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目前很多經典影片版權已經被國內影視公司買下,經典影片重映或許在未來會成為市場一大趨勢

修復熱潮。

近兩年,影視行業颳起了一股經典影視作品修復風,並且在面向市場後,得到了還算不錯的反響。

先是經典修復影片陸續在各大院線上映,《泰坦尼克號》(3D修復版)《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英雄本色》《阿飛正傳》《龍貓》等皆取得了不凡的成績。接著,經典電視劇的高清修復也被提上日程,《康熙王朝》《士兵突擊》《上海灘》《大宅門》等多部經典國產劇被成功修復,在網絡平臺點擊率高居不下。

經典翻紅,昭示著經典之所以稱之謂經典,就在於它本身持續散發的生命力,以及對觀眾的長久吸引力。



但引進經典修復影片會成為未來的市場一大趨勢嗎?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因為,經典的魅力並不與它的變現能力成正比。如何將經典影片在搬上大銀幕後,吸引已經熟知內容的觀眾走進影院,其實仍是片方所要面對的難題。

如今,距今上映已有21年之久的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以4K修復版重回大銀幕,它能否與《大約在冬季》《霹靂嬌娃》《長安道》等同檔期上映的影片同臺競技而立於不敗之地,當前還需畫上一大問號。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海上鋼琴師》的成敗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影市場後續引進經典影片(要上映)的趨勢,以及版權引進方接下來面對經典影片所能給予的風險閾值調控空間。

對此,我們採訪了《海上鋼琴師》版權引進方海秀傳媒(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秀)的CEO王海懿,瞭解他們選擇上映《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的原因所在,還有對於引進經典影片的市場趨勢看法。


1

為什麼選擇《海上鋼琴師》?

海秀的訴求

強調品味,打造品牌,謀求轉型。

以國際版權採購和銷售起家的海秀,自2014年成立至今,片庫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版權資源,不僅有韓國知名導演金基德的絕大部分作品版權,還擁有樸贊鬱執導的《老男孩》、李·丹尼爾斯執導的《白宮管家》和入圍8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電影《模仿遊戲》以及《了不起的菲麗西》、《加斯頓》等影片的版權。

《海上鋼琴師》是去年年末,海秀首次與意大利美杜莎電影公司合作購買的版權。海秀平均每年會挑選3-4部影片在院線上映。



不得不說,海秀在擁有眾多影片版權的片庫中最終決定讓《海上鋼琴師》進入院線,在高昂的成本投入面前,其實並非是一個十拿九穩的選擇。而且,相較於其它觀眾並不熟知的影片,豆瓣上標記已有138萬人看過的《海上鋼琴師》,它的市場表現充滿更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王海懿對此也承認這是一次冒險的選擇。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那麼,為什麼選擇《海上鋼琴師》進入院線呢?”

“其實,選擇《海上鋼琴師》一方面是我很喜歡這部影片,而且這部影片還從未在中國上映過,這是第一次;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了海秀的品味。”王海懿向悅幕解釋道。

第一次在國內上映,意味著《海上鋼琴師》會彌補觀眾未曾在大銀幕上觀看該片的遺憾。同時,4K修復技術增強了影片的聲畫效果,與移動端觀看的影片體驗拉開了距離,這也是該片在宣發階段主打的核心點之一。

海秀的品味,是向行業輸出品牌的一次契機。王海懿告訴悅幕,海秀目前正在尋求轉型,希望通過操作好的電影而塑造品牌形象,讓更多人認識到海秀。所以,海秀以相對較高的成本推出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不僅是謀求商業回報,還有打造公司品牌的訴求,為接下來公司的業務轉型夯實基礎。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當前,海秀出品了由黃曉明主演的《危機先生》,還投資了其它影視作品,王海懿表示,“我們希望,未來海秀的引進片和自制影片各佔50%,並且海秀參與的每一個作品都是有保障的作品。”

由此可見,儘管引進片是海秀曾經的立身之本,但並非是其唯一的發展方向。不過,擁有多部經典影片版權的海秀,依然看好它的未來市場。

2

什麼樣的經典修復片才有市場?

變現能力與新意。

經典影片的修復是一個大工程,而引進經典影片,版權費用甚至可能會比許多最新上映的影片還要高昂。王海懿對此表示,“經典影片永遠有市場。它與一般的影片不同在於,很多影片的收益,票房佔比高達80%-90%,且不具備二次獲利的能力。而好的電影永遠有生命力和變現的能力。”

1998年,《泰坦尼克號》以3.6億元的票房成績,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並保持了11年。2012年,《泰坦尼克號》3D修復版上映,魅力不減當年,最終在中國攬獲9.46億元票房。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還有由光線引進的宮崎駿經典IP《龍貓》和《千與千尋》,它們分別在去年和今年上映後輕鬆過億。香港經典影片《英雄本色》《阿飛正傳》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功夫》3D版等在中國內地重映後,取得的票房皆在千萬元以上。足可見,經典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和超強變現能力。

不過,王海懿也強調,不是任何經典影片重映觀眾都會買賬,“一定要有新的東西給到觀眾才行。”

縱觀之前在國內市場大規模上映的經典影片,它們在豆瓣上的觀看人數基本都在數十萬甚至百萬級別。其中,《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豆瓣標記看過人數為138萬,《泰坦尼克號》189.7萬人標記看過,《英雄本色》54.3萬人、《阿飛正傳》47.1萬人標記看過。

龐大的觀影人群基數鑄成了它們的情懷底色,這是經典重映的優勢,同時也是它們的劣勢所在。而最終能夠獲得成功的,基本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相應做了加法。且片方以對待新片的心態去對待經典影片的宣發和重映。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海上鋼琴師》給予觀眾的新意,一個是4K修復的技術,另一個則是時長125分鐘的版本。據悉,該版本是助力《海上鋼琴師》最終獲得金球獎和其它國際獎項及提名的版本,與很多觀眾觀看的160多分鐘的導演剪輯版有所分別。

“如何在大家都知道劇情的前提下,讓觀眾走進影院去看它,這對所有負責經典影片重映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海上鋼琴師》的背後團隊也在摸索前進。

王海懿還透露,目前很多經典影片版權已經被國內影視公司買下,經典影片重映或許在未來會成為市場一大趨勢,而如何行之有效的為影片做加法,仍是片方所要面對的難題。

3

全球或將颳起一股經典修復影片上映潮?

趨勢。

2012年,傳統電影膠片在全世界範圍內停產,拍攝電影的載體由膠片全面轉向數字化。而曾以膠片為物質載體的經典影片則成為了被修復的對象,特別是由於膠片的保存時長有限,修復甚至搶救經典已經成了全世界影視行業和電影愛好者高度關注的事情。

國際各大電影節紛紛以舊片保護和修復為主題,增設舊片修復展映單元。



據悉,1964年在法國上映並獲得多項大獎及提名的《瑟堡的雨傘》,4K修復版將在英國上映。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隨著經典逐漸被修復,修復版的經典片市場也在煥發新機。

當王海懿決定在國內上映《海上鋼琴師》後,很多國外片方也表達了強烈的重映意願,以及對經典影片修復的訴求。

有意思的是,作為意大利影片,中國大陸卻是第一個放映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的國家,比意大利本土還要早上一些。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也引進了該片,檔期定在了今年年底。

更有意思的是,“基本上,美杜莎那邊除了影片什麼物料都沒有給到我們,所以從劇照到預告片,還有海報,都是我們中國團隊自己做的,意大利方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片方看到物料後,紛紛請求購買版權。”王海懿言辭之間透露著一絲自豪。

不可否認,中國內地對於經典修復影片需求和熱情都相對較高。當年3D版《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中國貢獻的票房佔全球總票房的42%,比影片本土取得的票房還要高。

《海上鋼琴師》重映背後,膠片沒落成扎堆最大主因?

但經典的修復代價有時遠比拍攝一部新的影片造價還要高昂,引進費用自然不容小覷,且以情懷撬動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更加難以控制。

之前,電影資料館引進黑澤明的修復版影片便花了大價錢,但電影資料館與普通版權引進方不同,普通版權方不做賠本的買賣。

毋庸置疑,經典影片有持續變現的能力,但如何在短時間的大規模上映期間獲得商業回報,無論是對於中國片方還是國外片方而言,仍需謹慎對待。

或許,隨著經典影片修復的推進,經典重映會在全球成為一股浪潮,豐富觀眾的觀影選擇,但成為市場主流並不實際。

前期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海秀,王海懿希望《海上鋼琴師》可以票房過億,甚至有更好的成績產出。同時,海秀正與修復版的《海上花》洽談,肯定了經典影片市場的變現能力。不過,王海懿也一再強調,海秀的未來發展並不止限於經典影片的引進,他們謀求更多業務的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