧支持的武力是不足以成事的。歷朝歷代農民起義成功的事例寥寥無幾。

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八股文的核心內容就是四書五經。而儒家的孔孟之道強調的核心就是忠君愛國。也就是說讓天下讀書人只專研八股文就是無形中在對天下讀書人進行洗腦教育。明朝這個漢人的政權還罷了。八股教育對於清朝這種外族建立的政權尤為重要。因為控制了讀書人的思想有利於強化滿清對於國家的統治。而八股文就可以實現這一目的。就好像秦始皇一同六國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教育,所有人不允許開設私塾。也不允許有人私下教授原六國思想文化。並且焚燬了傳播六國思想文化的書籍。秦始皇的目的和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八股文考試製度是一樣一樣的。就是要統一思想!

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其實在清朝康熙二年的時候,康熙皇帝曾下旨“鄉會考試,停止八股文,改用策論表判”。原因就是康熙皇帝初期認為八股文沒有任何用處,讀書人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相對於治理國家選拔人才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康熙決定廢除八股文。但僅僅在五年後,康熙皇帝就再次下令恢復八股文考試。一個皇帝朝令夕改對於自身的威望是有很大影響的。但康熙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為什麼封建王朝明知道八股文一文不值卻始終不去改變呢?

原因很簡單。在他廢除八股文考試的五年時間裡,康熙發現八股文最珍貴的地方就是他毫無用處。八股文的實際作用並不是選拔人才,而是籠絡人心的。選拔人才的方式有很多。但籠絡天下讀書人的心的辦法還真多。而且八股文類型的考試體制已經實行上千年了。康熙也意識到貿然的廢除八股文不僅對清朝無益,反而會招來天下讀書人的敵視。想通這一點後康熙果斷的恢復了八股文考試。而此舉也為清朝迎來了無數的讚譽和擁護。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